我是烟雨人 ▷

又进周庄读古桥沁香一瓣

发表于-2013年11月30日 上午10:15评论-4条

一提到桥,我就会想到周庄的桥,它是周庄扬名的骄傲,它是构成周庄小桥流水幽雅风景的镇脉。

桥,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在我懂事起就熟悉了乡村的桥,它们默默无闻跨越河道两岸,是紧连两岸道路的纽带,它们早迎太阳,晚洒月光,栉风沐雨,驮着牛和马车,还有牲畜等,它们倒映在桥下的碧水中,一年四季任劳任怨,闪耀出江南水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被乡亲们誉为乡村河面上的一道水上彩桥。

然而有一种桥不在农村的河道上,而是横卧在千年古镇内清碧的小河上,它们一年四季弯着腰,和着流水拍手笑,这就是江南水乡周庄上的桥。我和周庄的桥有着别样的感情。屈指可数,到过周庄已经不下三十次,而每次都要走走那些古老的桥。

记得最早年一次随生产队运砖的船途径青浦的淀山湖而去的,那是在七十年代末,周庄小镇还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一个湖岛,人们进出还要靠小船摆渡,就连陈逸飞先生的《双桥》还没画出。我们几个小青年行走在其中,只看到十分幽静的又是很古老的小镇,很少从欣赏的角度去思考他的历史。由于急着赶路,我们是在一家简陋的小餐馆中吃了面条,后小歇一会就赶渡口,那时的周庄人进进出出全靠木船摆渡。直到八十年代末的初秋,周庄才被喜欢猎奇的游者发现。也就是在那一年中秋,我应儿童文学作家袁大令先生的盛邀前往讲学,便有了真正贴近和触摸它的机会。

还记得那天住在小镇的小旅馆里,在虫鸣声中枕着水乡的小河,在宁静中观赏窗外水中沉淀的月亮,在古老的旅馆中捕捉他的声音。第二天,我又随大令前前后后走遍了周庄每一个角落,听他讲江南首富沈万三和周庄的故事,讲南社诗人们在迷楼的故事,参观了古色古香的沈厅和张厅,品尝了沈厅由鸡肉、猪肉、鱼肉秘制的“三味圆”,又过了一把“人在屋中走,水在脚下流”的张厅奇屋之探。后来,回沪曾先后写过多篇文章在国内文学报刋发表。正因为认识了袁大令,我对周庄才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后来的日子里,我不仅自己去,还带了各地途经上海的文友一块专访同游,正因为有大令先生在此,所以每年都要去周庄一次,就像走娘家一样。周庄的小街和人文风景成为我触摸不厌的对象,只是遗憾的是没有完整地写过周庄的古桥。后来在和文友的交流中,他们也一直希望我再写写周庄的桥,形成一个系列。

今年春天,是好友袁大令病逝五周年,由全国星星火炬奖获得者,著名少儿工作者柴前胜老师和苏州的刘苗虎等几个作家朋友发起并约定,在周庄重温和追思大令老师生前对少儿工作和儿童文学执著的丰功伟绩。那天天特别好,我和老作家潇男先生欣然驱车前往。追思会后,我们又一起又踏着当年大令带领我们欣赏和参观古镇的路来来回回走了一遍,这不仅仅是看景,更是对他的怀念。

斯人已去,深情没变。曲线高抛的石拱桥,四周的古色典雅展露无遗,古石桥潇洒地跨越周庄井字形上的长河短泾,浅沟深渠,古桥雄浑又不失纤纤的身姿,定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瞧,在一泓碧清,淙淙的流水映照下,周庄古老的石桥托出一抹古的风情。微风轻扬,小楼里送来江南丝竹那缠绵幽婉的曲调,踏着石板路,眼前是一片昔日相见的黑瓦粉墙。小街曲巷,周庄典型的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又一次映入眼帘。轻吻那带水的湿润的空气,漫游在那些小巷石桥,仍然游兴不散。眼中的拱桥、水巷、楼宇、石板街和那碧水中轻悠的小船,都让我在重温中又有了一种温馨的感觉。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起当年和大令老师走上这些古桥的情景,耳边仿佛又传来了他娓娓介绍石桥的声音。

是的,江南周庄水乡永远是细密和柔情的,就像是江南妩媚多姿的女孩一样,和你娓娓道来。我爱周庄的这种感情就是和朋友袁大令先生交往时培养起来的。历史总是这样的深邃,它总是那样的真诚和不会掺假。周庄从良渚文化算起,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北宋建庄算起,大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水乡古镇四面环水,被登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环绕,还有四条小河道穿镇而过,一镇环四湖相交融,这在中国和外国都是少见的,所以周庄自古就有“水乡泽国”之称。元代中晚期,江南富商沈万三就利用古镇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在周庄建宅和水码头,从此周庄遂成为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成为江南经贸的水上重镇。

周庄为什么古迹保存得这么好?为什么历经近千年的沧桑的石桥仍顽强的保持着原样。大令曾告诉我:这是因为它地处水乡泽国,历史上多次战争、“运动”大多没到过这里,这是形成一处幽静的桃花源的根本原因。如今的古镇格局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近百座古宅院和六十多座砖雕门楼依然保持古的原形。这里也被中外游者称之为东方的威尼斯,储存着一种小巧别致的风采。 

镇里条条青石铺就的路蜿蜒在水边,刻录着周庄人祖祖辈辈的足印。沿着曲折的窄窄的小巷前行,两边都是高低错落的古屋和木结构的小楼蜿蜒伸展,几乎每栋楼挂着雕花的堂匾。楼上敞开的格子窗斜斜地伸出了竹杆,挂着古色古香飘逸的商店招牌。茶馆、糕饼店、万三蹄膀、周庄咸菜、周庄酒、土菜等成为这里的名牌。小镇人家大都是开着门户,乌黑的门板,雕花的窗棂,青瓦白墙的院落成为古的风韵。沿河的岸上,嵌有形态各异的缆船石,造型古朴生动。粉墙青瓦和小桥流水构成了一种神秘的朦胧。

到过江南不少古镇,走过许多石拱桥,但周庄的桥就是有些特别,周庄是水的世界,有人把它誉为浮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可谓是无处不见水,满目皆是桥。据大令老师介绍,周庄其实不大,水道不足三公里,却有着古桥十四座,每座典雅的古桥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桥是路的必经,河是路的延伸。一座座石拱桥,犹如一弯弯彩虹,飞架清清的小河之上,连接起彼岸的人家。周庄的桥开门就见,忽如人与水共醉,水与人共享。大令曾经说过:周庄的历史便是石桥的历史。这里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桥就有十余座。不仅桥多,而且“名桥”也多,几乎座座桥都有些特别的名字,如富安桥、双桥(世德桥、永安桥)、贞丰桥、太平桥、全功桥、福洪桥、普庆桥、通秀桥、梯云桥、隆兴桥、报恩桥、蚬园桥、青龙桥。其中的双桥、富安桥、通秀桥、梯云桥、报恩桥、太平桥、全功桥、福洪桥被列为周庄八大名桥。

写桥必须观桥,有人说:常看的地方没有风景,我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觉得自己是越看越有味。著名的富安桥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一座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后由明朝时期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万四有感于万三为朱元璋出资造南京城墙,又犒军队被诬为图谋叛反而流放云南,最后客死他乡的悲剧。故把桥名为“富安”,表达了沈万四和乡人们祈富求安或者是富了祈求平安的心愿,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求富求安之难。富安桥的含义是用来表达人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有人说,富安桥就是富人之桥,走在上面沾点财气,他是周庄的一张名片。

富安桥建筑风格特别,是江南之骄,他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造型别致。桥面是一级一级石板铺就的台阶,桥身正圆形拱起。桥楼飞檐重角,檐角高高翘起,似四朵水莲花,与桥相映成趣,显得秀美、典雅。石桥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这些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可见当年运途之遥远。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风雨数百年不易磨损。几百年来,这里不知走过了多少商人和普通人的脚步,至今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富安桥的桥板石缝里长着一棵石榴树,每到春天,翠绿色的树叶丛中会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迎风招展,探出桥栏芳香四溢,十分可爱,似在与人招手致意。这千年的石拱桥中的石榴树是谁种下的,怎么会长得如此之好?有说是当年沈万四播的种子,有说是造桥工匠为了作个纪念留下的种子,也有说是当年“八仙”路过这里,发现周庄地形像聚宝盆,女仙荷仙姑看到这里的风水特别好,就想在桥下种一藕莲,没想到她正要下种,一阵风把一粒种子吹进了石缝,后来就长出了奇妙的石榴树,开出了火红色的花,以示周庄是块宝地,红红火火,富贵吉祥。许多游客都会在桥上与这仙石榴树合影,带回一些灵性和仙气,留下永恒的记忆。据说当年的沈万四常在桥上观景散步,后来名声在外,镇上的人谁想致富就来散步,就成为周庄人的意愿。当年的朱镕基先生从上海来到周庄微服私访,他踏上富安桥观景,连连称赞,回到上海后就提升为国务院总理,所以当地老伯姓又都把富安桥叫作高升桥。

有人说:要想富就筑路,要想富就去走走富安桥,这和心中有个美丽梦想合拍,只要努力,理想总会实现的。站在楼桥上环顾四周,没有了叶圣陶笔下水乡的凄困,没有了茅盾笔下旧时水乡小镇的辛酸。楼桥展示了水乡的兴旺与骄傲!当年大令告诉我:每年的年三十晚上,总会有一大批人慕名从各地而来,他们走上富安桥,许个心愿,然后去南湖畔的寺院上香。这桥也就被人揣着心愿来来回回走,那些发亮的石板就是万千鞋子踏着的见证!

大令曾告诉我周庄人做人和生活的理念:沈万三因富致败的事件使周庄人学会了平静于世。沈万三的经历,使周庄人明白了富贵荣华转眼凋零,喧腾预示短命的道理,要做到清静无为,不要为荣耀而冲动,藏愚守拙过生活,做人要像河水静静流,要像船橹慢慢摇,只有自得其乐慢淘淘,才能坐在生活的大船上。也许从那时起,先人们传播的文化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注定了后人用幽雅的方式享用这一份超然的宁静,从而守候的这一方水土沉稳的地方。

周庄的美是流动的,诗意的小河淌过岁月的寂静,淌过清雨泽润的石阶,也淌进所有来到这里的人的心扉,在清凉中归于恬淡平静。周庄最闻名的当属是“双桥”。它在富安桥的北侧,它不仅是座名桥,也是周庄的标志性建筑。双桥,就是由世德桥与永安桥垂直相交的简称,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背依民宅绿树,面对清流的小河,两桥交叉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当地人称“双桥”为钥匙桥。

双桥是由一座石拱桥和石梁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水上景观。双桥和富安桥一样,也是古镇的一张名片,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各地的画家、摄影家和美院师生慕名远道而来,全神贯注地在河边写生。古老的石桥,被带着皮鞋声的脚步磨得闪亮。

关于双桥,大令给我讲过一则动人的故事。那是1984年,他正在附近钓虾,遇到旅美画家陈逸飞从上海慕名而来,他在周庄拍摄了古韵悠然的照片后立刻被周庄的古韵迷恋了,反复提问双桥的历史,大令毫无保留地介绍。陈逸飞回去后一口气画了37幅油画,作品传神地描绘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风光,其中的双桥取名为《故乡的回忆》。后来作品在美国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国美丽水乡将美国观众带进了神话般的境地。美国《艺术新闻》发表了专门的评论,专题介绍了陈逸飞的双桥,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又起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世界各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从此默默无闻的双桥和陈逸飞一起走向了世界。有哲人说: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最幸运的是,在双桥旁,大令送我一张贴着双桥纪念邮票的首日封,让我欣喜万分。

站在桥上,别有另一番风景。河上有摇撸的妇女,她们的头发上系着水乡特有的花毛巾或蓝布包巾,穿着当地染着的蓝地白花的短袄,扎着小围裙,背景衬托着水乡古色古香的建筑,背影渐远,忽是一幅著名的中国水墨画。摇撸的船娘唱着江南小调,特有的水韵,特有的吴语文化,让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钥匙桥,这水乡的姐妹桥,撩拨着人们多少恋乡恋土的情愫,开启了人们多少的忆念与遐想。我们曾经还和大令、北京的林子云,苏州的刘苗虎等编辑和作家以“双桥”为背景,拍摄过多张照片留作纪念。

是的,陈逸飞绘出了一座双桥,结缘了周庄,便是激活了一个周庄,周庄人也没有忘记他。2005年4月11日,陈逸飞病逝,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际的2006年4月11日,按照其生前愿望规划建设的“逸飞之家”由周庄规划设计后在双桥边落成。那天我也在周庄,受邀参加了活动。陈逸飞30年的老友、作家余秋雨先生特地从上海赶来为逸飞之家揭幕。陈逸飞遗孀宋美英以及他生前的亲属朋友一起出席了揭幕仪式。“逸飞之家”整个建筑包括一个大院子和一栋300平方米的木结构老建筑。以家为主题,陈列并且展出了很多陈逸飞重要遗物,其中包括一部分陈逸飞首次面世的速写手稿。为了体现家的感觉,馆内还专门布置了一个油画工作室。所以,我总是说周庄人是有良心的,不仅为他建立了“逸飞之家”艺术活动室,并还为他塑了铜像,上书“我爱周庄”以示周庄人的永志不忘。

贞丰桥座落于周庄中市河西尽头,又名单孔石拱桥,它连着贞丰弄和西湾街。桥身古朴典雅,是水网地区石拱桥之精品。石桥傲然跨河而立,拱洞完整,虽然磨石斑驳,但风貌依然。石隙间伸出枸杞枝,呈现一派春意。桥西侧有一小楼,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就在大令老师住的小楼相近。迷楼是一座二层的木制小楼,由清朝光绪末年镇江人李德夫迁徙周庄开设的小酒店。李德夫中年得女,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女儿阿金已如出水芙蓉,长得光彩照人。老夫妻让她当招待员劝酒,生意越发红火。由于阿金的出现,此楼便被人称作迷楼,取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的意思。一九二○年十二月,南社的创始人,诗人柳亚子邀约他的好友陈去病,一同去游览周庄,他们的童年均在周庄读过书,在周庄既有亲戚,也有一帮志同道合的诗友。诗友们假座迷楼,为柳、陈二人接风洗尘。先后于23日、24日、28日、29日4次聚集在迷楼。他们在杯酒之欢,觥筹交错之际,触景生情,诗兴勃发,以周庄秀丽宜人的风光,阿金姑娘的美貌和脍炙人口佳肴为题,吟诗诵词,抨击社会,鼓吹革命。儒雅风流的柳亚子,据说被美丽的姑娘迷住了,置身在贞丰桥的这座木楼上,与新朋旧友一起,竟然面对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阿金,禁不住开怀痛饮,在23日那天他即席挥毫:

小楼轰饮夜传杯,是我今生第一回。

挟策贾生成底事,当垆卓女始奇才。

杀机已觉龙蛇动,危幕宁烦燕雀猜。

青眼高歌二三子,酒肠芒角漫扪来。

红愁绿怨女经天,蜡泪成堆烬篆烟。

白堕惯邀千日醉,黄金散尽五铢钱。

疏狂名士凌云气,窈窕佳人劝酒缘。

输于长陵老孙子,江南羞见李娘妍。

柳亚子在迷楼诗兴未艾,连续聚会四次,用杯天韵与诸友迭吟递唱七律诗50余首。有时磨墨伸纸,掷笔而归,东方已白,使迷楼生出“迷”来。留下了一段风流史话。

当年我和大令上楼时,小楼还没修饰,梯梯木制,原汁原味,饮茶人员无几,如今己小楼修复,访者联络不绝排队。贞丰桥和迷楼仍保存如初,在小楼上看窗外的风景,波光桥影,舟楫往来,鱼鹰抓鱼,桥楼互衬,风情无限,美不胜收。

周庄的普庆桥也与迷楼不远,靠在桥头的石条,看船儿在由远至近的在窄窄的碧清的水道上荡漾出晶莹的水花,可以这样说,周庄的文化就是从水上飘起、凡桥上搭设的,由诗人与画家把它吟咏与图画了出来。过了普庆桥就是有名的历史悠久的澄虚道院。

普庆桥东望就是“梯云桥”了,人们现在都叫他为“外婆桥”。这是一座非常小的平展展的石板桥,与周庄的另外名桥相比,跨于狭小的碧水上,它看上去一点也不起眼,它既没有美好的历史典故,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建筑特点,可它就是有在旅人的眼中成为了名桥,令各地爱好者专门登桥留影,它竟然超过了报恩桥、福洪桥的名气,为何?因为张艺谋和巩俐的一部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拍摄,使它一夜之间成名,似乎是还有了超越富安桥的味道,其实凭它的资历,还是周庄石桥中的一个*弟弟。外婆桥北堍东侧,有一古色古香的茶楼,那就是三毛茶楼,当年台湾作家三毛来到这里,故小楼取自台湾作家三毛之大名。茶楼里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三毛的照片,有介绍三毛的文字,还有三毛写给茶楼主人张寄寒先生的信件以及张寄寒先生从各报刊杂志上剪下的有关三毛的文章等,另外还有张寄寒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一幅写道:有客清茶待,无事乱翻书。张寄寒先生亦好交友,我们一起谈天说地,还和《南湖月》副主编沈雪林一起吃过饭,听他讲当年三毛到他家作客的故事。大令告诉我:当年台湾作家三毛第一次来周庄时,望着镇前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的美景时,竟像个孩子似地一头跪倒在地,涕泪直下,她动情地说:周庄就是我梦中的故乡啊!

外婆桥,以她的卓然出群,吸引着无数前卫人士前来拜读,当年张艺谋、巩俐两人合作拍摄分手抉别之作就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为了拍好这部反映人性回归主题的电影,找寻浓厚的江南味道,捕捉水乡的灵动和独特气氛,张艺谋经过实地考察,把外景地选择在了周庄的外婆桥一带。几十个日日夜夜里,外婆桥就一直轻吟着那首遥远而又熟悉的歌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娘娘真要好,买条鱼来烧一烧,烧得头不熟来尾巴焦,盛在碗里还在跳”…就这样,“外婆桥”被人们越叫越响了起来。 

电影里面的那座外婆桥就是周庄的梯云桥。自从当年影片上映之后,梯云桥就改名换姓为“外婆桥”了,不仅如此,就连流经梯云桥河道两岸的小店铺也都换成了青一色的招牌xx外婆店。如今的年轻人和游客只记住的只是“外婆桥”,却很少有人能记住它的原名是叫做梯云桥。

蚬园桥连接蚬园弄和中市街,石桥平展,桥上有两对石狮子,栩栩如生。周庄石桥的人文景观,总是让人思绪翻飞,无拘无束地奔驰在不同时间里,享受平和、淡泊、宁静的温馨气氛,的确令人流连忘返。我想,周庄的一切的一切,少一样都不成,如果周庄少了镇脉之桥,那么周庄便不是周庄了。

位于后港西口的福洪桥,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缕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相传在洪秀全的年代,一支太平军流落到了周庄,被地主武装勾结清政府残酷地杀灭了,鲜血染红了青石板,染红了儿的河水。老百姓为纪念壮烈牺牲的士兵,便把原来的福洪桥,叫作洪(红)桥。水流千古,时光虽已洗去了桥头的血迹,却冲不淡人民的爱憎与浓烈的历史情思。1988年以来,有关部门拨款修复了四个桥楼,黛瓦粉墙,飞檐朱栏,雕梁画栋,一派古色古香。桥楼内有茶楼和专售旅游用品的商店,既可供游客歇憩,又是欣赏水巷风光和摄影留念的好景点,他是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合璧的立体型建筑。 

此外,古桥还有太平桥、报恩桥、青龙桥等。太平桥是一顶石拱小桥,桥名意在祈求平安。远看太平桥呈绿色,藤蔓从桥身的石缝披垂而下;近看是发光浅黄色,这是花岗石被岁月打磨后的颜色。太平桥也有一个故事。1991年4月,日本女画家桥本心泉专程到达周庄写生,她选择“太平桥”作为题材。画面为:一顶圆圆的石拱桥,桥下是流水,桥边是老屋,小桥、流水、人家的中间,有一位女性端坐着写生。画面呈现的是周庄、太平桥和我。画题是《周庄的某一天》。两年后此画在上海展出,展出后,桥本又专程赶到周庄,把这幅画送给周庄人民。从此,太平桥融进了一个热爱和平和珍视中日友谊的日本女画家的故事。

穿过狭窄的屋宇小巷就是张厅,藏匿在群屋之中。过小巷,忽见小船可从厢房下、走廊下穿行。这跨水的建筑也是桥,只不过把桥与居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使桥的功能得到了发挥,堪称一奇,桥于是有“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联句。 

急水港大桥是昆山境内跨度较大、是江苏早年建的等级最高的桥梁,这是为配合周庄开发开放的一座大桥,河面跨度128米,桥长344米,桥面宽12.5米。急水港称东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之一。据史书记载,这条航道已有6000多年历史,平均每天有4000余艘船只过境,终日舟来楫往,船队宛若长龙,十分壮观。除此之外,渔歌声声,人们把急水港称为“上海的莱茵河”。记得我第二次来到周庄时大桥刚刚造好,大令老师就是站在新建的大桥上挥手迎客的,回想当年,笑容依然。据我所知,大令在全国各地的朋友不下五百,由他介绍的团队到达周庄游览的就有千余,他为周庄带来了不可计数的财富,他不也是连接各地的一座桥吗? 

现在,桥上可通行汽车和行人,桥的两边搭建了古风悠悠的桥檐,里面是人行道,可以防风雨,与小镇的古桥对望,不失幽雅风景。桥下可通轮船,给周庄的交通带来很大便利,周庄至昆山、青浦的车,还有苏州、吴江的汽车可以经周庄,去淀山湖畔的大观园,再经青浦前往上海市区或虹桥国际机场,使周庄与外界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周庄,澄湖上的长桥,市河上的短桥,它们相互交接;周庄桥的特点就是造型各异,数十座桥没有类同之处,桥的外形曲线变化多端,有椭园的桥洞,有月亮型的桥孔,还有方型的桥柱,这种直观的,让游人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在变化多端的桥上行走,给古街古巷注入了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周庄,体现了一种恒古永久的美。周庄的桥给这水乡古镇勾勒出一道靓丽的轮廓。石板铺就的窄巷,从水中拱起,又一直绵延到水中。周庄的桥,粗看犹如一位百岁老人的苍颜,细看就是小镇的一部历史画卷。周庄的桥跨在小河的两岸,秀秀气气的,透着南方的清雅。情不自禁地靠在桥栏上,总让我想起数十次到过的周庄,那小巷,小桥,流水,人家,一切都是淡淡的,如同天边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然而看在眼里,心里便有彩虹般的美。

走过每一座桥,就如进了水墨周庄的人家,歇歇坐坐,喝水呷茶,看着桥下的水,水中的船,船中的人,真是如入天境一般。如果下雨,撑一顶伞,和知音站在这样的桥上。于细蒙蒙的雨丝儿里,立在泛着青光的石板桥上,听桥下如吟的水声,如此美景如画,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也会被演绎得刻骨铭心!

这样的小桥,这样美丽的故事,也只有演绎在周庄的石桥上,才更为诗情画意。周庄的石桥,我称之为“连心桥”。我觉得周庄不但是水的世界,而且是桥的世界。她被井字形的河流滋润着,托着元、明、清列代的十多座古色古香的桥。石拱桥上垂下的藤蔓和着柳条儿在水波上摇曳,好一幅江南水乡雅趣图!

水托周庄,周庄托水。是水托起了周庄,周庄依托的就是水。如今,周庄的桥已超出了桥的概念,桥方便交通和交流,桥把世界各国的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也拉近了历史的距离。走过这些桥使人领悟到了中国江南历史的灿烂,让人不由自主地融入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氛围。

是的,对于周庄,我已写过不少文章。这次我选择写桥,一是出于对好友大令的怀念之情,因为我们的心中总是把他和周庄紧联在一起,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大家架起了一座友谊桥;二是对水乡文化的钟爱。周庄兴旺,因为有了桥,周庄扬名,因为有了桥,桥是周庄的镇脉,是周庄富康的像征。

当我走进了周庄,是因为有了桥,当我触摸周庄的古色古香的墙、瓦和雕花的窗门,也是因为有了周庄的桥;因为有了桥,我读懂了刻在桥上的周庄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因为有了桥,我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来;因为大令的墓地在这里,我会一次次的来;因为我的情感己经融入了周庄的每一座桥,还有那些充满古韵的明清房屋和波光粼粼的水……

2013年2月初稿,11月28日定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海晴空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周庄这个闻名全国的江南水乡,不仅是因为它那古朴文雅的文化氛围,更是因为它那数不清的古桥,长的,短的,大的,小的,风格不一的桥架起了周庄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更架起了周庄人与外界的联系。详细而周密的文字,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深远而优雅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评论共[4]个
天涯何处-评论

跟随老师的文字,走过周庄的石桥,但愿美丽的江南水乡梦从此会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好羡慕馨香君能够一遍遍重踏周庄石桥,而于我,至今,那还是一个无法触及的梦。问候冬安!at:2013年11月30日 下午3:53

醉人秋色-评论

拜读精彩佳作,跟随老师的笔端游历周庄欣赏周庄,美丽的水乡,古韵厚重的桥,问好祝福。at:2013年11月30日 晚上10:07

呆贝贝-评论

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优美深远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问好!at:2013年12月01日 中午12:37

文清-评论

宁静的夜晚,美丽的星空,愿我的一句晚安,带你进入美妙的梦境!at:2013年12月06日 凌晨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