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急剧下降,有些地方早已到了冰点以下温度,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如是行走在一些潮湿路面,想必很容易摔上一跤。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摔上一跤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大不了哪跌倒哪爬起来;可是这事如果让老人碰上,那就不好说了,站得起来站不起来,那得他说了算,毕竟人家岁数大了嘛,伤筋动骨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有幸路过此地,想必你也是很愿意去帮助他们的。
没错,当你伸手的那一刹那,你是善良的,可是后面的事情如何变化那还真得听天由命了。如果遇上了有良心的主儿,你救了人家一命,没准人家还会感谢你八辈子祖宗;可是,如果遇上一个没良心的,被人家讹上了,最后要是人家能够放过你,那你还真要感谢人家八辈子祖宗。经过一番思考后,想必你和大家一样,在“扶与不扶”的问题上就显得格外的纠结。
而这种尴尬的场景就发生在本月25日早上,在浙江省金华市区后城里街和迪耳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道上,一位老人突然一个踉跄,脸朝下摔倒在地,伤势不明。路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最后众人只好将老人围上,直到叫来救护车才敢离去,甚至有人在离开时还感叹道:“真心是不敢去扶啊……”
之所以大家有这种心理,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早有先例。从最早的“彭宇案”到“四川达州三个男孩救一摔倒老人反被诬案”,以及近期的“广东汕头高中生扶起摔倒老人反被索赔”,种种社会现象无不说明了大家的“扶不起”。
而这种“扶不起”的焦虑现在仍然在社会发酵,并一度引发全民集体讨论,而讨论的焦点依然是“扶与不扶”。有人就说了,扶起老人,可扶不起良心啊!很显然,他们在“扶”的问题上是充满畏惧感的。也有人说,不扶又于心不忍,这又说明人性之光在他们身上是有所体现的。他们之所以在“扶与不扶”的问题上百感交集,那是因为还缺少一种权衡的东西,那就是法律。
当一个人行善时,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他不仅能够得到社会的赞赏与肯定,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同时还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自然也就少了后顾之忧。与之对应的那些“讹人”者,如能将其恶行及时查处、打击,自然也是一种震慑,会让那些人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将付出的代价。只有法律的天平做到不偏不倚,正义的“搀扶”才能安心上路。
另外,如果政府能够出面,那么“搀扶”之路就会走得更加顺利。去年5月,昆明市文明办就公开承诺,市民搀扶摔倒老人若被讹诈,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将由昆明市文明办申请爱心专项基金买单。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路人因为施救而被讹诈、被误解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能使摔倒老人得以急时救助。
其实,解决“扶不起”的问题,民间也有很多好的点子。比如说中国好人网,曾经就设立过4个“搀扶老人奖”,分别是“委屈奖”,用以奖励好心搀扶老人而被冤枉的好人;“勇敢奖”,用以奖励不怕风险、勇于搀扶老人的好人;“正义奖”,用以奖励敢于为好心搀扶老人者证明清白的好人;“责任奖”,用以奖励主动承担撞倒老人责任并积极施救的好人。
所以说,不论是政府的买单行为,还是民间的奖励行为,无不是引人向善,让人们担负起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来。只有人们拥有了这样一种思想觉悟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扶不起”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再说了,助人为乐,救人于危难之中,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理应继承与发扬。哪怕行善之路一波三折,我们的爱心又岂能因噎废食。多一份爱的正能量,世界将会变得豁然开朗。
-全文完-
▷ 进入心语飞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