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烛话与夜谈(上)宜昌石头

发表于-2013年11月28日 早上8:35评论-6条

烛话与夜谈

很久远的时候,我们的前人到了夜晚、到处一片漆黑的时候,除了睡觉就是干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至今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保持着这种入夜既眠、闻鸡而起的习俗。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前人还不知道建房抵御风雨与野兽,所以被灰太狼拖走吃掉的一定为数不少;有了火,就可以吓退那些豺狼虎豹;会劳动,就扩大了生存空间;会说话,人就成了高级动物;建了房,就可以躲避风沙雨雪的侵袭;发明了纸砚笔墨,就可以进行文字交流;知道了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可以进行燃烧、矿物质也可以点燃以后,就可以写出那段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首句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不仅巧妙地传达出自身的旅愁,更使一片相思跃然纸上,堪称语浅情浓;然后借景传情,满怀的孤寂与愁苦尽数显现于绵绵无尽的秋雨中,不仅唏嘘;后面便由眼前孤灯听雨的冷寂之境穿越而去给人以驰骋想象,在对未来无限欢欣的憧憬和美好的梦想中结束。整首诗一方面更显旅途思念之苦,一方面因为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雨的想象,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叫惊天地、泣鬼神。

不过那些写西窗烛的后来者中间,宋代的叶福孙似乎写得不错:“今雨水云来访我,西窗剪烛话辽东。百千万丌掷天外,一十四年如梦中。琴到拙时方得趣,酒於愁处恰收功。明朝又挂孤帆去,江海茫茫正北风。”元代的王国器写则是写得细腻:“润逼疏棂,寒侵芳袂。梨花寂寞重门闭。检书翦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清代的龚自珍写得有些诗情画意:“去时栀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谁分江湖摇落后,小屏红烛话冬心。”还是现代的丰子恺写得兴高采烈:“锦屏山下客流连,蒸馍油茶胜绮筵。他日五湖寻范蠡,夜船剪烛话当年。”据说是吃了人家的蒸馍油茶以后盛情难却才写下来的,也叫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软。

不过我们的前人也有些和现在差不多,到了夜晚,也有酒局和应酬,所以白居易就写道:“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当然也有一起促膝谈心,贺铸是这样写的:“早年放乐五云乡,远笑垣东侠少场。宪也但贫犹未病,公乎非酒自能狂。尘埃辇路春游散,灯火僧窗夜话长。後日相思枉缄幅,茱萸湾北付渔郎。”也有谈诗论画的,长筌子就写道:“斜横疏影天香软。冷斋夜话诗魂远。好把红潮频满劝。任教六出风撩。”也有送别的,陆游就这样写道:“平生结交无十人,与君契合怀抱真,春游有时马忘秣,夜话不觉鸡报晨。极知贫贱别离苦,明日有怀就谁语!人无根柢似浮萍,未死相逢在何许?道边日斜泣相持,旗亭取醉不须辞。君贵堂厨万钱食,我劝一杯应不得。”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到了夜晚,灯红酒绿之处的推杯交盏只是一个序曲,接下来就会去唱唱歌、跳跳舞,最后和那些小姐约好某某酒店某某房间再见,就把夜谈的地点变到了床上,就似乎多了些庸俗,是少了些雅致;不过平民百姓小两口的夜谈也似乎大多在床上,只不过现实多了。有了宝宝以后,每天午夜,宝宝总要哭闹一番,女人便会摇醒男人:“亲爱的,去看看宝宝为什么哭?”后来,男人方法让宝宝安静入睡了。可是每到午夜,女人还是会把男人摇醒:“亲爱的,看看宝宝为什么不哭?”

古今中外,虽然秉烛夜谈的不计其数,可几千年以来还是会有很大差异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是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闲谈。现在往鄂西大山里走,还是会看见那些农家火笼里的桦树皮被火舌烧得发出小小的爆裂声,铁壶里的水烧开了在冒着水汽,灰烬里有几个红苕也烧好了,发出扑鼻的香气。一杯茶、一点夜宵加上一堆红火,还能在慵懒的氛围里感觉到浑身温暖,那就是一种很令人向往的顶级享受。

然后就有了火把,不过就是在没有手电筒以前,为了赶夜路将一些松树枝扎在一起,点燃了可以照亮那些崎岖的山间小路的。我曾经有过那样的经历:浸透了油的火把会很活泼的摇曳着火焰,夜晚的黑夜就会被火光照亮一个很大的不规则的范围;脚下的小路看得清清楚楚,远处的那些山川河流依然还是剪影,静悄悄的显得很神秘,有人结伴打着火把边走边说也是一种夜谈。我当时和那个同行者做了些什么属于个人隐私,可惜的是我一直向往吕温的那种把火看花的意境却从没有实现过,所以我也是个俗人。

熊熊燃烧的火堆很浪费资源的,知道了保留火种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样的油灯,燃料从动物脂肪到植物油,灯芯从龙须草到棉织品,灯座从普通的陶瓷到玻璃;于是也就有了那种用矿物质制成的蜡烛,不仅解决了人们在携带和使用上很麻烦的难题,从液体到固体那本身就是一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革命,而为了防风,从用纸糊成的灯笼到玻璃罩的煤油灯,人们一点点的在改善着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就这样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于是,在我们通过文字所熟悉的唐宋元明清那些漫长的朝代里,我们就可以看见那些皇宫大内里烛光摇曳,高高的红墙里的那些油灯下有过王昭君的宫怨;一个绝无仅有的武则天很简单就颠覆了李家王朝;那个连老婆都被人家霸占的李后主万般无奈的在低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安德海提着油灯大摇大摆的去和慈禧太后幽会;摄政王在溥仪的登基大典的那些被风吹的快要熄灭的灯光下对那个少不更事、哭啼不停的宣统皇帝说:“快完了,就快完了……”

于是,我们就通过那些经典和文献读到了那个革命的秋瑾在杭州大牢的灯下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那个很有怀旧感的朱自清满怀眷恋的也在自己家的灯下写下了那篇朴实无华的《背影》,那个浪漫色彩很浓的徐志摩借着昏暗的灯光摸上自己朋友之妻的床上的时候,矮小的鲁迅却正在灯下写他的《狂人日记》;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蒋先生在南昌布置对红军大围剿的时候,毛先生却在井冈山的油灯下写下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油灯的使用历史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后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一个小小的照明灯泡用电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整整二十世纪都臣服在他的伟大面前。不过,到了科技飞跃发达的今天,灯的历史进程的步伐越迈越大,led是继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来重新开始的一场巨大的光革命,灯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照明存在,也因为成本不断降低、寿命越来越长、越来越节约资源,就被广泛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领域去了。

当人们开始利用火的时候,那种愉悦之心可想而知;当人们秉灯夜读、或者共剪西窗烛的时候,就会感谢油灯是黑夜里的光明;后来,电和电灯在人们的惊呼声中进入了人类生活;再后来,led照明的出现却显得很平静,再也不会出现当第一批电灯在巴黎点起来的时候,人们成群结队地到大街上去,就像去看精彩的魔术表演一样去看电灯。虽然不过就是百年的历史,可是人们的思维和阅历使得我们已经习惯于见怪不怪了。

不管是围着火堆还是举着火把,不管是对着油灯还是点着蜡烛,不管是电灯还是led,人们夜话的习惯却依然存在。

年轻的时候都喜欢交友、喜欢聚会,也喜欢出游,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很多的朋友。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人,本地几乎没有一个亲戚,所以我的朋友就是我的同学、我的相识、我的同事、我的街坊邻居、我的那些因为这样或者因为那样认识并结交的人。那个时候很喜欢夜谈的,常常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抽着烟、喝着茶,一谈就是一夜;那个时候很纯洁的,朋友在一起很少互相猜疑、勾心斗角,除了倾诉就是倾听,常常两个男孩子促膝交谈,连什么时候睡着了都不知道,醒来却感觉彼此友谊又更深了一层;我们会在除夕之夜找一个地方呆在一起侃大山,谈了些什么都忘得精光,吃了些什么也忘到脑后去了,记得的就是那黄橙橙的灯光、热闹非凡的夜话,记得的就是那红红的早已消失的枣阳葡萄酒,还有现在到处都是的满地大地红的鞭炮碎末。

人到中年依然喜欢夜谈,不过就是换了一种形式。要么就是将台灯的灯罩压得低低的,和唐诗宋词里的那些文人墨客谈论诗词格律,要么就和西方那些西服革履的文学巨匠交换对工业革命的英国、花香满衣的法国以及骏马、左轮枪、雪茄、牛仔的美国西部的看法;要么就是趴在灯下,一支笔、一叠信纸,和那些浪迹天涯的朋友长篇大论的进行笔谈。我们谈过的题目太多、涉及的范围太广,要么就是很高雅的谈理想、谈情操;要么就是很文艺的谈文学创作、谈音乐声部、谈电影蒙太奇;要么就是很激情洋溢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今偶尔会翻到当年留下的一些通信,看过以后的一个感觉就是:“切!关你屁事?”

不过步入老年的老人似乎都比较有孤独感,要么就去练太极、跳广场舞,要么就去打麻将、玩扑克,也有的会背起行囊满世界去旅游、去垂钓,也有的会在家里养花喂鸟、与小猫小狗为伴。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保持记忆;还有什么修性养生、开阔眼界,其实这些理由都可以嗤之以鼻:乌龟比老虎命长这谁都明白,锻炼就是穷折腾;活了半辈子还有什么没看够、没玩明白?那就是一种悲哀;玩物丧志是祖训,学高雅其实也很容易东施效颦的。

所以人到了夕阳红的时候还是可以找人夜谈的,如果不是绿坝的和谐,互联网可以联通全世界,在网上和一些不认识但臭味相投、久未见面却眷恋不忘的朋友笔谈也很有意思的。一个在科摩罗的中国网友加上了我,说因为时差的关系,半夜难得找到一个朋友。我查了一下,那个国家在非洲,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世界倒数39位,我就有些发晕:“先生跑到那个鬼不生蛋的穷地方干什么?”他回问了我一句:“中国不是富得没地方花钱了吗?你会是有钱阶层中的一族吗?”精辟,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的朋友才值得夜谈。

不管是真诚相待、热情相拥的秉烛夜谈也好,不管是在油灯下红袖添香的笔谈也罢;不管是在柔和的灯光下上网与认识或不认识的聊天也好,也不管是在led的辉映下与心爱的人促膝夜话也罢,只要是“谈”就行,只要是“话”就可以。我可能会和那些老人的夜谈的理解一样:认为 情色片偏重艺术,色情片偏重技术;反正我怎么也不会和现在的那些高中学生一样,将我国的( )号考察船去北极考察的填空题回答为:泰坦尼克号;将“待到山花烂漫时”的诗词下句填为:“我便奋力把花采”;更不会将“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样的诗词名句的下句填为:“夫妻对坐到天明”。(2013-11-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宜昌石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陵叟推荐:金陵叟
☆ 编辑点评 ☆
金陵叟点评:

一段夜的经历,听作者婉婉道来,不失为一种享受。从人类的始祖到今天的电子信息时代的人们,即使是今天同时代的人,不同的年龄段对夜的诠释也完全不一样,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一一勾勒出来。文笔流畅,底蕴深厚。难得的好文章!倾情推荐!

文章评论共[6]个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的文字 (:012)好文字 支持一下(:124)at:2013年11月28日 中午12:17

呆贝贝-评论

贝贝深夜前来拜读。问好朋友,祝开心每一天!at:2013年11月28日 晚上11:26

宜昌石头-评论

谢谢大家at:2013年11月29日 凌晨3:45

天龙飞天-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3年11月30日 早上8:07

微雨飞燕-评论

漫话人生,闲适随意不失为人生一大享受,知己散人聚于一堂,何不自在逍遥?有一句没看懂:中国富得没地方花钱了吗?那也不至于跑到最贫瘠落后的地方啊,自我调侃吗?大抵是投资吧?恕我无知愚钝,理不清意思。这个人太有意思了。at:2014年03月12日 凌晨0:36

微雨飞燕-评论

这个人调侃得够直接,散发着一股魄力,智慧,气度,当然还有幽默感。问得大胆又直指人心。at:2014年03月12日 清晨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