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每到七月初七夜晚,大人小孩搬几条凳子坐在清朗的月光下,仰望星空。小孩们歪着脑袋聆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罢了,顺着大人手指的方向,童声阵阵:“那是七星女”,“我找到银河啦”……直至深夜,大家还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和织女的悄悄话,至于牛郎和织女究竟说了一些什么样的缠绵悱恻的燕语,我想,直到现在也只有文学家们的笔下才知道。从情窦未开的泥巴少年一路走来,那天上人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让我一直激情澎湃,感慨良多。
七夕,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忠贞不渝、淳朴善良、纯洁清明的男女之情。近些年来,随着欧美风雨的浸润,年轻人赶时髦,称其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古人观测天象,发现银河(古称“天汉”)北滨的三颗星辰,从早到晚要七次更动位置,其运动规律有些象织布的杼轴,因而便形象地称这三颗星为“织女”。牵牛则是与织女隔着天汉遥遥相对一颗星。后来,在人们的纯洁想象中,把织女星和牵牛星进行神化和人化,融入爱情故事情节,广受人们喜欢。《风俗通》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高尚的爱情感化生灵,鹊鸟都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衔枝架桥,促圆他们的相会。
也许因为爱情是人生最动人最美好的事情,日行月移,想象中牛郎织女的传说,演变为一则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原本意义的女性节日,变成了男女相恋的情人节。然而,在现代人的眼中,这个庄严的节日逐渐在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升华。从手机短线中、qq对话框里常常看到一些俏皮的话“情人节怎么过啊?”、“情人节没有情人怎么过啊?”、“找个情人过个节”……在不知不觉中,这个七夕节已在人们的认可中逐渐西方化,并且那种忠贞、那种纯洁、那种高尚也逐渐在不知不觉中索然无味。
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传唱万方,在于它对封建门第观念的冲击,宣扬了一种大胆的仙与人的爱情观。要知道,仙其实不是人间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仙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织女,不仅貌美、手巧、心灵、善良、勤劳,而且她是天帝与王母膝下的宠爱之女。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敢于违反“天条”,下凡人间,嫁给一个一无所有,且卖身为奴的牛郎。其出身、地位、身份真正的门不当户不对,“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在旧时的婚姻中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天河”,酿成过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爱情悲剧,“私奔”一次也就应运而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还受“门当户对”现实旧观念的影响,有钱人和有权人常常在策划自己的的儿女应有的富丽堂皇。无钱人也在挖空心思寻找能使自己“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奢华爱情。更有甚者奉献自己的忠贞,从打工女到大款的情人,不惜委曲求全涉足“第三者”。这样的男女关系,有何情感可言!
“你织布来我浇园,夫妻恩爱苦也甜”,这一句黄梅戏中的强调圆润的歌词,道出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的一个可贵之处,就是男耕女织,把婚姻的幸福建立在辛勤劳作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劳动人民的热情歌颂。反观尘世,有多少美女能够坚守清贫?“祖坟葬得好不如老公嫁得好”,“宁愿坐在轿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现在一些人盲目追求“美满幸福”的真实写照。我不知道,把爱情建立在美貌、物质和虚荣心理基础上的所谓“幸福”,是不是能长久!
七夕,星光灿烂,鹊桥飞架,牛郎织女,恩爱相会。但愿天下恋人,终成眷属,天下夫妻,男耕女织,白头偕老。
-全文完-
▷ 进入杨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