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收获]说话孔夫子同乡

发表于-2013年11月27日 上午11:25评论-7条

说 话

在过去落后的年代里,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人的一生几乎就在几平方公里的小天地里度过。根本不知道外边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也不知道还有与自己不同的语言。假如有谁离开了这片天地出去“混”(混事,找工作)了几年之后又回来了,也学会了一些外地话,说话时往往又带出来,大家就会说你说“洋话”,挖“洋腔”。说你“变”了,谝能,忘本了,还敌视你,看不起你。我小时候就听到过讽刺说洋话的故事:说得是二秃子在外地混了几年,并没有混好,却学了一口的洋话。一天晚上他回到家乡,村里正好发生了一桩杀人案,一大早被人告到县里。县官带着一帮衙役前来办案,看过现场之后县官高声质问前来看热闹的乡亲:“这人是谁杀哩?!”乡亲们都不敢吭气,二秃子一听,马上挤出人群拍着胸膛用洋话高声说:“我们,我们!”县官问:“你多能(什么时间)杀哩?!”二秃子又高声答道:“昨天晚上!”县官又说:“你为啥是人?!”二秃子又答道“我高兴!”县官说:“你这个熊孩子,还佛(说)洋话,我一看你就不是个好啥,杀人抵命你知道不?!”二秃子又答道:“那当然了!”县官不再审问,马上命令衙役斩了二秃子。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二狗子也想到外地去混,却没有出去多远,过了几天又回来了,他二大娘去看他说:“小唻,你多能回来哩?”二秃子用刚学会的一句洋话说:“昨天晚上。”他娘一听火冒三丈,拿起擀面杖要打还骂道:“小狗日哩,你才出去几天,就挖起洋腔来了,还想坐碗上,你坐盆里吧!”二狗子一看擀面杖就要落在头上,马上改口说:“夜儿横横来哩。”他娘一听,又把擀面杖放下了。

有时候说洋话却能说明自己见过世面,在外边混过,有本事,能抬高自己的身份,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几十年前的农村,生活十分困难,年轻人为了生存都喜欢出去。去东北的最多,老百姓都说是“下外洋”。后来出去的人多了,也知道并没跑出国界,因此说外洋的就少了,东北话也不叫洋话了。后来又说是:“下关外”,关外指的是东北三省。特别是那些光棍,为了能找上媳妇,出去混上几年再跑回来。抓(挣)了点钱,换一身行头,在村里晃晃悠悠地走上几趟,嘴里说的不再是地道的家乡话,还夹杂着一些东北话,再说点外边的新鲜事,于是,更显得光棍了许多,有些姑娘经不起忽悠,还认为真的在东北混好了,发了财,就答应了婚事。我们村就有一个光棍,三十大多还没媳妇,也去东北混了几年。我记得那是一个中午,他回来了,村里的爷们去看他,我们小孩子也去看热闹。见他穿一双铮亮的黑皮鞋,淡黄色的人造棉裤、褂,风一吹飘飘乱动,还戴着一块明晃晃的手表,还不停地扬起手来故意让大家看到他的手表。嘴里说着东北话。还热情地给爷们让烟抽,还给我们小孩糖块吃,显得很是大方。他说话时总是拐弯抹角地扯到他的手表上说:“穷玩车子(自行车)富玩表(手表)”意思是没钱人骑自行车,有钱人才戴手表,他有手表,说明他富了。半个月之后,还真得找上了媳妇,是个寡妇,还带着孩子。结婚之后,他戴的手表没有了,那套人造棉裤褂也不见了,那双皮鞋从此再没上过鞋油,几个月之后,他说的东北话也变成了家乡话。

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是在部队,军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用带有家乡话的普通话交流,我也是同样。几年之后我回到家乡,我拍乡亲说我挖洋腔,和他们说话我很注意说家乡话,但还是带一点普通话。每次说话的时候我很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是不是嫌我说了普通话,也没发现什么,乡亲们对我都十分热情,并没有疏远我。然而还是有个别人说:“有人说你挖洋腔。”我听后表面不说,心里很烦,几天不想出门,不想和别人说话。从此之后,我尽量少说话,即使说也注意用地道的家乡话。但对于有些字的发音例如:“说”我还坚持“说shuo”的发音,而不说:“佛fo”;“水”说“水”而不说“fei”;“树”的发音也是,用“shu”而不用“fu”;“老鼠”还是用“laoshu”而不说“laofu”……。

第二次离开家乡是我又去读书,本市的同学较多,都受过高中教育,和他们说话,不需太多的顾忌,怎么说都行。也都知道我当过兵,说不地道的家乡话也能理解。毕业之后,我留校任教,和学生讲课虽然提倡用普通话,我的普通话不好,便随意讲课,学生们也都能听得懂。零八年八月,我来北京看奥运比赛。有一天我乘地铁返回天通苑,到了立水桥,我不知道还有几站地,便问一个三十多岁穿一身浅蓝色工作服,还戴着“奥运志愿者”袖章的妇女说:“到天通苑还有几站?”她看了看我,用看不起的眼神说:“听不懂,说普通话!”没想到她让我说普通话,她自己却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是说不上哪里的杂交话。还有一次我去修自行车,修车老头一边貌似很认真地修车,一边说着跑了调的普通话,通过他说的话,一听便知道他离我的鲁西南老家很近,于是我问他:“你是哪里人?”他停了一会不冷不热地说:“别问是哪里哩,能修车就中!”他虽没敢报上家门来自何处,就凭一个“就中”,我便知道他是中原人。我看看他,心里骂道:“老东西,白活这么大年纪,家是哪里都不敢说,还在北京混!”骂完之后,扔给他两元钱走了。骑了没有一公里,自行车又坏了,我这次骂他不是在心里,而是自言自语地用家乡骂:“狗日哩,不是人揍哩,就会坑人!”

近些年我虽经常住在北京,和别人交流也注意说普通。但是我很笨,普通话一直说不好,不说又不行。每当说起来好像舌头发挺,不听使唤,说出的话很难听。经常我说过之后又问自己:“怎么说这种不伦不类的话啊?”。时间长了,也不在乎怎么说话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而说的比以前顺溜多了,也自然一些了。但我不管怎么说别人都能听出来我是山东人,因此可以证明,我说的话还不是地道的普通话,只不过是有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

最近几年,我只要回到山东,就回老家住上几天。和乡亲们说话聊天的时候,我还是尽量说家乡话,但还是不自觉地带些普通话,却没有谁再说我挖洋腔了。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不再是在那几平方公里的天地里度过一生了。特别是年轻人,四处打工,跑遍全国,还有的去了国外。他们不但挣了钱,见了世面,也学会了一些普通话。另外家家都有电视机,不忙的时候他们就坐在沙发里看新闻,看电视剧。新闻里那些“名嘴”们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电视剧里普通话台词,以及歌手们的普通话歌词他们都能听得懂,所以对我带有家乡话的普通话早就是习以为常,听而不怪了。由此可见,不但在我的家乡,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每一种语言,每一种方言,都在受普通话的影响,也都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

语言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有些语言的消失也是很难避免的。不但在我国,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它的变化和消失,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一个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是无价之宝,都是人类发展的象征,也是文化发展的象征。我国是个文明古国,语言种类很多,方言更多。然而,这些语言和方言都受到汉语和普通话的影响,都在逐渐地走向变化和消失。两名美国人柯祎蓝(kellen parker)和司圆直(steve hansen)研究中国语言多年,他们也发现我国的语言在逐渐变化,有些语言在逐渐的消失,为了留住发生变化和逐渐消失的语言,2009年他们开始创办一个旨在记录中国“正在消逝的方言”的网站《乡音苑》(phonemica),其目的是唤起大家对方言的重视。《乡音苑》的最大特色是做了一个 “方言地图”,他们把语言分为:官话;吴语;粤语;赣语;客家语;徽语;闽语;湘语;平语;晋语。即在一张地图上,在特定区域提供一段当地方言的音频。只要点击图标,便可播放相应的方言音频。志愿者也可以登录此网站,用方言讲一个故事,参与录音。直到目前参与者不计其数,曾被挤破。

《乡音苑》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它把方言划分的只有几个大类,不够详细,没涉及在每种方言里里的方言。近几年,有些网友用方言讲一个故事,说一段话,演一个小品发到网上。希望在外工作和学习的老乡能够看到,不要忘记故乡,也不要忘记故乡的话,更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这也充分说明他们对家乡话的留恋,对故乡的眷恋。《酷6》网搞笑栏目《菏泽方言》的视频就是一个例子,视频里地道的菏泽话令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可笑。还有一位网友的《菏泽版相亲》,地道的菏泽话也是令人看起来既亲切又可笑,但是再过多少年恐怕就听不到了也看不到了。……男:“你会揍饭不?” 女:“揍饭谁不会?烧米汤馏馍馍,赶面条的,包扁食俺都会。” 男:“会都管,饿不卓都行。” 女:“你一年能挣多少钱?” 男:“六七万吧。” 女:”还怪多来,我只能挣一两万。” 男:“女类,呆家带小孩都管啦,男类挣钱。”女:“那也不是你那样佛类也,我都想自己挣钱,不想带孩的。”男:”你负责生就管啦,生下来给俺妈带。咱俩去打工。” 女:“到时再说吧!” 男:“那你手机号给我呗,过两天去接你上俺家去。”女:“你急啥,俺爸俺妈还没发话类。”男:“肯定管,恁爸恁妈见喽我嘴咧类跟裤腰样。”女:“胡吊扯啥。”男:“不信散熊。”…… 男:“你懂吊啥,老南瓜也管炒着吃。”女:“就吊你懂!” 男:“嘿嘿…俺未来老婆最懂。” 女:“俺爸要是听见了,飞得呼你嘴。” 男:“嘿嘿…不胡吊扯拉,我回去还有事。”…… 。齐鲁电视台的《拉呱》栏目很受欢迎,收视率很高。主持人“小么哥”张勇,用地道的济南话播音,被广大观众认为是:“济南之最,怀旧经典”。因此,也可以说明,地道的济南话也在逐渐变化着,也将要成为过去,由此可见,其他地方的语言也是如此。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孔夫子同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心海梦涛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心海梦涛点评: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语言
随着改革的浪潮,语言也日趋规范,逐渐走向文明
但故乡的母语永远是最亲切的。

文章评论共[7]个
浊物-评论

乡音,是最亲切的声音。at:2013年11月27日 中午1:46

文清-评论

当雪花飘落,寒风吹起,才发觉,浪漫的冬天已经飘然而至。朋友,天冷了,保重身体!at:2013年11月28日 上午10:02

孔夫子同乡-回复感谢鼓励和支持,并向你学习。 at:2013年12月01日 晚上7:15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的文字 (:012)好文字 支持一下(:124)at:2013年11月28日 中午12:22

孔夫子同乡-回复感谢鼓励! at:2013年11月28日 下午4:01

げ清荷-评论

该传承和保护的要加紧哦,我的本土语言小辈们都不说了,终究是要失传的。at:2013年11月29日 晚上8:18

绍庆-评论

晚上来拜读佳作,祝写作愉快,万事顺心。(:012)(:012)(:012)at:2013年11月29日 晚上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