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朔风怒号,沿街的人不仅脖子上系了围巾,而且手上戴了手套,头上戴了帽子,也许是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帽子春秋防凉,夏天避热,冬天保暖,是四季陪伴人们轻松走过每一天的好朋友,只是气候不同,人们的爱好不同,所以戴的帽子也不同。戴上帽子出行,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看到帽子就会想到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有关帽子的那些画。记得前年十月,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的62幅真迹画走出巴黎的毕加索美术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在世博园区留存的中国馆举行展览,这是毕加索诞生130年后他的画远涉重洋来中国的第一次大展。
毕加索的画被誉为横扫西方艺术的创造之作,不同的画作,受到不同人群的喜欢,看了他的画都会拍手叫绝。在毕加索92年的生命历程中,共创作了3万多幅作品,他的画艺精湛,门类多样,包括油画、雕塑、版画等。还创作了大量带有自传性质的自画像,这是画家独特的创作风格。说到他的帽子画,这还要和他的情感世界相连系。毕加索一生有过二个妻子和五个情人,在他的画中,他把自己的妻子、情人、孩子和朋友们大多画在他的作品中。其中《戴帽女人》这幅画的拍价达5500万美元,这是毕加索画他喜爱的情人玛丽?泰雷丝,这是他和她相遇10年后完成的名作,是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肖像画,堪称镇馆之宝。
玛丽?泰雷丝是毕加索生活中的第三个情人,这是一个长着一头金色卷发的女人。她与毕加索是1925年初在圣、拉扎尔火车站商店橱窗前相遇一见钟情的。当时她只有17岁,毕加索比她大28岁。在相遇的一瞬间,年长的毕加索就被对方年轻靓丽的的容貌所迷倒,他在玛丽?泰雷丝身上看到了勃发青春的力量,致使毕加索无法抗拒。而玛丽?泰雷丝也无法抗拒毕加索这位天才的强烈诱惑,当时的玛丽?泰雷丝正十分崇拜毕加索。据她后来在自己的回忆中说“我抗拒过六个月,但不能抗拒毕加索,你们理解我一个女人是不能抗拒毕加索的。”毕加索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无忧和无顾忌的生活,而玛丽?泰雷丝对毕加索是温柔之极,在生活上是绝对服从,她成为上天赐给毕加索的一份珍贵礼物。他们的生活同时也给毕加索在艺术领域创作方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让其在艺术领域不断地创造,以致达到了艺术高峰。
1932年春天,毕加索灵感顿生,决定以玛丽?泰雷丝为原形创作大幅肖像《戴帽女人》画,这是他一生中的得意精美之作。画面上气势恢宏的曲线构勒出一位美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一年是毕加索创作中佳作迭出的一年。后来,毕加索又为她画了《玩球的浴女》,把她的美丽凝固为永恒。除此之外,他外出荷兰采风时又画了《戴帽的荷兰女子》等,看到这些很有特色的帽子画,便会浮想联翩。
帽子的历史有多悠久?起源于何时?曾经在我心灵上留下一个个迷团。后来走进图书馆翻阅了一些资料后才知道了它的前世今生。早在中国的华夏始祖黄帝时,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帽子,这种帽子一开始是为了防热御热,不是为了妆饰和漂亮。后来,随着帝皇将相的登位,帽子像变了戏法开始腾飞,象征统治权力和尊贵的地位。古代用帽子主要包括冠、冕、弁、帻(幞头)等。戴帽子是表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上官人的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 。
帽子一开始是用兽皮缝制的,那时的人类把捉来的兽宰杀了,为防冷寒,就把皮毛随意裹在头顶上,起到了一定的御寒和装饰作用,没有任何贫富贵贱之分。古代男子从20岁起就开始戴冠,表示成年人的开始。“冕”就是帝王专用的,如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冕”又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因而皇位继承者才能加“冕”。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前面用丝线垂面,以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弁”指古代贵族男子戴的次于冕的帽子,通常配礼服用,分为两种。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为祭祀之用;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冠上镶有饰物,一般是在皮的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用于田猎和战伐之用。“帻”是包发之巾,又称幅巾或巾帻,或称帕头。帻最初在百姓中流行,自汉元帝始,贵族也用帻束发。北周时期,武帝为让自己的军队戴用,特意把巾制成含有四个角的形状,当时称作“幞头”,经隋唐宋几代,幞头不断改变样式,成为主要的冠帽。
在唐代,又有了一种名叫做 “乌纱帽”的,但它不属官帽,是一种日常便帽。到了宋代,最典型的帽子就是方顶硬翅幞头,那些官员的官帽,远看就像如今的推土机旁边各挂的铲斗。宋朝官帽上还长着二根翘着的长翅。这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明的。据说赵匡胤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他就想了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的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从此大臣上朝,由于官帽长翅相碰,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了。
到了元时期的帽子非常有意思。首先是蒙古人戴的帽子,看上去和现代钢盔差不多,这种头盔式样从侧面体现了蒙古人从马上得天下的历史。要说中国古代帽子中最出名的当算是元朝留传下来的“绿帽子”,据元朝《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后来 “绿头巾”又专用来指妻子有外遇的并和其一起睡过觉的,演变成了自己的男人戴上了“绿帽子”。这绿帽子的故事后来在民间编织得越来越多,令某些男人从此觉得无脸面,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到了明朝,朱元璋就将“乌纱帽”定为法定的“官帽”。朱元璋于洪武三年下诏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理政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凡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便成为明朝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到了清代,“乌纱帽”又被换成“红缨帽”。民国推翻帝制,官帽也就没有了,只有中华民国历届总统包括蒋介石都戴过的黄丝穗缀顶的大元帅帽。
世界上被公认的最有品牌的大概有以下几种帽子。一是拿破仑戴的‘二角帽’,这是当时欧洲各国皇族都比较喜欢的。据说拿破仑喜欢带二角帽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身材长得比较矮小,戴上这种又高又大的二角帽正好弥补了身材矮小这一缺陷。法国的拿坡仑堪称是一个帽子王,他生前曾经拥有一百七十多顶帽子,最标志性的帽子就是“两角帽”,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帽唤作拿坡仑帽。二角帽也是法国帝政时期军人着装的帽子,是用熊皮或海狸皮制成的,法国卫兵当时戴这种熊皮高帽后,就显得形象高大和更具威慑力。当年的拿破仑就是喜欢戴这种高帽子,他戴着帽子带着部队走上了滑铁卢战场。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于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英普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决战。由于种种原因,结果被英国士兵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后来英国士兵为庆贺胜利,也获许戴上这种熊皮帽。又后来,英军则又把它当作军队礼服的一部分,一直传承至今。
二是贝雷帽。贝雷帽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是当时罗马人和周边城市交易商品,后来出现了彩色的贝雷帽。贝雷帽是一种无檐软质制式军帽,通常作为一些国家军队的别动队、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的人员标志。历史上最早佩戴贝雷帽的是英国军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派往欧洲大陆的远征军,部分官兵就佩戴了贝雷帽。后来英军又有了红色贝雷帽,被称之为“红魔鬼”部队。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部队队员戴绿色贝雷帽;美军的假想敌部队戴黑色贝雷帽;空降部队戴红色贝雷帽。而蓝色贝雷帽就是联合国维和部队队员戴的。贝雷帽曾一度受到亲睐,以故的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十分喜欢戴上贝雷帽去视察军队。
三是土耳其毡帽。它曾是摩洛哥亲王哈桑二世的最爱。二世在统治当时的土耳其时,要求把这种质地柔软并且没有帽檐的毡帽作为当时土耳其一种必佩的饰物,令其人出门都必须佩戴。这个规矩直到1925年才被废除。
四是圆顶硬帽。这就是卓别林式的帽子。据说这种帽子最初就是利用硬式材质来保护头部的。后来这种圆顶硬礼帽成为英国绅士与文化生活的象征。它同时也是二战时期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的最爱。
五是埃及王冠帽。这种王冠是郡主最高权利的象征,前部饰有埃及眼镜蛇模型。他流行与古埃及皇宫贵族,以独特的造型赢得了世人的目光。
六是大礼帽。大礼帽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一种阔边、平顶、高筒的男用帽子,有人唤它为筒盆帽。也是美国林肯总统喜欢的帽子,这也许和他那瘦弱的身材有关,一戴上就会觉得神气十足,成为他的标志性饰物。据说这大礼帽还是由中国的广州帽子商在1775年制造的,受到英国人的喜欢。到了19世纪,当时英国绅士的标准打扮就是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雪亮的皮鞋神气活的走在街头。
说起这个世界,最爱帽子的国家要数是英国,英国男士一直喜欢戴卓别林式的那种黑色圆顶礼帽,他们把这种帽子当作真正的绅士帽子,一顶手工制作的帽子,开价就要卖上万块。一年一度英国皇家赛马会常常是成为帽子聚会的地方。在皇室座位区,男士都要头戴绅士高帽,身穿黑或灰色礼服再加上腰封,穿咖啡色或者白鞋者会让人白眼。
帽子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后来走进女人的生活中,还是在20世纪初的西方,那时的社会流行女性戴帽子,在欧洲皇室,曾经把不会戴帽的女人和一个不懂礼仪的女人混为一谈。如果不戴帽子犹如向人宣称“我是不正经的女人”。所以在当时,帽子不只是一种时尚潮流,而是一种显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帽子上还可以看出各国王室崇尚的不同风格,如丹麦的浪漫、英国的高调都尽显帽子中间。所以皇室女人们都要“从头”精彩起来,她们的帽子上镶上美丽的蝴蝶、花朵、蕾丝、羽毛……凡一切女性喜欢的元素都在帽子上得到展现。女士们还会为每一套服装都搭配上色彩、然后配上款式相协调的帽子。
1917年,一种女式钟形帽问世,这种帽檐的设计很特别,能够挡住女子的一只眼睛,可以衬托出女性的典雅美丽,这种设计曾经风靡一时,所谓的“时髦从眉毛开始”一说就是指的这种帽子。 1930年始,女性的帽子又发生了深刻变化,形式多样,有头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转搁在头顶上的夸张设计,都是当时流行的最美的帽子款式。
在上世纪初,上海滩也曾经流行过一种英国式绅士帽,其圆筒高度甚至达三四十厘米。在上海滩流行“头戴礼帽、身穿长衫、足蹬布鞋、腋下夹公文包”的装束。那时候不管男士女士,凡有身份的人出门应酬,礼帽是非戴不可的,否则被视为不礼貌。当时的绅士出行是:一顶呢制或草质礼帽、一套三件套西装,包括领带、衬衫、袜子和皮鞋。女士除服装有别外也大抵如此。
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世界上的各类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颖帽子,随着时代演变,有钱人开始戴上风雅的“巴拿马金丝草”、“兔子呢”、“水獭皮”等价格昂贵的礼帽以炫耀身价。然而她们的妆饰往往是白费心机,空打扮一阵。还记得当时的上海小偷很多,他们知道贵人的帽子很值钱,就开始当起了“飞帽偷”。当贵族老爷坐在上海当年的黄包车或三轮车上外出时,当车夫吃力地把他们拉上苏州河上的河南路、西藏路等桥开始下坡的一刹那间,绅士和淑女头上的帽子往往会从后侧不翼而飞,等到他们发觉大喊“帽子飞走了”,等到车夫下坡收住步,回头追寻早已不见小偷人影了。这种丢帽现象是被上海人当年称之为“落帽风”的,那些帽子就是被等候在桥边上的小偷飞身顺手摘去的。窃贼偷到这种帽子就廉价卖掉,换取吃的和穿的。
解放初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时行戴八角帽,这种帽出自原苏联的列宁帽原型。到了冬天,人们还喜欢戴一种叫做罗宋帽的,罗宋就是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罗宋帽大多由烟灰色厚绒制作,顶上有个纽扣大小的小滴子,帽帮拉下来可以遮住整个脑袋,只露出两只眼睛,有点像如今图片上的恐怖分子模样似的,不过那帽很暖和也能御寒。后来又时行过戴解放帽、鸭舌帽和圆圈帽等。如今,帽子已演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装饰品,四季各色式样,各种面料的都有。听当年的女士这样介绍:戴帽子的好处很多,可以保护头发干净,不用天天忙着洗头。另外,戴帽子走在大街上,如果遇到你不想看到的以前的人或上司,就可以把帽子扯的很低让别人认不出,然后一闪而过。在婚礼上,在野外的活动中,一些女性都会戴着遮阳软帽,她们为自己的争一份美丽竞相媲美。
还有记录:世界上喜欢戴帽子的除了英国王太后和现代派戴安娜王妃外,50年代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克琳平时也爱戴无边的平顶小筒形帽,而且是风行一时。
看到帽子,还会想到儿时戴帽的一些情景 。记得那时是在农村,每天感受的是田野的风和阳光普照,或者是风风雨雨。乡下的孩子脸上黑呼呼的没有什么帽子可戴,即使家里买一顶草帽,也要在外出轮流戴着,帽子可以防止太阳的剧晒和小雨淅淅沥沥下。那时候的我们小孩子没有帽子,但也兴发明创造,放学的时候下雨了,就悄悄躲过大人们的眼睛,赶到河边摘一张荷叶,当成帽子遮在头上防止下雨淋坏了头,这荷叶还可以防止太阳暴晒。有时摘柳叶条编织成柳叶帽子,还有竹叶帽子和芦叶帽子,然后在野地里学打仗,很有意思。到了秋天,我的还喜欢在农家成熟的芋艿田头,摘下芋艿叶子当帽子,戴在头上,便是诗意顿生……
常常是赤脚走在田埂上,穿过泥泞的小道,在上学和放学时,忽然遇雨,没有伞我们就戴着绿叶帽,把书包夹在腋下,遮不住的地方身上就会湿透了,当时的我们曾经暗暗下决心,等长大有了钱,一定要买一顶很漂亮的帽子,还要创造一种特别的帽子伞。
看到帽子还会想到上门女婿戴帽的故事。小时还听村里老人讲毛脚女婿戴草帽上门见丈人的故事,听起来颇有意思。说的是村子里有个叫八弟的年轻男子,二十二岁那年谈到一个对象,可没多久头上就生了一种叫做咬发藓的病,头上有藓,头发都快要落光了。那时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都很差,看不起病就一直忍着,头上抓出血来,后来竟然变成了光头,成为村里的一个“灯泡”人,小伙子为此哭了三天三夜。为什么,其中原因多多。因为他和邻村的小姜姑娘谈上了恋爱才不到二个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就患了这种病,这怎么办才好。偏偏是不凑巧,小姜姑娘的父亲从外地的工厂回家过探亲假,就上门发来邀请,希望看看未来的女婿八弟。在那些日子里,八弟一直戴着草帽不出门,希望头上能长出头发来,他的病一开始就连小姜也不知道。当小姜来找他,把父亲想看看未来女婿的事说了,八弟就放声大哭。这怎么办?初恋的姑娘心中最爱着八弟,她爱他人老实,又是生产的能手,就说;“你放心吧,我不会因为你的头发而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姑娘的话打动了八弟的心,这才让八弟破涕为笑。
记得那天的天气特别热,八弟专程去镇草帽店买了一顶用丝草编织的新式帽子,还买了烟酒去见未来的丈人,一路上心儿扑扑跳,生怕丈人知道后会出话阻止女儿嫁给他。但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来到姜姑娘家。村里人知道姜姑娘家来了上门女婿,大人小孩都在门外和窗口看着。八弟坐在客堂的桌子边,戴着草帽像个傻女婿。
“吃饭了就把帽子脱下吧”。姜姑娘的父亲开始说话了,可八弟却一直红着脸不吱声,父亲朝女儿眨眨眼,意思是说:怎么样就让他脱帽吧,那样多不好,怎么吃饭也要戴帽子?女儿实在不好意思再瞒着爸爸了,就附着耳轻轻地说;“爸,你就让他自由点吧,他的头患病了。”八弟仍然不啃声,他火红的脸上汗水直淌,弄得姜姑娘眼泪也掉下来了:“我不会厌弃你的。”她终于这样说着,可八弟还是抓着帽沿……
“看这个傻女婿,吃饭还戴帽子。”窗外看热闹的人都在议论着,但八弟仍戴着帽子。这顶帽子神秘的帽子中装的是什么?大家又在议论。又后来,村里来了一支医疗队,八弟的头终于得到治愈,长出了新的头发,脱掉了帽子。当他又一次做上门女婿时,许多人又来看他,当看到他的一头乌发时,都在奇怪地议论:“奇怪,帽子怎么不见了?”又后来,这顶帽子的故事传开来,人们才真相大白,对小姜姑娘执着的爱情观肃然起敬……
在毕加索画展的中国馆,我的眼前全是热热闹闹的观赏人群,在一片热议声中,我的回忆被拉回现场。凝望画展中挂着的毕加索的帽子图,看着画上那个玛丽?泰雷丝正头戴帽子似在微笑,栩栩如生。再看看室内,有一位女子戴着一顶花红式帽正朝我走来,那帽像毕加索画中的帽子差不多,耳朵上还配一超大超长的耳环,一时引来无数人的欣赏目光。我仔细一看,啊哈,原来她就是我中学时教过的学生小芸,她从初中开始学画,既拜名师,又采百家众长,现在已经是很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她平时还喜欢旅游采风,在一路的风风雨雨中,她不仅酷爱创作画画,还喜欢收藏帽子,那年她曾经告诉过我,她已经收集到近千顶风格不同、年代不同的帽子,准备开一个家庭帽子博物馆。
是她先认出了我,于是我们握手欢笑。当我谈到毕加索画的帽子时,她点头称好,还笑着记起当年我如何教她学画的情景,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家里除了挂满了自己创作的画,柜子里又收藏了各个时期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其中有好几顶帽子是专门从西藏和新疆买下的。瞧,她头上戴一顶花红色大帽,配上红色的短衫,立马就成了最抢眼的时髦女孩。她指着头上戴着的红色女帽说:“老师,这顶帽是我在英国采风时在一个小商店买下来的……
那一刻,我忽然又想得很多,我想,帽子为什么成了她生活中的最爱?她不仅仅收藏的是帽子,重要的是收藏了一部帽子的人文历史。她的执着就仿佛像那一团红色的火焰,在我们面前燃烧跳跃。看到她如此喜欢帽子,我除了惊喜就是祝贺。
如今的帽子被运用到了极致,观赏性极强。帽子的色彩也变了样,赤、橙、黄、青、蓝、紫,使帽子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帽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专利,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和妆饰用品,它早已从单一的防寒抗热转向多功能多用途,礼帽、警帽、医生帽、护士戴、城管帽、大学生学位帽、宗教人士帽,各种各样的工作帽等。都给各个不同岗位带来了一道道道不同的帽子风景。于是,我觉得戴着它更是显得阳光、沉稳、洒脱、幽雅、美丽的。不同的帽子又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形象和审美情趣,可不是吗?
以上写的也许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陈年旧事,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帽子在人类生活中曾经起到过的作用,这不仅仅是讲述漫长的历史,也是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和饭后茶余谈论的一份趣味。
又不久,我的学生小芸用快递给我寄来了一顶陈旧的蝴蝶帽,她说这帽子是在大西南的古城里一家旧货店买到的,价不贵,每顶十元,一共有两顶,全被她收留了,她说送我一顶留作收藏纪念。那帽子顶腰的上沿,有一对蝴蝶镶在边上,似在振翅欲飞,我爱不释手地反反复复地看,唷,这帽子大概是七十年以前的了…这不,她送来的是一份浓浓的师生情。
-全文完-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