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想做好人的一定比想做坏人的多得多,可是做一个好人是很不容易的,你必须得多点心思,才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轮到做清洁的时候,有甲乙丙三个学生都发烧了,必须赶快到医院看病。甲以为老师知道自己生病了,所以没打招呼就走了;乙则向老师请了假,也对同组做清洁的道了歉,然后走了——这两个同学都没有错,应该都不会受到批评指责。可是看看丙是怎么做的呢?他迅速找了个品性很好的同学,跟他说请他与自己换一换。等下一次他做清洁的时候,丙同学就去做。这不,同样一件事,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谁都看得出,丙同学是做得最好的。虽然自己的缺席是迫不得已的,但他也考虑到了自己缺席后别的同学就会多做,这不给别人添麻烦了吗?所以他这点多出的心思,哪怕仅仅是一件小事,也足见丙同学的细心与周全了。
再说到前不久发生的浙江温岭袭医事件。一个姓连的男子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用匕首捅伤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现场的另外一名医生上前阻止,也被捅伤。后连某某又跑到ct室再将医生江某某捅伤。最终王医生因受伤过重,不幸去世。这起恶性案件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轰动,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为紧张。姑且不说连某某的行为本身是罪大恶极的,只说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在找医生看病,不断地拍x光片。很多医生都说他的病早已经治好,可他就是不信。他甚至怀疑所有的医生串起来骗他——这已经是偏执狂之类的精神疾病的征兆了,但是很遗憾的是,他的亲人,所有给他看病的医生都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他确实是病人,他应该看心理医生。可是,他并不知道啊。倘若医生们,哪怕只有一名医生,能关怀他,多问他两句,耐心地给他或他的家属讲明情况,让他到该去的地方治疗,悲剧是不是可以不发生呢?就说我自己,即使生了病,我都很不想去医院。一则人太多,二则医生护士的态度大多都不好,越大的医院越是冷漠。记得上次去华西医院看病,排了很久的队终于见到名医了,据说还是医学博士呢。我一坐下,那医生便开始噼里啪啦地提问,旁边一个大约是实习的女子就哗哗地写。医生问得非常快,还好我的反应也快,忙不迭地如实回答他。很快方子就给我了,叫我去抓药。我看了一下时间,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医生连头都没抬一下。“下一个!”——我很清楚,我该走了。那时,我的心里是怎样一种感受,医生他知道吗?就算是他的医术高明无比,治好了我的病,我想我都不愿意再来找他了。何况我吃完了他开的药,并没有好转呢?有意思的是,今天报纸上刚好登载了一则消息,说华西医院进入了全国最佳医院前三名。我不由得摇摇头,这样的“最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思?反正我心里所想的最佳医院不应该是这样的。
再说一则新闻。一个老太太倒在地上,说是三个孩子撞伤了她,而孩子们却说是在做好事去扶她,并有人证明。但老太太就不认账,还赌咒发誓说如果自己撒了谎就全家死绝。这样的消息让人觉得很不是滋味。事实肯定只有一个,那么肯定有一方在撒谎。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他们都还是属于弱势群体的,都是需要关爱的对象,他们谁都不是坏人,却发生这样的矛盾。不管谁输了,我们心里都不好受。而没撒谎的那方,即使赢了,她或他们以后在做好人的路上都有可能会增添一份犹豫了。
当然,谁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作为一名教师,也不敢说对得起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能关怀备至。但我的内心是很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多和学生个别交流。当学生不听招呼,甚至桀骜不驯顶撞老师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先冷静下来,换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因为有些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孩子们的想法也不是我们随意就能断定的。我们需要留点时间,关心地多了解一点,那么情况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有谁不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呢?有谁不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是充满爱心的呢?多为别人考虑一点点,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忙,都是为别人开出的一朵花。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