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格律浅谈之谈律嘲諷

发表于-2013年11月25日 凌晨2:54评论-3条

对仗起源于赋和诗歌的结合。

我们中国文学有诗歌和文章两个走向,诗歌起源于民谣收集在诗经,有一句说诗经采风采风即采集各地民风歌谣 , 民谣因为唱歌所以会押韵,诗经分风雅颂, 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占了大多数。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

而徘体文章是由楚辞开始的,那是祭祀音乐,所以有人传说屈原是楚国巫师 他的离*中有许多祭军魂(国殇),祭山鬼(山鬼)精灵(湘夫人)……..的章篇。 

其实别看楚国被秦国吴国欺负的无招架之力,而看轻他,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俱有这国家的影子,这个想象力丰富的国家由于濒临云梦泽,即洞庭湖,许多美丽神话由洞庭湖周边开始,也因为人文荟淬,正如二戢前的德国一样科技先进,其文学武器是中国之最,大家看东周列国几乎很多名臣剑师都是由楚国出身,被别国借用 ,如名剑干将莫邪就是被吴王夫差自楚国掠去吴国,所以亡国奴被逼着克日铸剑才有投炉而死,那大慨是所以奴隶们的血泪凝成的故事所以就算死了干纣莫邪也要逃,也要取吴国人的性命吧! 

而文种和范也是楚国人 ,当时楚国君少主疑又得罪了伍员,被伍员复仇, 带了吴国人去烧杀掳了一番连楚王都被挖墓鞭尸了,你看多惨,夫差掳走无数科技人和财物楚国才弱了,但弱而不亡,有关吴国亡国故事,你看有多少楚国人的操作, 虽然不是楚国人亲自复仇。

越c女我倒宁可相信那处字又是楚,楚国的一名女子到越来教战,让你吴越两鉃鉃俱伤,所以吴国亡后范蠡和文种不得不灭,总不能拿越国米养楚国大夫吧女谁知道他心中有没有蔵奸。

楚总共破国了两次,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气魄,可知原先国力之盛,这样的民放文字力不容小觑,国破底子仍在,楚辞没了中国文字仍有楚辞影子,到了汉朝/楚辞变成了赋。

赋是徘体文,重音节。开始有两两相对的样子, 而且文字华美, 但没有押韵,而砍歌谣开始走向诗歌乐府的路子,押韵顺口可唱, 。

乐府 是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人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所以在汉是官方音乐,而诗呢民间传唱的。

当时古诗而各种字数,比如说五色爼三字的,比如说曹操的短歌行四字的也大七言六言,柏梁体诗为七诗的先锋,到了南北朝开始把徘体的两两相对和诗歌的押韵结合起来,成了有对仗的律诗。 

律诗是中国文字的一大主流,虽然不惟一主流,但诗歌是流行音乐,在唐朝他占据了桨坛也是几百年,够火了。

律诗的形式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完美于盛唐,在上官婉儿之前也不那么律的律诗,虽然大陆称他古风,但有一段长时期他是律。文字的形态就是八句,偶句押韵奇句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它不押。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对仗。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两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但一般律多是中间两对就行了。 

律诗最大的特色是他有对仗,而我们对联和对仗对偶是三位一体大同小异 要求不同形成时间不同而分开。在平仄方面 律诗开始有了徘体文对平仄基本要求,分格律诗 和拗律两种。格律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拗律呢?这名词相对于格律诗,在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拗律就是不合格律的律诗,律形成有一一定的时间,到盛唐时才完备,就我常用的例子黄鹤楼 这是唐玄宗时出名的律,其它的可以拗成古风,这首大家都晓得他是律也拗不过来吧,盛唐时律诗形态应该很完美了吧! 但他那”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对仗上来说第三四句, 应该是最工对,但他却不工。

黄鹤对上白云一去对千载都行,你不能说空悠悠可以对不复返吧!何况不止字词不对,连韵空悠悠也是三平尾,不能因为他是畳字变成念又悠或有悠吧! 可是黄鸜楼全诗因为他的音乐性和色彩性仍为当时文人所认同,李白甚至说 李白有言题不得 崔灏题诗在上头,你不能说崔灏的拗律称律,他是名人可以拗,普罗大众不能拗吧!

可知在当时律诗可以不用这么律的,甚至后来还有人提是有拗必救,拗救这个名词 ,就是不那么格律的诗要把他救回格律界, 不惜破坏原创,这就太走火入么了,平仄是有文字才美有人破坏文字去救平仄的。 

至于格律诗还有绝句,绝句以前的名字是“绝诗”好不祥的名字啊!

。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而近体诗的格律诗中为了讲求对仗完美 南朝梁沈约 提出八病,谓作诗应当避忌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 『上尾』指第三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鹤膝』指第三字不得与第十二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宋蔡宽大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小纽』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看(即九字之间互犯)。 

『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之字。 

『正纽』一名小纽,即“壬”、“﹝示壬﹞”、“任”、“人”为一纽 ,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示壬﹞”、“任”、“人”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又有不 能失替失秥合掌等要求

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 仄 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 

合掌那是指两句诗之间用了同义或者近义词来相对,以至造成两句诗的内容雷同或者大同小异,这就失掉了对仗的对称美。因此「合掌」被看作诗家大忌,要尽量避免其出现在对仗结构中。 就我们看来,因为诗的结构完整。要题诗必得架构这些当然可以避免,但我们记得不要为了这些规去了全诗就我们看来,因为诗的结构完整 ,要题诗必得架构这些当然可以避免,但我们记得不要为了这些规择去了全诗的本义。

在八病几要中,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而这些律诗中的名词,很多人会把对仗规则套上对聨去。 这也无不可拉。因为仗和对联本有血绿,对联最早形式是对仗,可对和对仗是不同的东西,发源有早晚。 

在五代时文人开始把好的严整的对仗布置于亭台楼阁大厅这就是楹联他呢把对仗拆成一半,对衬的装饰在门斗, 所以对联这个形式起于五代 ,如果有人想把一付王羲之写的对联卖你, 你买不买?

告诉你买了你就是傻了,王羲廃再有才能也写不出对联,最多写一篇文或一首诗,千万不要把文字穿越了过去。像红楼中贾探春房中那付颜真卿的烟霞旧骨格对联很多红迷都在找,我老实告诉你找不到的,因为那是曹公杜撰的,一个仿真古董,频公再也能奈也不会写出对联,否则不次我作品中出现锺繇写了一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联那就好笑了,人穿文也穿。 

对联最初的形态仍是对仗,顶多讲究点文字趣味,比如徧边对谐音对, 所以对仗十要几病都可以用上了,可是随着元朝入侵 一些文字发生了断层 对联就越发缤纷多彩。

我在上头说过 对仗用于诗中 , 要纵观诗的全场, 所以要严谨要四平八稳,要讲境界,你总不能在你作品中荤素不禁吧!

而对联呢却因为趣味走上不同的路 , 他的字数开始变化万端,游戏意含 开始多起来 ,有时根本没有内含意义,就是为了使这联有趣,如洞庭湖那百字联,你一能一个字一个字讲音律吗?可他是不是绝对,是!

对联后来就完全脱出对联的框架,变成另一种文字游戏,他讲究的是字词机关的急智,有人说对联对的是是词性和平仄,平仄推翻了只要不是孤平很多联都成立,词性我也会小小推一下,我不会说词性我说的是文字,天文对天文地理地理,色彩对色彩,因为词性是二十世纪西学中用的玩意儿,外国有动词名词代名词,,.....但你把外国脑袋切成丁他晓得五形八卦吗?像烟锁池塘柳 ,他是拆字边五形相生相克 你用什么词性去对他?那是中国文字特殊的趣味,就是文字游戏考较的急智 意境平仄倒是其次了。

如刚才出的那联:

今夜花好,万种风情显本色==

今夜是时间,花是自然物,花可对云雨月露风, 好是一种状态,可对残圆缺断,而 对联开头一定要对好,你开头好,人家就以为后面对上了 , 好像大家穿衣服领口压平了下摆伸进衣服里或拉出来顶真的人才会去看,开头弄好来第一感就是你衣着整齐要看很久才会看出你脚下穿的是夹脚拖,开头是汗衫谁会注意你穿的是名牌皮鞋啊? 

我把今对旧夜对日 、 花对月、好对圆,今日花好对 旧日月圆

下半段是万种风情显本色==

机关在万是数目,风是自然物,加一情字是人的风采,因此 万种对上千山风情对上云雨 , 云雨有巫山云雨的暗喻,显本色对上透真心。

整句对上:

今夜花好,万种风情显本色== 

旧日月圆, 千山云雨透真心

虽然不讲平仄 我能用尽量用上马蹄韵

在对联上,上联如同一个碗 我们下联就要覆上可以看的盖子 就算花纹不太一样但大小要合适,像七字对, 前四字就后很重要 , 后三个字大意笼统点还可算得上对,如果连前四字都没对上就不对了。

但有重要色彩音乐性的字要记得对上, 因为那也是视觉重点, 如颜色数字,大家一眼都会看到的就是重要的字。

对仗是讲平仄,整体平稳好听, 个人创作意味浓,要用十要 最好用马蹄韵。

而对联讲的是游戏 急智文字对上,平仄等是次要他讲的是趣味,

马蹄韵 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仗格律的最标准形式。两两相对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 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就两两相对这也是律诗的名词,对仗要严对联要松只要不是孤平,文字工对就过得去,,孤平是除了押韵之外一句只有一平一仄,那是音律大病,所以对仗是作品 孤平不可,而对联是游戏 ,那么趣味和游戏规则重于一切,不可以说平仄不对这联就不成立,,那好像在文章中找标点符号,标点错了文章就不成立,有这道理吗?

如果游戏上联出的是孤平大家就对上孤平吧!但四平八稳的上联不可对上孤平。

对联是训练对仗的方式,对得好来在写诗填词文字运用会很得心应手.对联宽松而律严但也不用五花大绑,是我们在写诗弄成诗在写我们,对对仗对联乃至于填诗有个建议,多看例句例词例诗的结构,别看平仄,文字是由字构成的如果讲平仄能成好诗大家就平平仄仄仄平平好了,也不用读诗了, 用例句去推敲才可以感到文字的感情和丰富的色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嘲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所谓格律,就是诗词体式必须具备的一些硬性规定,也就是对字句、声韵、对仗、韵律等语言形式的具体要求。这种规定,是严格的、定型的、不可变更的。否则,便不能称其为格律诗,或什么什么词。
格律诗的基本要素是:字数有限定,押韵有要求,声律有准则,对仗有讲究。
作者从诗经的风雅颂开始论述。谈到了律诗在中国文字的地位与作用,很有见地的文章,喜欢格律的朋友不妨细读。

文章评论共[3]个
呆贝贝-评论

O(∩_∩)O谢谢对杂文版面的支持,问好老朋友!at:2013年11月25日 中午1:12

天龙飞天-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3年11月25日 下午5:43

嘲諷-评论

大家好at:2013年11月25日 下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