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在我的眼里,她就像家里的那台挂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工作:早上我醒来的时候,她在做着早饭;晚上我睡的时候,她在洗着我的衣衫。
往往这个时候我总喜欢和母亲撒娇:妈,我困了,咱们睡吧。
母亲总是不抬头:你都大小伙子了,还不自己睡,没看我正忙着吗,早点睡吧,明天还上学呢。
其实我只是看母亲太累了:白天下地干了一天的农活,到了傍晚给我们做了晚饭,饭后洗了碗筷,又帮父亲准备了洗脚水,这不又在给我洗衣服。
母亲就想一台永不生锈、永不知疲倦的机器,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她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
父亲出外打工了,常年不在家。家里就剩下母亲和我,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现在又到了秋收的季节,家家户户忙着收庄稼,打枣子。我们年纪太小也帮不上什么忙,放农忙假的时候,母亲就干脆把我和妹妹带到田边,拿着杆子从树上敲下几枚人家打剩下的枣子算是我和妹妹的零食,往往我总是喜欢先往母亲的嘴巴里塞,她咬一小口,笑着说真香,而后就挥着搞头开始刨玉米,一直到遍地都是躺倒的玉米杆,母亲又开始蹲下一个一个剥玉米,扔在一块空地上,我和妹妹就开始装袋子,这时候妈妈总是很高兴的。
那时候的我身体太羸弱,总是得病,像往常我这个年龄的男孩往往都能帮家里做些农活了,而我不行,没有什么力气,一出汗还容易感冒。每每村里的人谈起我来,都摇头,觉得我这个未来的庄稼汉当得困难。可是母亲不这么认为,农活休息的时候,她就坐在田边,看着远处的山,对我说:孩子,妈妈可不希望你和我们一样还要做庄稼汉,你要好好学习,走出这片大山!
妈妈,大山外面有什么?往往我都会问。
外面有好多好东西啊!母亲文化不高,自然不像外出打工的爸爸能讲出外面的故事。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会知道外面有什么了!妈妈笑着说。
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那时候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男人们多半在家里种地,偶然会在当地找点盖房子之类的活。父亲在他们的眼里也不是个好庄稼汉,他不爱务农,他认为种地养不起一家人,尤其是我们那地方人均都分不到一亩地,况且一部分还是山地,不过父亲跟人家学习了嫁接技术,把一块没人管理的山头种上了杏树。还没有等杏树长出来,父亲又出去打工了,只好由母亲来管理。
炎炎的夏日,母亲背着沉重的药箱,带着口罩,在这山头的齐腰深的野草中来回喷洒着农药;可是光靠出售树苗,挣的钱是不够我们三个人花的,爸爸又不经常回来,母亲就和村里人到山上去刨药材,什么柴胡、穿地龙之类的,有时候还能采回来一些野山葱蒸玉米面窝窝,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母亲往往做成酸菜,把炒菜留给我和妹妹吃,自己就吃酸菜。
这一年秋天,爸爸从外面回来了,带回了钱,看着陈旧的老房子,于是开始着手盖新房。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在还母亲的心愿,当时母亲嫁给他,家里太穷,实在没有钱盖房子。
早晨父亲披着露水和叔叔伯伯们去河边去凿石头,母亲就很早起来,准备早饭,招呼我和妹妹吃了,就提着盖着花布的篮子,顺着河边趟着露水去给父亲和叔伯们送饭。待他们吃完饭,就收拾好碗筷顺着河边走回来,然后去地里干活。
那年是个大丰收,玉米第一次装满粮仓,好多人家羡慕,父亲说这都是母亲的功劳。有叔伯们帮忙,房子也很快起来了,父亲还骑自行车去了采石场,买了些彩石沙,用来装修做图案。等到上梁的那天,鞭炮一响,全村人都来看,都羡慕的啧啧称赞,母亲抚着额头的汗水笑了。
那是母亲高兴的秋天。
父亲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早就离开家乡去北京了,好多年没有音讯。这年秋天居然回来了,穿着得体的西装,据说在外面做了老板。这次回来说是缺少人手,让父亲和母亲去北京帮忙,管吃住每个月每人500元工资,在当时也算是相当高的了。
面对刚刚因为盖房子欠下的外债,还有我和妹妹越来越多的学费,父母决定出去闯闯,他们带上了妹妹。因为我还在上高小,所以我只能留在家里和姥姥、姥爷生活。
临走的时候母亲做了很多我爱吃的东西,一遍遍嘱咐我注意感冒,把整理好的衣服告诉我在哪个柜子里,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要好好学习,听姥爷和姥姥的话。她眼里对我不舍的目光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现在想来感谢那次出外打工对我的锻炼。我开始了学会如何自立,自己洗衣服,还会自己早晨起来炒饭,做简单的饭菜,打理自己的零花钱,从小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也是从那时我的体质发生变化,不用再靠打针输液过冬了。
父母出外打工两年,为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淘了第一桶金,可是距离父亲的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他不希望我和妹妹很早就辍学务农,希望我们可以多读几年书,所以他毅然放弃了原本清闲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想做点买卖。
那时候母亲没有说一句话,她知道好多事情她是不懂的,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她的天,她只有默默地支持。
家里开了空心砖场,尽管我只是暑假的时候帮忙,但是现在想来砖场的劳动也是一场噩梦:不管是和沙料,还是操作几百斤的机子,还是起砖,都是力气活,打砖三天手上都是血泡,即便变成茧子,到了第四天起砖,茧子都会给磨平,甚至露出鲜嫩的肉来。
母亲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和父亲在场地上忙碌,赚钱供我和妹妹上学……
常年的辛勤劳作使得原来就瘦弱的父亲变得又黑又瘦,人显得很苍老,到了秋收的季节,父亲倒下了。早晨两个人还一起去地里收玉米,没到晌午,父亲就发觉自己身体不适,慢慢的倒下了……
手足无措的母亲给我打了电话,哭着告诉我父亲的病,我知道,可能我的父亲要不久于人世了。母亲的话是那么的悲伤,语气是那么的无助,我知道她心里的那片天塌了。我心里何尝不是一片茫然。
我急忙赶回家,母亲的心已经有些平静了,但是看上去老了不少,嘴上还一直安慰我们:你们也长大了,父母早晚有这么一天,你们也要坚强起来。母亲说着这些话,把脸侧到一边去偷偷擦去眼角的泪水。
母亲带着父亲到处求医问药,几乎只要是有希望的地方都去了,听说管用的法子也都用了,可是父亲还是一天天衰弱下去,到了深秋,天气更冷了,父亲的病也就越来越重,最后离我们远去了。
母亲一声没有哭,默默地为父亲准备后事……
三天后父亲下葬了,下葬那天母亲走的很慢,她知道一旦埋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就在父亲的棺材入葬的那刻,母亲突然大嚎一声:我的天塌了!然后晕厥了过去。
母亲内心的伤痛,她不想表现出来,她是怕我们受不了,可是她的内心里却独自承受着巨痛。晚上我醒来听见了母亲房间里的抽泣声……
那是母亲最悲伤的秋天。
父亲走了之后,我才开始慢慢长大,从心里上感觉自己不再是个孩子,我需要照顾母亲还有妹妹。后来我和妹妹都成家了,母亲也慢慢走出了那段阴影,从对父亲的怀念中慢慢的解脱出来,尤其是我的女儿的出世,给母亲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她每每抱起来亲了又亲,舍不得放下。有时候也会喃喃道:你的父亲假如活着就好了,就能看见了……
从母亲的眼神里我们看的出母亲的孤独和寂寞,因为我们毕竟不经常在家。因为我们担心母亲会因为我们有什么顾虑,所以我和妹妹就主动劝她往前走一步,母亲开始很犹豫,后来还是答应了。
又是一年的中秋节,母亲迎来了她的第二春。
那天村里来了好多亲戚朋友,都来为母亲祝贺。我们按着村里的习俗置办了酒席,买了喜糖、瓜子、烟酒之类的招呼大家。穿着红色衣服的妈妈,显得格外精神。也许是红色衣服的映衬,也许是母亲有些害羞,母亲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就像秋天里的成熟的果实。
那是母亲幸福的秋天……
-全文完-
▷ 进入酒久归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