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雅俗合一之苏东坡步月寻花

发表于-2005年04月03日 晚上10:07评论-6条

在江南,苏东坡的名头,比起现在当红的明星诸如周杰伦、“四大天王”等,不知要高出多少。因为苏东坡与杭州关系密切,连江南的老少妇孺都能讲几段苏学士的经典故事来。也许我的比喻不太恰当,苏东坡在世的话,一定也会有些不快,但总不至于会像“大侠”李敖那样大叫:周杰伦,是谁啊?怎能与我相提评论,没文化!我之所以拿苏东坡与当今明星比较,是因为我认为,苏东坡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是光耀闪烁的明星,到现在已过去了近千年,他这颗星愈加闪亮。

“摇啊摇,摇到外婆家”,小时候的我就是摇着船来到外婆家,在枝叶茂密的古樟树下,枕着潺潺的流水,浸在绿色如茵的草地上,崇拜地看着手上永远也忙不完活的老奶奶,听她给我讲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我最喜欢听的是关于苏学士的故事,因为我觉得奶奶讲得最好。到现在我都能回忆起奶奶一副投入的样子,我相信奶奶一定也是苏东坡的追星族。

后来,我上学了,读到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词中的豪放与激情,让我震惊。从此,我收集起关于苏东坡的书,从《东坡志林》到《东坡传》直到《东坡全集》,我对苏东坡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因为在那之前我所了解的苏东坡是一个机智幽默的活生生的俗子,而现在我面对的是一位有才,有情,有趣,有味的性情中的雅人。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苏东坡如此受人喜欢,因为他不像李白如空中飘忽的仙人,也不像杜甫如高高在上的圣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雅俗合一的性情之人。

苏东坡身上雅和俗就这样地纠缠在一起。我细细地把苏东坡一生的逸事一一数来,忽然感觉雅俗共赏之苏东坡已是昭然无疑了。

你可以在脑袋中浏览一下,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能像苏东坡那样诗文书画及人品几乎完美的,似乎再也找不出一位了。

先来说雅。苏东坡解衣欲睡,而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拍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如此夜游,雅否?

苏东坡曾住过平屋黛瓦,房前有犁树一棵,池塘一口,菜地一畦。女墙低围,墙内有花卉果树,墙外是千竿修竹,口中念念有词:宁肯食无肉,不肯居无竹。如此择居,雅否?

苏东坡讲过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东坡和朋友杨世昌坐船出游,杨世昌善于吹箫,于是在小船上横吹起来,东坡合着箫曲吟诗唱词,箫声越来越悲,如诉如怨如泣,当后来箫音细弱游丝,余音远飘,远处一打鱼船娘应声而泣,因为该船娘是一位寡妇,最后连江中的鱼也感动沉落水底。如此故事,雅否?

把酒赏明月,意欲乘风归去,却又情意绵绵,于是,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此赏月,雅否?

苏东坡酒量不大,却喜欢喝酒,但见客就须徐行杯,饮不过四、五杯,便已烂醉,也不与人商量,就地而卧,鼻鼾如雷。等到客人实在忍不住他那此起彼伏的噪声时,他已然醒来。于是,磨墨挥毫,落笔如风,笔笔如有神助,客终于大喜,先前痛苦之色一扫而光,怀揣字画,口中喃喃:真神仙中人也。如此书画,雅否?

再说俗。苏东坡曾饮酒夜醉,醒时,大概三更光景,已明月西落。家人入睡已酣,敲门无人应答,于是,倚杖漫步江边听涛声。心中想着身不由己之苦,恨不能步入漂浮的小船,寄余生于江海湖泊之中,从此隐居不出。如此思想,俗否?

苏东坡信佛,到了杭州后,就信了前世曾在杭州住。又大谈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相信自己是维摩诘转世,因此,认为生来就懂佛理。东坡被贬居黄州,一日诗兴大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然后,差家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佛印看了,明白东坡的“自负”。于是,题了评语,交家僮带回。东坡看后,见诗后竟是“放屁”二字。东坡气不打一处来,立刻过江,直奔西山寺,却见禅堂紧闭,门上贴一张纸条,上写“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于是闹个脸红而回。如此信佛,俗否?

苏东坡在杭州时,经常游湖。有时携家人,有时挟妓,多数的时候是挟妓游湖。携家人时,他高唱:船头矸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挟妓他戏谑调情: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如此风流,俗否?

苏东坡的雅,是不能不吟诗填词、不作书画,更不能忘情于青山绿水。他的雅,雅得有味。他作诗词、书画,显示他多才多艺的天才情结;他游山玩水,让人感觉到他天真烂漫的秉性。

苏东坡的俗,是不能不喝酒、不吃猪肉,更不能忘情于女人、抛弃家人。他的俗,俗得有情,他喝酒、吃肉,显出他的真性情,他调情、挑逗,让人感觉到他的纯真无邪。

正因为苏东坡雅俗合一,他的才气又名震天下,因此上到太皇太后下至青楼妓女都成了苏东坡的追星族。即使在被贬之时,仍有很多学子、高僧苦苦追随于他,并形成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苏门学派”。

我们来看看追星族的行径吧,太皇太后,在她病得奄奄一息的时候,还惦记着苏东坡。当神宗皇帝想大赦犯人为她求寿时,她说,只要赦免苏东坡就够了。学者章元弼之妻,因无法容忍其丈夫对苏东坡文章的变态痴迷,而被章休了。惠州有一个叫赵超超的姑娘,听说苏东坡来了,高兴得大叫:“我心中的老公来了!”从此,她天天徘徊在苏东坡下榻的窗外,听苏东坡说话、吟诗赋词。不久因相思成灾而去世。苏东坡被赦回时,运河两岸欢迎他的人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

东坡就是这样一个雅俗合一的人,雅人爱,俗人也爱,女人爱,男人也爱。苏东坡的一生虽然伴随着许多坎坷与不幸,但他却始终保持豁达而幽默、豪放而儒雅,再加上他那盖世之才华,使他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神采,使他的心灵走向自由。

雅是要有底气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除了屈原与李白,还有谁能与东坡的诗文一比高下。一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出台,其它咏庐山的诗便黯然失色;一首:“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出现,西湖从此神奇;一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流传,软绵婉约的词风,被激扬阳刚的文字所横扫;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品味后,咏月的余词便索然无味。苏东坡的方外朋友佛印,是这样评价苏东坡的: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天才横溢是苏东坡雅的底气。

俗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是雅人还俗,必须有豁出去的胆量,一块“东坡肉”,使东坡名扬老少妇孺;一把“东坡扇”,让其民间长存;一幅“醉酒之书画”,使其书名流传千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能有几人似苏东坡这般深情。

从明星的角度来讲,也许,雅是东坡的包装,俗是东坡的内容。苏东坡的一生是“美”的化身,他总能在挫折中,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创造生机。我想,正是雅俗合一造就了东坡这个“千年一人”的超级大明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步月寻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轻轻走来点评:

先生文笔娴熟
知识丰富
对先生的文章不敢妄加评论了
:)

文章评论共[6]个
三河汉子-评论

文章写得好!但如果叙述方式变换一下,读起来或许会更美一些。
  【步月寻花 回复】:谢谢三河的指导与点评! [2005-4-4 19:58:24]
  【三河汉子 回复】:不谢只是瞎说不一定对. [2005-4-5 9:00:23]at:2005年04月04日 早上9:58

wintermorning-评论

很少看到你不写风景的散文,但这篇仍旧很吸引人。
  【步月寻花 回复】:谢谢冬的赏识,写风景是我的本行。 [2005-4-4 20:01:55]
  【wintermorning 回复】:你的散文我一向每篇必看的。没想到非本行写得也这样好,佩服又妒忌,嘻嘻。 [2005-4-5 8:58:23]at:2005年04月04日 上午10:15

心海岸边-评论

雅是东坡的包装,俗是东坡的内容。嘻嘻。
  【步月寻花 回复】:雅可以让人欣赏,俗才能让人亲近啊,呵呵! [2005-4-4 20:04:11]at:2005年04月04日 上午11:29

雨蝶飞舞-评论

苏东坡——超级大明星vs超级大文人~
  【步月寻花 回复】:哈哈,超级大文人(豪)才是名副其实那! [2005-4-4 20:05:54]at:2005年04月04日 下午5:14

梦中蔚蓝蔓延-评论

那雅俗俱于一身的苏翁,留给后世多少精华经典,历史在走远,却遮不住苏翁的光华。at:2005年04月12日 凌晨0:13

纯子-评论

秃驴何在?东坡吃草!呵。。。。。。。喜欢东坡的人都应来看这篇文章,看了这篇文章的人也会喜欢东坡。at:2005年05月12日 中午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