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语言来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现根据本人经历,聊举二三例,以飨读者。
杨振宁讲过:“中国的文化是向着朦胧、模糊和总体的方向走;而西方的文化是向着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
我曾执教过的一门课程,叫做物理化学,它是用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来说,这个词常常为外行者所误解,以为是物理与化学的二合一,觉得颇为奇怪。我在讲课时,为讲清楚这一点,就借用了英文的表达方式。说我们物理化学这门课,在英文上等于“physical chemistry”,而不等于“physics and chemistry”。在这个例子中,汉语的模糊、多义,英文的精确、具体,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是一目了然的。
天生万物,无独有偶。理工科有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文史科也有一门课程与此类似,叫做历史地理。对于这门课程,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曾在一篇演讲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历史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英文上是“historical geography”,而不是“history and geography”。妙哉,真让我生出“英雄所见略同”之慨。
汉语不仅一词多义,更常见的是,一个事物,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我自己最早的时候,并不知道:所谓金刚石、钻石,其实是同一个事物,好比把猫叫做咪,其实是一回事。当我学到英文时,发现不论是金刚石还是钻石,翻成英文都是“diamond”。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举这三个例子,不是比较汉语和英语孰优孰劣,更不是要厚彼薄此、妄自菲薄。而是借此说明:语言总是各有千秋的,我们要认识语言与民族风俗、文化的紧密联系,要学会对比不同语言的联系和差异,为我所用。学好了汉语,再学英语时,注意比较他们的这种区别和联系,不仅有趣,而且也能帮助你学好、学活这第二种语言。
-全文完-
▷ 进入玟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