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出门不见山,就是几条河,附近的湖泊也不大,往西到太湖边的山也不够高,总缺少巍峨之气,威武之态,所以对山川素来挺向往的。早些时去广东,在火车上,当进入江西境内倒是看到有几座稍高大的山,可只是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终难见其真面目,无法下车踏上这山坡之地而体会登临之快感。后来在浙江绍兴工作多年,可所见之山也大多不高,偶尔登临也无气喘之感,而去别处地方一时难得其便,至此难免心生耿耿之怀。
欣喜,近日应朋友相邀前往浙西临安境内的大明山随团旅游,正是四月初之气候,自春节过后连续的阴雨天气在十天前已基本结束,连日来的晴好已使大地迅速回春,适宜的气温给山川荒原数日即披上了绿装,一派喜气洋洋的三春之景在山水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极目所见皆是春天所带来的美好。正值此时出游,可遂平日之愿矣。
二大巴近百人一路上热闹非凡,满脸的喜色,议论交谈着各自的见闻。沿高速不多时即进入临安境内。在前往景区路上,连绵群山不时隐现。一片平地即有一处村落,散居在依山傍水之地。附近空地及山坡以及河边平地,处处种植着植物或农作物,最显眼的莫过于成片的油菜花了,现在正值开花季节,一片片,一团团金黄色的花朵在山坡上、在江河边、在屋居旁肆意的开放在洋溢的春风里,夹杂在绿色的田野山坡上,恰如几何图形分布在绿色的旷野。偶尔还能见到一簇簇鲜红色的杜鹃花(亦称映山红),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在和熙的春光里散发着生命的光芒。
素闻大明山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根据地,早时他从这里发家起兵,遂取得了大明江山,用现在的比喻即是红军时期的井冈山,或者是大汉时期刘邦争夺天下时的汉中,都是作为后方基地。而大明山周边的地理环境是山高谷深,迂回曲折,山连山、山套山,连绵不断,水草丰盛,隐藏在内,外界不易发现,可以说是明朝当时的隐兵藏粮之所,用于屯兵、练兵、屯粮,接济前方的将士,是粮食和兵源的保障。“大明山”之来历即因此而得名。
大明山是黄山山脉向南端延伸的尾部,距黄山70余公里,气候及地质条件与黄山相近,地形落差达千余米,山体巍峨壮观,群山层峦叠嶂,山峰壁立耸天,飞瀑倾泻而下,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国画中的泼墨山水图,山谷深深,水雾漫漫,清风过处,绿浪涌动,奇松、怪石、云海、峰林层出不穷。最高峰大明顶高度海拔1490米,还有其它千米以上高峰多处,奇峰、幽涧、飞瀑、岩洞等遍布整个山区,大多具有原始的生态环境,,被称之为“浙江的小黄山”。
车到景区已是午后,但见山峰奇立,山涧流水潺潺似有雾气蒸腾,山峦起伏连绵播满青翠如被,真是满目青山翠谷,几多幽趣丛生。由于进入登山道还有10多公里山路,景区登山分二条线路,一路可坐缆车索道而上,另一路当然沿山道拾级攀爬了,都需坐景区内专用中巴抵达。由于排队等候者众多,等了好久才坐车进入。已进入大山腹地,虽然当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山道经过修筑已是较为平坦,但爬山绕行,盘旋而上还是惊险连连,急转、爬坡一气呵成从不间歇,真是遇险而不惊,观景而舒眉,一路前行何止山道十八弯,可见驾车者之娴熟技巧非为一般。
登山路漫漫,风景在险峰;飞瀑倾泻如帘幔,水流澹澹似烟雾;轰鸣似雷渐入耳,激流奔腾远及近;但见山崖林木葱郁,山涧奇石怪异;登山之道绕山盘谷,流水之源渗岩而出;抬头可见青峰连绵,俯首山道蜿蜒如带;日出南山诸峰起,斜阳西下山坳落;苍松半从悬崖出,奇峰似由天外来。若非亲临其境,怎知山之巍峨,泉之清澈。若遇风雨雪雾天气,山色空蒙,云海翻腾,回旋于山谷之间,时而云卷山巅,时而俯身谷底,但见草木起伏不定,奇峰时隐时现,欲将青山吞没,可把岩石翻身。当霁雨初晴,青山欲滴,飞瀑流泻,座座青峰顿现。山林之景,若是能有幸置身其境,当无不为之心醉神驰,怎奈匆匆而过,再临无时矣。
大明山之景无不与朱元璋的故事传闻相关联,这毕竟是一代帝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并以此起兵推翻了元朝政权。现在按照景区设置的游览路线,几乎是沿着瀑布溪流而上。溪流时缓时急,瀑布时大时小,顽石受水流冲击光滑如镜,杂草得清泉滋养碧绿欲滴;抬头壁立千丈,俯瞰流水蜿蜒;日影斜谷出,苍松崖间长。无数景致令人目不暇接,全然不顾登山之累。
行至峡谷口,一块巨石挡在路边,亦如巨人之掌,中间刻一“明”字,一条天然掌纹恰好把“日”和“月”分开,此石亦称“分明石”,也与大明相契合。自此往上山势渐高,又于峡谷间攀登,阳光因山体遮挡,时阴时明,正是印合了日月分明之意。“朱眠石”卧在山谷溪流之中,流水绕石而过,此石平坦光滑,相传朱元璋曾卧此石上休息,刘伯温恰巧从此经过,见此人有异相,正值乱世,英雄辈出之际,逐辅佐朱元璋以成大明帝业。传闻之真假无需拷问,在于消遣足矣。景色之美乃自然景观,受天地之精,日月之光,山川之气,一代帝皇曾休憩于此,契合天时人和,奉承上苍的旨意,助其成就大明基业。
继续往上,当行至半山,即有一索桥连接两山体之间,索桥长近30米,铺设木板,两边用护网保护,走至桥中摇晃颤抖不止,上端瀑布几乎垂直往下,风吹过水雾弥漫,飘在脸上清凉惬意,落于溪间石上水花四溅,急速往下汇成溪流。由此处往上的山道基本都是悬空隧道了,全部建立于山壁盘旋而上,愈加惊险。环顾四周,坡陡路险,山峰林立,峡谷幽深,耳旁水声滔滔,脚下激流飞溅,如此景致,虽有登山之累,却是身心愉悦,微风吹来神清气爽,身处青山绿水间,不觉神思飞扬,为此而陶醉。
沿着悬空隧道一路往前,不知拐了多少弯,盘了多少圈,几乎全是“s”形,“之”是形,或是“几”字形的,这样倒是尽览周边风光,锦绣山色尽收眼底。山壁峭立,岩石尽露,蔓草沿壁攀援,树木见缝生根,正因如此,给山体披上绿装,河山才壮美如画,这是天地造合的自然之美,四季更替,非人力所能其规则。不进山不知山之幽深,不涉水不知水之深浅,抬眼望天,则觉天之湛蓝,水溅入口,愈觉水之甘冽,只缘身在青山绿水之间。
一路逶迤终于到达山巅,两山之间又有一条40多米长的索道连接,可见山涧峡谷之宽之险,走过索道到达那边平地稍作休憩。此处是我们沿路登山的瀑布之始,称“龙门瀑布”,崖壁上刻有“潜龙隐德”四字,其水源为对面的千亩田的蕴积之水,渗透山体岩石而达此飞流直下,在景区内的多条瀑布中最为壮观,逐级直下千米,与其它溪流汇聚成河。再次纵目四顾,山涧似有云雾缭绕,山峰如在云中隐约,山峦则在雾里起伏,悬空隧道似巨龙绕山,脚下瀑布如银帘挂川。明妃七峰,峰峰诗意盎然,神态各异,风姿绰约;悬崖峭壁,壁壁直立万仞,奇险无比,壮美无双。无限风光,层层再现,一览无余。
登山必达顶,探谷需达幽。此去往上还有一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我则随三二人群继续登顶,不多时只见一处石崖上刻有“清净无我”四字,取自苏轼诗中之句,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山巅之上,才能远离尘世喧嚣,去除世俗烦恼,回归自我本性,若能就此宁静片刻也可足慰平生矣。在顶峰一块突出岩石角上刻有一只“龙眼”,也可说是“天眼”,观其痕迹似有人工雕琢之虞,注视着江山的变异,人间的丑恶,正所谓“人在做事天在看”,此寓意深刻之至。“山登绝顶我为峰”,虽不至于“一览众山小”,但感觉周围诸峰已在目下矣。
日已西斜,游客大多兴尽而踏上归途下山之程,因我上山在后,至此一起的团队已无人影了,而我则乐而忘归脱离了人群。天色尚早,沿原路返回下去想来也快,定能赶上他们的。就这样沿着悬空隧道加紧前行吧。不料,也许是走错道了,隧道上人群几无,自我感觉已经走了岔道了,反正有路必达山下的,在悬空隧道上走了好久,在山体盘旋了不知几回,不过景色绝美,在上山路上所未见的,数座山峰壁立,直插云天,雄姿异常,亦与其擦身而过,尤觉惊骇,苍松生长于断裂的岩缝,蔓草攀援在光滑的岩体,感觉生命的顽强。沿途看到多个山洞,有的幽深无比,里面透着蓝光,听说可以到达对面,为人工开采钨矿留下的,有一个洞长达万米,现已废弃,成为景区唯一的人工景点。
在我前面的就五个年轻人,他们说笑着前行,由于是太阳也在渐渐的落下,夕阳从山坳透入,这给将近黄昏的大明山增添了别致的美,虽不似“残阳似血,苍山如海”,大明山也正是春意盎之际,夕阳下的青山倒是有了凝重的美感,亦如过了青春期的少女,内在之美渐已展露。几乎是一人行走在半山之上的隧道,难免有点心生惶恐,不过能看到山脚下景区内的班车来往,心也稍安。看到前方有三位正在施工的当地人,便前去询问下山之路,告知,附近的那个山洞对面可达索道坐缆车下山,五个年轻人已进入,再往前行穿过山洞也是下山之道,我就按指点前行,幸好此洞不长,一会就穿洞而过了。
斗胆独自穿过山洞,即看到缆车在峡谷间上下移动,下山之路陡峭至极,估计此路可达上下缆车的起点。就这样边看边走,只是没有了瀑布泉水之景,倒是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深谷高山在夕阳的余晖里蒙上了朦胧之色。下山路上可巧碰上一位景区清洁工,他正挑着二个塑料袋,里面装满的矿泉水瓶之类的罐子,正好上前与他聊上几句,此路下山无需多久可达山下,可以省去坐缆车的50元钱。这也是,此道几乎就是缆车的上下之路。渐渐的看到索道缆车站就在脚下了,我在前面一路急行,不多久确已达到缆车站,清晰的看到中巴车的来往,心顿时即安了。可巧,我们团队坐缆车的正好此时也下来了,他们惊奇的发现我怎么一人从这里出现,倒是为我的安全担心,当我告知从这边的山路下来会近了几乎一半的路程,可景色不比那边上山有瀑布溪水相伴。后听导游说,此处原是有路可登山,不过现在不主张游客走这条路,所以没人来往,几已废弃了。现在我们既已汇合,可套用一句成语“殊途同归”是也,至此,就等班车一同下山了。
半天的时间在硕大的景区只是看到了一部分,还有很多的景点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游览欣赏,大明湖、千亩草甸、万松林、万米隧洞等都是大明山所独有的景色,当然还有说不尽的朱元璋的传奇故事。大明山的春天给整个山体焕发了生命的激情,蓬勃的生机,在季节的变换中,她的美会有不同的展示,但她那风姿绰约、风情万种的恰如经过年代浸润少妇的成熟之美,依然不会改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都有这样的愿望,我等虽俗人,但同样会对美丽的景色所向往,所陶醉,置身于此,醉心于山水之间,乐而忘归,当不足为奇也。
-全文完-
▷ 进入真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