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虽然在苏州诸多的园林中面积最小,仅约9亩,且东西狭长。建园时间也是最晚,在清朝的同治十三年由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以所得明尚书吴宽故宅复园的废址上始建,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深通园艺的画家任阜长、顾芸、范印泉等多位参与了筹划设计,园中的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同大家商榷后方定,选用的材料均从各处择优而取,精心构筑,历时八年而成,可见此园建成之费时费力,更名“怡园”,乃取“兄弟怡怡”之意。
正是因为怡园建造的时间较晚,而顾及到园址面积小的局限,多位设计者可以博采诸多园林之长,巧妙布局,结构合理,手法得宜,集众多园艺特色之优,加深对原有资源的利用,使整个园林景致设计别出心裁,自成一格,终成在古城的众多园林中能脱颖而出,虽地处闹市(人民路与干将路交界)而不噪,独园中静谧雅致,成为大众市民休闲之所。
园林的美不在于园之大小,而取决于景致布局之巧妙,结构格局之精奇。怡园虽小,且建园至今才130年,足以集众家园林特色于一体,在有限的面积中营造就了不一般的园艺风格。入园初看与其他园林别无二致,无非是曲廊环绕,亭台楼阁,花木假山之类的,亦无特别新奇之感,可游园并非只赏其景,得从其幽处着眼,方见其妙。怡园之妙在于似乎是一个天然盆景,紧凑而不觉累赘,集中而不至拥挤,别开生面,匠心独具,行走之间景随步移,顾盼之间赏心悦目,每到一处足可使你伫立良久,眼前皆是清凉世界,绿意黯然,墙旁粉竹摇摇,池边垂柳飘飘,花香盈袖,鸟语绕耳,虽幽静而不觉孤单,闻佳音而似由天入,信步之间,景致变异随心而动,至此,自然看出了别致的韵味。
园分东、西二部分构造,入园即东部,主要以庭院、曲廊建筑为主,沿墙壁均植粉竹、花草之类,点点红花于绿叶间颌首示好,个个游人在环廊里指点赏景。曲廊连接亭台馆厅,池水贯通假山洞窟。曲廊内壁皆嵌满了名家碑刻,园墙外侧遍植了花草树木。藤萝蔓延,绿丝倒挂,微风中摇摆出千姿百态,凉亭下舞尽风情万种。经玉虹亭、石舫、拜石轩,绕池水由复廊往西,过鸳鸯厅、藕香榭,入锄月轩,处处皆是精致建筑,朱漆亭柱,重檐翘角,雕花窗棂,玉石条几,楠木桌椅,摆放陈设显出典雅别致,名家书画妆点品高室雅。看池水倒影垂柳,观假山岩石奇幻。绕廊徐行,真可谓方寸之间,天地毕现,自然之景,入目难忘。
园内西侧假山最为奇妙处,整座假山均是湖石垒叠而成,色如石灰,质如岩石,形状千奇百怪,奇峰如笔,菱角似刀,在周边树木映衬下,亭台分外夺目。假山内洞窟通达池边、山顶,左出右入,可上可下,循环回绕恰如迷宫,窄处需低头侧身瞒珊通行,透过垒石缝隙可见对面行人,可唤可谈,若想与之相会绕行许久未必能达。忽上忽下,一会在顶,一会在底,若寻旧路返回则难,至此可见设计者之构思巧妙独特,出神入化的奇思妙想把一座假山堆叠得如此奇妙非同一般。园中奇石遍布,每一处摆放各有奇妙,大多以精选湖石,色泽灰白,精心堆垒,成为园中奇景。
“清风明月有禅心,扫地焚香无俗音”。池塘虽不大是为园之中心所在,但见水清草长,碧绿清澈,置有曲桥相通,池边杨柳轻飏,蔓草丛生,锦鱼戏耍游乐,激起涟漪层层。对面清音阁高檐冀展,回廊曲榭,水流环绕,青瓦丹窗,阁脊上雕塑之动物,形态各异,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正值春花烂漫时节,绿意盎然,杂草间各色小花点缀出生命的美好,树丛中透过日影摇曳在荡漾的春风。螺髻亭、小沧浪、画舫斋等环池而设,曲廊蜿蜒绕池而过,山池花木疏朗宜人,池之四周皆亭榭廊舫,树木映现,鸟语花香,小憩于亭园,聆听花开鸟鸣,俯看池水清悠,春风徐来,竹摇柳摆,惬意之极。
玉延亭,坐落于竹林边,“万竿嘠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风吹竹摇,其声如玉,亭中镶有董其昌草书石刻“静坐参众妙,法谭适我情”。
拜石亭(即岁寒草庐),北宋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即拜,由此被称为“米颠拜石”,此轩庭院多奇石,且摆放别致,故名“拜石轩”。轩南有一天井,遍植松柏、冬青、方竹、山茶,皆经冬不凋,凌寒独茂,故又名“岁寒草庐”。
石舫,室内家具之石台、石凳均系白石砍削而成,光洁而纹理清晰,此屋如舫形,故名“石舫”,又称“石舫精舍”,室内悬挂着扬州八怪之郑板桥书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坡仙琴馆(即石听琴室),东为“坡仙琴馆”,早时曾藏苏东坡的“玉涧流泉琴”,并画有苏东坡像。西为“石听琴室”,昔日顾文彬得翁方纲手迹“石听琴室”匾额,加跋悬于室内,因有此名。
碧梧楼凤馆,取自晚唐白居易“楼凤安于梧,潜鱼东于藻”之诗意,吴观乐书匾跋曰:“新桐初到么凤迟来,徒倚绿阴,渺渺兮予怀也”。现在特在馆旁植梧桐,树下植凤尾竹,迎合此馆之意。
小沧浪亭,当然是取自城南沧浪亭其名而来,得其意而设。六角形亭,仅在朝北一边设壁,并置六角形漏窗,地形偏高,站立亭中可饱览园中诸景。在亭东北立有三块造型独特的优质太湖石,观之无不嗟叹。
藕香榭(即锄月轩),鸳鸯厅式,厅北取自杜甫“疏树空云色,茵陈春藕香”的诗句,得其名,又可称“荷花厅”,在夏日可自平台观赏池中荷花及金鱼游乐其间。室内桌椅均为黄杨、楠木树根雕琢,天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使之雅趣倍增。雕花窗棂之构图极具特色,简洁明快,透过窗棂园中美景尽入眼帘。厅南取自元萨都刺诗“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故得名“锄月轩”。现轩外有梅树数枝,若是在冬尽春来之际,雪中映现数枝梅,实在是赏梅望雪处。
还有玉虹亭、画舫斋、面壁亭等在园内各具特色,或歇息、小坐,谈笑间已尽览园中景色,园艺之精妙足见其设计者对园林造诣功底之深厚。
怡园内的曲廊墙壁上镶嵌了众多的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有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计101块,皆为珍宝,称为“怡园法帖”。书法体系遍及楷书、隶书、行书,还有草书等多种,自入园即见名家法帖《千字文》全文,其它镌刻经文的居多,《金刚经》,《楞严经》均以行楷为主,一笔一划清晰可见,笔力遒劲,尽展书法碑刻之妙。在西部的“画舫斋”南侧长廊上,有“玉枕”兰亭、东林五君子书册两件,皆是罕见之珍品。其中的《兰亭集序》刻石是“玉枕”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墨迹原件相传为李世民所殉葬,自此无人能见。宋时贾似道得到与真迹无二的用芪蒙在墨迹上的摩本,由工匠用时一年半,精心镌刻在玉枕上,保存了王羲之真迹,此刻石即是宋拓本钩摹复刻而成,实乃稀世之珍宝。
曲廊围绕贯通整个园林,所以建筑均布局恰到好处,亭台楼榭,花木疏朗,竹影漏窗,以独特的构造诠释了园林所特有的雅趣,随到之处即见绿意毕现,花香扑鼻,鸟鸣盈耳,以小见大尽得园艺之妙趣所在。“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李鸿裔之诗道出了怡园的四季景色,不论寒暑怡园皆是一派绿意,在古城中不可缺少的具有无限雅趣的休闲之所。入园易,出园难是谓不忍离去之故,当步出园门其心犹在是也。
-全文完-
▷ 进入真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