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的《档案》是我喜欢看的节目。有一期讲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有一期则说的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对比着看,我不觉感慨万端。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是这样谈论爱情的:爱情,它高于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只有人才能够爱。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在他看来,爱情是多么神圣和伟大啊!可是我转念一想,他固然是希望女儿把爱情当做是最美好的一样东西,可是现实中,他女儿后来的爱情,甚至于他自己的爱情会是会是这样伟大和美好吗?
看看张爱玲的爱情吧。“低到尘埃”的爱情,多么可悲啊!我想想都有些害怕。一个天才,一个时间罕见的奇女子,怎么就相中了这样一个与她如此不匹配的男子呢?这个男子长得不好看,对她不好,也没有钱,人格也卑劣,无非就是有点才气而已,哪里值得张爱玲为之付出宝贵的情感?公然与小寡妇同居,视而不见婚书上白纸黑字写的妻子,是怎样可耻的一个人啊!可是张爱玲都忍了。她一定是糊涂了。这样盲目的只是一味地付出并且牺牲了自己尊严的的感情根本就不是爱情!
再说说张学良。他的名字之所以长盛不衰,一是“西安事变”,再则就是他的情感生活了。妻子于凤至出身贵族,有容貌有学识有教养,配他是够的。可他偏偏就是与赵一荻一见钟情。小他13岁的赵四小姐也许是过于年轻了吧,竟然不顾断绝父女关系也要跟着这个长得并不帅的少帅。于凤至主动解除婚姻关系后,51岁的赵四终于当上了新娘。以后的日子里,她一直忠心地陪着丈夫度过了几十年的幽禁岁月。如果说赵四是一位好妻子,那么于凤至就是一位伟大的妻子。因为即使她在美国,她也心系张学良;即使丈夫背叛了她与她离了婚,她也没有丝毫的怨恨。甚至还把自己炒股挣的钱分一半给张学良。张学良何德何能,竟然能拥有两份如此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他不是风流成性吗?他的身边绝对还不止这两个女人。他虽然过的是软禁的岁月,可是他还是幸福的。一个能活到100岁以上的人再怎么都是幸福的。如果张爱玲“低到尘埃”的爱情算不上爱情,那么张学良得到的简直就是神仙级别的爱情。同样是出身名门,同样是奇人,他们之间怎么会这么大的区别呢?难道仅仅因为性别的不同?
有句话说:男人统治世界,女人统治男人。乍听着似乎是说女人比男人还厉害吧。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无论是承不承认,男人先天就比女人有利,尤其是情感这方面。尽管到如今,女人的地位仿佛是提高了,生了女儿的父母似乎都不必为女儿的婚姻发愁,反正要男方买车买房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带女儿是亏不了的。但是情感方面呢,你觉得女性能占便宜吗?女孩子再年轻貌美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男人的财富是很有可能增加的,但你的美貌永远只能像坐滑滑梯一样递减。你在婚前可以提无数的要求,可以对男朋友呼来喝去,要他成为像够一样忠实的仆人,可是婚后呢,他还会这样吗?倘若你再撒娇耍泼,你只有把他推给别人,而他也不会有任何不舍。气愤的,伤心的,痛苦的,一定是你,而他很快就可以投入新的生活,把你忘得一干二净。
女人天性比男人脆弱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情感上,天生就更敏感多疑的女性更多依赖性。因此,要想在爱情方面少点痛苦悲伤,首先就该独立。第一是经济上的,第二是情感上的。舒婷在《致橡树》中说得好: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对了,你不是花花草草,你是一棵挺拔着的可以独自挺直抵抗风雨的的一棵树。张爱玲的经济是独立了,她有足够丰厚的收入,但她在情感上的依赖性太强,所以她的失败是难免的。于凤至固然伟大,可是她当真不在乎丈夫爱上的女人不是她而是赵四吗?她就没有为得不到丈夫的爱而伤心落泪吗?她那么的专一,怎么就得不到同样的回报呢?
爱情是相识相知相爱,注意这个“相”字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女人,一定要透彻地理解这个词语。倘若一份情感构不成“互相”的关系,即便如何伟大,如何无奈,都不如早些撤退。你要相信,这世上,总有一个为你而生的,等待你与他相爱的一个人,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