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肉饸子声宏紫阁

发表于-2013年11月02日 早上9:43评论-5条

清晨,喜欢与妻子一起晨练。沿宽阔的海尔大道东行再折回来,也就40来分钟的样子。海尔大道清净又热闹。清净的是路上车辆少,易于晨练。热闹的是沿途有城内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各式小吃门店,吸引着赶早市的人们。人们开着汽车、三轮车、电动车赶早市,选购蔬菜、水果以及肉类海鲜,就像海边的人们赶海般热闹。

一日,眼尖的妻子发现路南边多出一块“石家肉饸子”招牌。煎肉饸子的车子就摆在小店的门口,工作台上摆放着一方煎盘、两个红色塑料桶,分别盛放馅料与和好的面。这便是煎肉饸子的全部家当了。方方正正的大煎盘下,是三管煤火,煎盘上油正热,六七个金黄的肉饸子,荡着热气,散发着独有的香气,那香气似一双双手,牵着您往店里走。

“进来尝尝吧!”衣着白色工作服的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

走进这家只有一间大小的筒子房,点了四个猪肉白菜馅的肉饸子、两碗北瓜熬小米粥,就是一道很不错的早餐。我们边吃边与老板娘交谈,得知她叫石瑞娟,是城南洨河边上东洨洋村的,以前在石家庄东开发区开小吃店,专营赵州地方风味小吃,包括肉饸子。她说,这门手艺是跟村里一位开饭店的老师傅学的,绝对正宗。自从开了这家小店,不少好这口的食客专门开着车找上门来吃,中老年人找的是当年的味道,年轻人为的是尝鲜和换口味,总之,食客不少。

从小吃店走出来。香香的肉饸子勾起我许多过去的回忆,我就觉得应该为家乡的特色小吃肉饸子做个记录了。

饸子赵州一带的平民小吃。说它平民,是因为这种风味独特的美食只在城乡的庙会或集市现,大大小小的酒店饭馆里却难觅芳踪。肉饸子价格低廉,既充饥饱肚子又解馋饱福,赶集店的庄稼人来了,往小摊儿一坐,三两个乎乎、香喷喷的合子,再配一碗豆腐脑或杂面汤,便捷而实惠。

肉饸子是一种类似馅饼的面食,色泽金黄,皮薄馅大,油而不腻。馅分荤素两种,素合子的馅可以是韭菜鸡蛋,肉饸子则以猪白菜馅居多。其做法并不复杂,但须掌握和面的技巧,面要稀软,软到用手抓时不流出为佳。做肉饸子的高手讲究提前两三个小时将面和好,面中稍加发酵粉或面肥,让面团微微发酵,这样煎炸出的合子不至于发硬。尽管合子呈饼状,却不需擀杖,包合子只需要一张油光光的案板和一双灵巧而沾油的手。这样才不会让面团沾在手和案板。包制过程是这样的,将面团抟不大不小的剂子,在手里捏饼状,将调好的馅料包在面团中,像包带褶子的狗不理包子手法一样,然后在案板按压成饼状,保证不漏馅料。在鏊子倒入食用油,侯油热,将压饼状的合子放入鏊子里煎炸至熟。

小时候,逢赵县城一、六大集,城隍庙前多有盘着炉灶拉着风箱卖肉饸子。食客除了打着白包头的乡下农民,我们这些上学的的孩子也是主要对象。那时候赵州大集肉饸子才叫一个棒,面薄如纸,肉香沁人;半煎半烙,状若满月。咬一口,顺嘴流油,回味无穷。这些年,卖肉饸子的已经绝迹,再也难见这种美食了。

不过,要想吃还是有的。出县城三四十里,有个古镇范庄镇,古镇逢五排十为大集,除了大集,这里每年农历二月二还有“龙牌会”庙会。范庄是古韵犹存的镇子,许多民间美食在这里得以保存,饸饹、黄米面油炸糕、肉饸子等广有摊点贩卖,且十分正宗,保持了早年间的原汁原味。

前些日子,我忽然发现,我所居住的古城安济街上,竖起一块翟氏肉饸子的招牌,掌柜的是两口子,开的是夫妻店。翟氏女子是从早已过世的父亲手里学到这门手艺,现如今这门手艺成了一家人养家糊口的利器。据翟家大姐介绍,他们每天能卖出去一百多个肉饸子。她还对我说:“父亲曾经告诉我,肉饸子曾是清朝宫廷的御膳,后来宫廷的大厨把它传到民间,从此老百姓有了皇帝的享受。”肉饸子究竟是不是宫廷御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回归了民间,且至今没有失传。

这不,海尔大道上又多出一家“石家肉饸子”!看来,出自民间的特色小吃,注定难以

绝迹,终归还是要回归民间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声宏紫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拜读您的文章,令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的名小吃数不胜数,但在您的笔下,又欣赏到了一种美味佳肴。

文章评论共[5]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3年11月02日 上午11:13

声宏紫阁-回复谢谢文清。 at:2013年11月05日 下午3:27

曲径幽通-评论

欣赏朋友美文,祝幸福吉祥!(:012)(:012)at:2013年11月02日 中午2:22

声宏紫阁-回复谢谢关注。 at:2013年11月02日 下午3:27

声宏紫阁-评论

谢谢文清来访留评,周末愉快。at:2013年11月02日 下午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