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对于我,有种莫名的思绪,一幕幕古装戏唰唰唰的在眼前掠过,想到那些佩剑的英雄,想到了那些给官府打工的捕快,想到了刀光剑影的历史阴霾与熠熠光芒。如果蒙太奇一下,大面积仍然会被绅士,正气,大勇与光明笼罩!
从qq群,一般不会闪烁的头像开始,我跟名捕的缘分由此而来。键盘上的龙飞凤舞跟私下的少言寡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东长西短的事别找他,一旦谈到文字,谈到文学,谈到杂文,他的眼睛瞪得会比月亮还大,顷刻泛起红光,立场坚定得如要坐穿牢底。理念的成型跟方向的不变,是有成因的。他喜欢看书,看很多书,看很多好书:像《鹿鼎记》,《七剑下天山》,《废都》,《少年四大名捕》,《传统下的独白》等等这样的书籍是他的偏爱,如果时间够用,重读也是乐此不疲的!
环境可以影响人,读书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为环境当然更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余杰,魏明伦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以及作品尤其是名捕的专爱。名捕也就是在这样的侠义书香熏染中阅读,学习,生活过来。于是练就了一幅刀枪不入的金盾神躯,在《烟雨红尘》的编辑队伍里,尤其得到了性格方面的原版彰显。
我偶尔想象他的书桌,电脑以外一定有个大笔筒,半卷宣纸,一摞随时翻阅的书籍,带盖的水杯,但少不了一小块惊堂木。电脑就是他的剑鞘,刻意执着,翻阅百集的《剑挑孔庆东》,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至于宣纸本不存在,只是每写完一篇文字,免不了会舒缓一下气息,在内心随机几个标点。那块惊堂木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但对自己内心的坚持与敲打,才会使向前的脚步从未停歇!
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给更多文学文字爱好者提供了诸多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在鱼目混珠的网络大军里,四大名捕跟驻站的领头羊文学网《烟雨红尘》一样脱颖而出。尤其在写手变幻无常编辑跳槽频发的阶段,名捕如大方鼎一般稳坐杂文阵营,目视一批又一批进出围城的小伙伴们!今天总结开来,这些经历,资历,足以用来指导前行。也难怪,他会跟编辑们为着一个杂文的概念争论得面红耳赤,因为纵观整个杂文版面,或者只有他的杂文更标本,更规范。虽然《剑挑孔庆东》是个系列,但是随便拿出一篇,都能在单挑的擂台上取胜。
孔庆东那些事,已经过去,可剑挑还在继续。用简单和专注去形容名捕的为人算是贴切,但对于文字而言还要平添上执着和痴迷,他能写《孔庆东的圆滑》;他能提出剩余价值论就是仇富;能耐着性子设想和静观别人创作《贾宝玉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能表达方圆之说,建设庞大的论点团影响着读者和身边的人。对于孔庆东,从听说,好奇,喜欢,研究到驳斥,如今竟然到了对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都可能被新事物和实践更替和否认,但是对孔庆东的通盘否定还是很新鲜很大胆的。在所谓通俗文学(小说)和纯文学之间,在杂文与杂文之间,名捕确实有着他固有的见解,几近天下全晕我独醒的姿态,可能这才真的就是在做学问,这就是阶段性标杆。
《别拿“冯京”说“马凉”》,《西山一窟鬼》,《在什么山里唱什么歌么》,《三角演义》等等数百篇杂文,让四大名捕这位杂文作家的轮廓更清晰,明暗调子更凸显,形象更立体。 他曾在《死亡游戏》文中笑称自己,是“四大名捕”里最小的,武功也是最低的,在其他几位“师兄师姐”之下,杂文也无甚特长,但最后他还是提到能去“剑挑”几下。试问,翻阅整个华人文学网,能连续“剑挑”的又有几人!
我曾有幸跟他在文字文体和文学观点等方面有些纷争,甚至叫人嗅到了火药味儿,虽然每次都不了了之,但每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绝对不能单纯的理解谁性格如何,处事方式的问题。尤其对名捕而言,就是在做学问,因学问而求真,这精神值得学习,这种对立场的坚定呵护值得称道!
我相信他会接着剑挑孔庆东,但是不会一直挑,因为没多少优点的孔庆东身上也没那么多毛病可找,更没多少营养可汲。但是对于文字乃至于杂文,我坚信名捕会孜孜不倦的创作下去,追求下去,因为他有能力,有功夫,尤其有轨道和目标。名捕是个睿智的人,侠义的人,是个绅士,正气,光明之人!作为名捕的文友,朋友,战友,我愿意一直在路边,在身边为他鼓掌!当然,除了写作之外,我准备找时间邀请他来我这里玩玩,我这边空气特好,很宜居,吃吃海鲜,打打高尔夫,练练短跑,练练大跳,练练深呼吸。
-全文完-
▷ 进入金子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