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朋友也好,亲戚也好,同事也好,总有些交情,你来我往,礼尚往来,一人有事,大家相帮,一家有事,邻里帮忙,这是社会和谐的一种像征,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风气。
这些年来人情来往变得十分频繁,有些乏味,最普遍的是结婚,做生,搬家,孩子升学,参军,小儿满月,满周岁,送礼也不断提高金额,一百元大鈔已经伸不出手,两张百元大鈔勉强过得去,抄行市者,一千八百也不为多。有这样一个笑话,某位分管安全的领导父亲升天了,一位煤矿企业的老板去送礼,本来准备了一千元,一看收礼台摆着一本“收情薄”,收的是薄礼,一千元送去还是薄,不如不送。过后有明理人,点醒主人,你的情簿,写成了情薄。其实礼不在厚薄,人到情到。可是不少人还是看重钱到的数量。无论喜事,丧事都希望有人帮忙,亲戚朋友来送了情,除了一般的回礼,还必须有一次不失面子的宴席。承接大宴的酒楼,餐馆,收费昂贵,低档者三,四百元一席,中档者五,六百元一席,高档的就千元以上了。宴席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虽然也有许多色香味形的讲究,但是不少所谓名菜佳肴,都是徒有虚名,华而不实,真不如在家里吃点小菜舒服。宴席上的浪费,舌尖上的浪费,实在令人发指,老年人特别反感,因为大家没有忘记大灾荒年饥饿的苦日子。收礼的主人难,不设宴宾客过意不去,最后受益的酒楼餐馆的老板,牟取了50.60%的利润,浪费了大量的食品。
频繁的礼尚往来使许多低收入的年轻朋友,叫苦连天,许多人被人情来往,送礼赶情困扰,到了不堪负重的境地。试想,那些只有两千多元月薪的青年职工,结婚成家,要生儿育女,供家养口,一个月赶去几组人情,工资就去了一半,怎么不为入不敷出叫苦连天呢?
中央号召勤俭节约,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已经初见成效。首先是禁止各级政府官员公款消费,大吃大喝,禁止利用家里婚丧诸事,收受礼金,聚敛钱财,在很大程度上杀住了请客送礼,大抄大办宴席的浪费之风。酒楼,餐馆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营业下降,有的只好改行,另找门路。
民间礼尚往来看重金钱,庸俗乏味的不良风气也有所收敛。死人的事实经常发生的,人死了入土为安,丧事从俭,开个追悼会,寄托哀思。大操大办,做几个昼夜道场,为亡人超度,听从道士摆布,在家中停放十天半月,更是劳民伤财,活人受罪。近年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勤俭节约的号召,老百姓积极响应。民间自觉改革,办丧事收情不收礼,亲戚朋友给亡人送个花圈,送副挽联,寄托哀思,孝家不收礼金,自然也就不必酬宴回礼了;有的收了亲戚朋友的礼,回赠一张购物卡,表示感谢,不在把钱浪费在宴席上。这样就会省去许多麻烦,也符合节约办事的精神。平时的许多应酬交往本着重情谊,但金钱,你来我往不为礼节所拘,有什么喜事邀约至亲好友聚一聚,去农家乐吃顿家常便饭,其乐融融,风气自然就清纯好转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情重谊,少有些物的追求,多一些精神的交流,多一些心灵的交流,这种亲情和友情才会永葆青春,长盛不衰,礼尚往来才不会变味,变质,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纯朴的礼尚往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度里生活的公民,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你来我往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不等于死了吗?
-全文完-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