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段新闻链接——
2013年10月20日,北京,2013年北京马拉松,由于赛会组织方设置的流动厕所和公厕有限,很多选手都“就地解决”,地面上“水”流成河。
再来看看相关媒体的评述——
@人民日报:【北京马拉松比赛选手如厕难暴露细节差距】今天,北京马拉松比赛,尘封27年的赛会纪录被打破。不过,由于沿途厕所缺乏,赛会组织方提供的流动厕所又少,不少男选手路边就地解决。可,男选手如此,女选手呢?如厕难,暴露出细节差距。
央视微评:【北马“传统”不应是“尿红墙”】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一些参赛者随处小便成为“景观”,有人戏谑“尿红墙”为北马传统。完美的赛事结果固然重要,细节却不可忽视。一面要提醒个人注意文明,一面也要检讨组织方为何不提供充足设施以免尴尬?个人不可随处小便,公共服务须“小处”不可随便。
……
读到这样的新闻,我很尴尬,又很无奈。
尴尬的是,在我们国家首都的大街上,竟会出现这样的不文明行为,真的是有失很大的体统。而无奈的是,我们为什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暴露出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
前一阵子,也到过北京,是教育局组织的学习,参加全国第四届“新学校”论坛。学习很是紧张,用大会主持人的话讲,是“像战斗一样进行”。
趁着闲暇之际,或确切地说是钻空子,偷偷地溜走了。北京,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二十五年前,我到过一次北京。此次到北京,是今生第二次。所以,就冒然的在一个下午,不辞而别,四处浏览风景去了。
第一站是到故宫,买到票,距离故宫清场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匆匆的沿着午门而进,走的是直线,到达神武门,然后折回。人有三急。将出故宫的时候,我们三个想方便一下。看着厕所的指示牌,走过去。没有想到,年轻的管理员正要锁门。我憋得是实在受不了了,和另外的两个同伴商求年轻的管理员,希望他让我们进去解决问题。说了一大堆恭维的话,也做尽了一切能够表现极度憋之痛苦的表情,都没有用处。年轻的管理员还是一脸的铁面无情,当啷一声下了锁。没有办法,走吧,憋着吧。我自嘲到:此次出行,本宫就想在宫里尿泼尿,却不可以啊!
出了宫,没有看到厕所,只好询问站岗的武警战士,之后,才顺利地解决了小腹膨胀的大问题。否则,真的不知道会不会憋爆炸了某种器官。
一泼尿,从体内排除,神清气爽了,便相约到鸟巢、水立方去。这里的厕所,很多,是那种环保型的移动厕所。如厕很是方便。我又发了感慨:还是共[chan*]党好啊,封建专制的宫里上趟厕所都不让,站在社会主义的广场上,可以不再为如厕难而纠结了。
而今天看到上面的这则新闻,很不相信会是这样的一番情形。我想到了鸟巢或水立方旁边那一个个移动的厕所。
想了一番,终于的明白了,不是没有这样的移动厕所的问题,而是主办方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只是想到了活动怎么设计,决没有想到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有如厕的问题。一句话,没有在整个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从而导致活动中,如厕难,形成了“水”流成河的现象。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种宣传的口号,我们要落实在具体的实践中。
由此,我也想到了前一阵子写过的一篇博文:厕所里的灯。学校厕所里的灯不灵敏了很久,也没有得到相关后勤人员的重视。所以,黑天瞎火的,学生上厕所,轻微的声音,难以让迟钝的灯泡亮起来,学生便用力的踹厕所的门。果真奏效,踹门,而且用力的踹门,灯就亮了。这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男生女生,都谙熟;优秀的学生,或是顽劣的学生,也都谙熟。
学生这么做,我们能怨尤我们的学生吗?在我看来,不怨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学校的细节管理出现了问题。
学校的管理要为学生服务,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量,也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从管理者管理的角度出发的。北京育英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就是值得我们所有学校学习与借鉴的。
我们的很多学校在如今“安全重于泰山”的形势下,恨不得将学生关进笼子里,以求万事平安。于是,体育课要求老师减少做一些有危险或是对抗的游戏,课外活动也不举办了,达到了一种“因噎废食”的地步。
学校的管理要以学生为本,这是学校管理的铁律。学校的管理者在制定或设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承诺。否则,就是一句大空话,是欺骗的把戏,也是为教育自身装点门面的鎏金大字。如此而已罢了。
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是这样的:要以学生为本,活动的设计,教案的设计,减少从老师的角度出发的意识,要从学生的角度考量,以学定教。课堂上,不是老师展示的舞台,而是学生展示,并逐渐成长的地方。学生的这个权利,我们老师不能剥夺。
以人为本,不应当成为一种噱头,而应成为我们工作中努力践行的信条。唯有如此,才能和谐,才有文明之花的绽放。
-全文完-
▷ 进入我欲飞翔B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