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根据这次讨论会的要求,现就如何备课,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备课方法上,很简单,就是熟悉教材、写出讲稿、做好ppt。当然,一些老教师,他只写一个提纲,就可以上去讲了。而新老师都需要写出讲稿,也就是差不多你讲课过程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写好了,然后要对着讲稿,反复熟悉、思考,并修改、加工。就像写了一篇文章,要反复地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要真正把教材上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讲课时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效果就会比较好。前两天,我听了夏老师的课,他就是能把课堂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讲,娓娓道来,感觉很亲切。当然,新老师一开始上课,为了怕到时候讲不出来,总是要把讲稿的内容,基本上都背下来了。包括我自己刚开始做为新教师代课也是这样,把课本内容差不多都背下来了。
其次,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意广泛参考。大家都知道到网上去找,同一门课的课件其实都很多,要一网打尽,尽可能齐全的都网罗过来。我的建议是,大家先不要看它,先自己写教案,不要受他们影响,自己写好了,再参考别人的,把他们中一些好的内容吸纳过来,填充到自己的课件里去。除此之外,个人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每个老师都有企业生产和科研经历,你的化工生产经验和研究课题都可以把它借鉴过来,放到教学中为教学服务。比如,我原来在讲物理化学中光的散射,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色光,紫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当时我就应用了李白的一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样一来,可以使你的课显得生动,也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这个当然是课本上没有的,但是我们自己看书,想到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加进去。当然,这部分内容篇幅不宜过多。它就是一个佐料,不能影响了我们主菜的味道。我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先须有一桶水。这一碗水不是说,课本上说什么,那就是什么,原封不动地转交给学生就完了。而是要把你那一桶水中的东西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个二道贩子一样,从课本上拿来,再直接转卖给学生。
第二,要使你的课程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分析问题要能切中要领,评价一种观点要中肯。这一点,我认为是讲课最重要的一点,至于其他参考一些资料哪些都还不算什么。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反复熟悉教材,要掰开了揉碎了,反复琢磨,使你的课讲出去,很清晰,有说服力。
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有一门新课,就是物理化学。当时有个老师在讲,学生反映听不懂,而年纪大的老师又不愿代,大家都知道,老教师年龄大了,脑子也记不住了,当然不愿意带这样一门新课。那怎么办呢,那就×××你来吧。我讲了几节课,教研室主任去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说:不是能听懂,而是听得非常懂。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说我就比别人聪明,而恰恰是说我这个人比较笨。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因为我比较笨,我就喜欢把问题给别人讲得非常清楚,这就好像有些老年人,耳朵比较背,他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大。而讲课学生听不懂,恐怕就是因为你太聪明的缘故。所以我们要下笨功夫。聪明人下笨功夫,往往能有大成就。以前有的老师,教课下功夫,搞得都好像有点神经质了,还有的老师说发现自己讲课越讲越不会讲了。以前跟一些老教师交流,这个都很有意思。我的前女友是一名医生,她就批评我说:“你们老师的职业病就是喜欢把什么事情都给人家讲那么清楚。”这件事,大家要保密,千万不要告诉我太太。职业病,也许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也反过来说明我们在工作中下过一番功夫。我后来上研究生时,和同学在宿舍卧谈,闲聊历史,他就说:“斌哥,你不愧是当过老师的,能把事情和道理讲得那么清晰透彻,让人感觉印象深刻”,可见,你的工作经历带给你职业病的同时也会赋予你某种才能。我们一些领导人像张德江,早年间都做过教师,他们从教师生涯中得到的分析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对后来走上仕途也一定有益的。一个人干什么就要像什么,要让人生经历在你身上打下烙印,哪怕是所谓的职业病。我常给化工系学生讲:“你们学了四年的化学,走出去,人家能通过简单的交往,感受到你是学理工科的,学化学的,那你这四年就是成功的。”其实,按照这个标准,我自己是不怎么成功的,我在网上比如贴吧里发言,人家老猜,说你是不是学文科的。(笑)总的来说,我们要讲好课,就要有这样一种苦心孤诣的追求。
第三,在讲课也包括备课中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渗透和培养。比如,在化学实验课上,我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和人交流过程中不能说“把那个给我”“把这个送过去”,而要能把仪器药品的学名都叫上来,这种习惯要贯穿在日常的化学实验中。只有这样,你走出去工作,人家一看你就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化学工作者。
在操作规范方面,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这么操作。有的人对于标准操作不习惯,宁愿用按自己的习惯去操作。我就举了初次操作计算机时,让大家把手指头放在asdf这几个键上,都觉得不习惯,但是随着逐渐的练习,你会发现这其实是最好的方式,又方便又高效,比你那用一根手指按遍所有键盘的“一指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在讲到化学热力学时,学生很苦恼,怎么尽是微积分等数学公式。我就讲了:马克思说:看一门学科发展的成熟与否要看它运用数学的程度。一门学科在早期,往往是定性的、模糊的,随着发展,将逐步趋向于定量的分析,描述也更加精确,这就必然会运用数学上的成果。仅以化学学科为例,从化工热力学中的迭代计算到分析化学中的最小二乘法,从结构化学中矩阵知识的运用到高等结构分课中对群论的运用,到从化学热力学中大量的微积分运用到量子化学中计算机解高次微分方程,无不体现了化学学科对数学知识的借鉴。既打消了学生的疑团,化解了学生企图侥幸的心理,也给了他们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
另外,在备课时,也要把板书设计好。可以直接在你的教案本上列出来。板书要整洁清晰、层次分明,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对于一些重难点的问题,则可以借助板书画图、或者用关键词和箭头结合的方式表达清楚,使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如何备好课的一些个人看法。谈的话题比较大,肯定不够全面,希望其他老师多多批评和补充。
谢谢大家。
-全文完-
▷ 进入玟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