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日曾多次从媒体上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惊呆了”只是恍惚间的事,当今社会发生这样的事多着呢,没啥奇怪的,人家高兴嘛,当然可以庆祝一番了的,这也是领导的功劳与政绩,与民同乐历来就有。
若能成为“贫困县”,国家就会提供数亿元的扶贫资金,以及诸多政策上的优惠,帮助其发展经济,尽快的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无疑是中央政府的良苦用心,注入资金鼓励当地政府与人民努力发展,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摘取贫困的帽子而不再需要国家的扶助。这正如穷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而不再需要扶助一样,应该是心存感激的。可经过多方努力而最终得到“贫困县”的“殊荣”,似乎并无想脱贫的想法,只因这顶帽子太温暖了,怎忍弃之?
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的偏僻,土地可利用资源的匮乏,而又人口众多,道路交通的不完善,因而影响了其发展的基本条件,还有地方部门的治理能力与行政智慧没有更好的引导全县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因此,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基本的生活水准。一个国家的政府总是希望人民能共同富裕的,以资金和政策扶持偏僻落后的地区,当然是好事,若能得到国家的资助,受益者必定是心存感激,应该利用这些条件努力发展经济,尽快的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回报社会、政府给予的帮助,这才是当地政府与全体人民应该共同完成的目标。可现在,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这样的待遇,当然得好好的享受一番了,傻瓜才会去发展经济呢,这样每年都能不劳而获,要保持永远贫穷下去,倒是需要预备一定的资金,各方打点怎么样才能在下一年继续保持贫困县的殊荣。想当初,为了争取这个有限的名额,倾尽全力,费尽心机,花尽了财力呢,当然要格外珍惜了啊。
这样的“好消息”当然是要热烈祝贺,奔走相告了,这是全县人民之福,要感谢当地政府不惜委屈,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纳入了“贫困县”的行列,意义重大,劳苦功高,为全县人民办了一件足可载入史册的功绩,若不好好的庆祝一番,怎么对得起自己曾经付出的心血。因为“贫困县”的名额有限,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他们付出了全部的感情,抛下几滴痛苦的泪水,心系全县百姓的生计,为争取国家的资金扶贫政策,立志带领全县人民一起努力奋斗,一定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扶助关怀,可谓声泪俱下,感天动地啊。
有竞争必定有落选,那几个因自认为经验不足或某些原因而没能纳入贫困县的行列,他们同样要立志在下一年一定再接再厉,以使本县更贫困的姿态争取,相信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是一定能够成功纳入的。听说那个县长在总结落选的经验教训时痛心疾首的说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我们县之所以没被评上贫困县,是因为我们县实在是太穷了”。
人穷志短,财大气粗,贫穷并不可耻,现在有国家的扶助,社会的支持,是完全可以走出贫穷的,只要致力于开发资源,穷山恶水也能变费为宝,贫穷是不会生根的。纳入贫困县的行列,心中暗喜是很自然的,可把贫困当作荣誉,大肆宣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似乎不妥,把国家的扶助金当作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吃白不吃,吃完了还会有,如此不劳而获何乐而不为呢?以这样的心态“热烈祝贺,特大喜讯,好消息”,当然是不足为怪,理所当然的了。
谁都不愿意独守贫穷的,求富心态人皆有之,盼望富裕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贫穷毕竟不是光荣的,只有因当初的贫穷经过努力而走上富裕之路才是值得炫耀的。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当初的贫困县,得到国家的扶助后,经过不懈努力,一部分已经走上发展之路,走出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甚至已成为经济强县了,但它们仍然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因为这顶帽子太温暖了,能够带来诸多的实惠,当然不愿意被摘去的了,必须予以保护,因为现在有经验、有路子、更有财力了,一切没什么搞不定的。
国家虽然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财力,诸多的优惠政策,可有些县似乎并没改变,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水还是那汪水,茅房还是那间茅房,真正需要帮助的老百姓他们得到了多少?他们当初口口声声的发誓,为老百姓办事,不图个人升迁,不为个人名誉,只想为老百姓争取实惠,自己夜以继日的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成功纳入而忍辱负重,受尽委屈,终于上天不负苦心人,可谓劳苦功高。一旦钱财入账该怎么花还怎么花去,谁是老百姓?贫穷是命,富贵是福。第一考虑的是如何把钱花在实处,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名利双收是必须的,把政府的办公大楼建造的富丽堂皇,里面的设施可比五星级,他们所看重改善的是自己的办公居住环境,并能从中能捞到多少实惠而已。
贫困是以怎样的标准来界定的?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怪事?扶贫到底是在为谁服务?这些质疑似乎无需解释,官场规则历来如此,贪墨成风争相效仿,利益面前领导优先。那些虽得到国家的大力扶助,可贫困大多还是一如既往,无非是为当政者的政绩添光增彩,这样的格局是当今社会的特色所在,最终导致的结局还将重蹈历史的覆迹。
原创于2012.02.14
-全文完-
▷ 进入真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