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秋》一题源自友情。前日,一个叫“格格”的文友在“纯、诗苑”的qq群里发了一张美图,本是她们的微诗临屏图片,题目自拟。图中光线温暖柔和,好比抹上初秋午后淡淡的阳光,一个体态优美的女子坐在田园边,津津有味地捧读一本厚厚的书。文友“青鸟依依”说取名“读秋”如何?我拍掌叫好,便应允写下此文。
(一)
秋与女人自古颇有渊源,不然也不会生出“秋水伊人”、“秋波”等这么美好的词来。我却不由地想到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有趣的是笔名也取秋千。她生平作品很多,主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其中词作《鹧鸪天·夜夜龙泉壁上鸣》至今还让大家津津乐道,全词如下: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此词是1904年秋瑾愤而出走留学日本所作 ,笔调雄健,豪放悲壮,感情激昂。在封建社会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故词人此处愤怒地谴责道“休言女子非英物”,表现了男女平权的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 龙泉”宝剑名,典出《晋书· 张华传》 ,以宝剑之铮铮作响,形容女子心中的不平和报国杀敌的英雄气概!一管窥豹,可见秋瑾不仅才华非凡,而且侠气张扬!
秋瑾不是“花木兰”,却胜过“花木兰”。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的消息,依然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面对清军的酷刑,她大义凌然,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同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从此,秋瑾化作一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的精神家园里,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因此,当我看到这张美图时,会想起秋瑾来。细想,如果她经过一个轮回,是否与图中的女子一样恬静?!
(二)
有关秋的诗词佳句,俯首可拾。不必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忧愁,也不必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豪迈,更不必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悲与喜,看今朝,烟雨红尘,多少女子竞妖娆!
“一叶知秋”,果然如此。
先看文清的《几度枫红》。从引用李煜的词作《长相思》,便洋洋洒洒的写了千字余。从秋风起,相思寄红枫,写到红枫与钢琴曲相融之美,自己仿佛自己就是其中一枚,听曲悄然而去……。此文主题鲜明,着笔高雅,用词丰丽,节奏优美,情感悠长,不失一篇佳作。还可用编辑夜雨不朦胧的评语来补充。
【夜雨不朦胧】2013-10-10 15:13:24
不知何时起,我早已是满园秋色关不住。
刚刚与一朵红叶告别,今又和一朵红叶邂逅。
红叶,也许散落成泥,也许编织成梦。
我珍藏的32枚红叶,一片,又一片,它们真实地属于我的记忆。
我用一颗平常心,来接受年岁为我准备好的风景。
我感恩尘来尘往里,一寸微弱的阳光,一个细小的片断,一点浅薄的记忆。
因为这些,都可以装进行囊,填充我的人生。
同为女人,欣香兰的《伤秋思雨》多了一些悲伤。不禁想问“秋意浓,秋风凉,秋雨冷,秋思起。”是因为“秋景妩媚,秋雨多情。”吗?
其中有段这样描写:“我多想有一个面朝阳光的小书房,随便几本书就好。只要一台电脑,有自我空间和时间就足够。轻点鼠标,聆听文友滴墨成伤的心事;执书一本,感知着岁月里轻微细致的足音;静呆窗前,看无声夜雨中风情万种的柔软;掀开窗帘,透过婆娑的枝叶撒下来的细碎暖阳,足以暖热昨夜冰凉的梦。”而此景与“格格”提供的那张美图恰入一辙。
原来欣香兰不但有浪漫的情怀,还有种安静的文字归宿感!
今年这个秋天,最忧伤的文字源自悲秋道人,和伤感的亲朋见证者。文清的《悲秋》与呆贝贝开启了“悲秋时刻”,佳期如梦、梦海晴空、燕语千千、罗军琳、子雅、穿旗袍的女人、曲径幽通等才女先后续写了这个悲秋只为伊人的凄美故事。每提此事,要多一次心痛,然后,希望美丽的芳姐能在天堂如同画中的女子,能看到这些深情的文字!
至从“寂寞心扉”打开《九月秋》后,“醉人秋色”便在流浪途中写下了《爱上秋,感动秋天》。不管如何,秋天从容来了,也即将轻轻过去,当我翻到这浓笔重彩的一页时,我们除了珍惜和祝福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感恩——在爱的面前,我们得到的更多!
(三)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每个人对秋的理解或解读都不一样。在此,我把多情的秋天比作画中的女子或烟雨红尘的才女们,纯属个人的臆想,在此抛砖引玉。
最后,想用卞之琳的《断章》来表达我对小愁文友《读秋》后的心情: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全文完-
▷ 进入周末有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