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兴起欧洲游之风,一向不喜跟风的我,也跟风游了一回。
欧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地理书上学过,历史书上打过交道。古老的罗马斗兽场在图片上见过无数次,早在高中时就跟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威尼斯》“游览”了这座水城,“免费坐过”了独具特色的刚朵拉。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中国人的老朋友,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之一的达芬奇小时候画蛋的故事,更是尽人皆知,英法联军的洋枪大炮轰击过我们。革命前辈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漂洋过海,赴法勤工俭学,寻求革命道路,立志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命运,文学家艺术家钱钟书、徐悲鸿等不远万里前去取经。提起欧洲,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曾说,这句话现在仍然适用,我此行的目的,也有此成分,至于目的达到了多少,我也不敢妄言。
那么,此行学得哪些“长技”呢?
我觉得,十几天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游览,有几点感受比较突出。
欧洲高楼大厦少。有人可能会说,他们人口少,固然不需要楼层叠加,我们人多,人也要摞起来住,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也不全是这个原因,
欧洲的主要城市历史都很悠久,他们很重视保护历史建筑,保留民族文化,那儿教堂非常多,每个地方都有,都非常宏伟壮观,华丽多彩,美轮美奂,石头雕砌而成,感觉永远不会坏,时光流逝,风霜雨雪,奈何不了它。
果体人物雕塑多,技艺高超,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最著名的雕塑大卫,生动逼真。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经典人物,从小容貌俊美,机智勇敢,当非列士部族侵犯他的家乡,以色列城池受到严重威胁时,牧童出身的大卫挺身而出,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把非列士的头领歌利亚杀死。大卫以他的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拥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轻的军事统帅。前人在塑造大卫时,常采用他取胜时的情景,米开朗基罗独具匠心,塑造了一个怒目而视,准备战斗的全裸青年。大卫左手扶着肩上的投石机,右手下垂握着圆石块,扭头向左前方搜索敌人,表现了大卫即将战斗的紧张情绪和坚强意志。雕塑家在人物结构上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艺术夸张处理:把头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长,手和脚的关节都较大,以加强英雄的形象效果。但各部分的解剖结构仍然是精确得无懈可击。《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米开朗基罗说:人像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多余的石头敲掉。大师说得如此轻松,有这么简单吗?实际上,雕像工作是非常之辛苦的,不仅劳心,而且劳力,读米开朗基罗传就会知道,米开朗基罗除了构思、雕塑,自己还和工人一起去山上采石,亲自指挥运输,为了精益求精,事必躬亲。
果体人物像在欧洲广场几乎随处可见,我们平时很少见,见得多的是狮子啊、大象啊一些动物,可能学美术的人见得多些,同行的老太太看得多了,心烦了:怎么这么多光屁股啊,他们怎么都不穿衣服?我虽然也是外行,但还是能稍微体会到这些艺术品的造诣之高。
博物馆的油画多,很华丽,很逼真,很现实,我们的画很含蓄,虚无缥缈,半人半仙的。东西方艺术各具特色。
大城市车不少,却不怎么拥堵,他们有快捷方便、四通八达的地铁。
树木很多,环境幽雅。尤其是德国的黑森林,到处是参天笔直的杉树,遮天蔽日,从莱茵河平原望过去,漫山遍野,树木林立。
一路走一路看,感觉欧洲人的生活悠闲、优雅、富裕,正常时间到处可以见到广场椅子上懒洋洋晒太阳的人,酒吧里喝饮料、啤酒的人,海边遍布浴场和度假村,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房车,到欧洲的国人,无不为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赞叹不已。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埋头“结网”,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在基本生存和生活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与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小,在以前,一般百姓去欧洲旅游是遥不可及的事,现在,游世界的愿望就变成了现实。
反观历史,英法德美这种大国,在几百年前,靠侵略战争,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入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经济的发展是急速的。而日本、韩国等国,靠依赖一个超级大国,牺牲部分政治利益来换取经济上的有利地位发展起来,完成原始积累,我们现在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我相信我们赶上发达国家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全文完-
▷ 进入云心飞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