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桂香浮动月圆融千江月song

发表于-2013年10月09日 上午10:48评论-2条

桂香浮动月圆融

文/宋志发

又是一个中秋佳节。今年中秋月不像往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自明年开始,直到下一个中秋——2021年的中秋月才再次“十五圆”。今晚,我在我的“上苑”赏月。“上苑”是我的楼顶花园,名为“上苑,”不是园中有什么奇花异草,只是它在六楼的楼顶上。2000年购买此房时,因是顶层,别人嫌它高,价格一降再降也无人问津,我捡了个便利,却得了块宝地。当时这个小县城很少有高于六层的楼宇。我的“上苑”是有点名气的,一是本地电台宣传楼顶绿化作过报道,二是我通过文字让它也在报刊与网络上扬了名。

妻在“上苑”设一小方桌,两把躺椅,将月饼和从老家杭埠带回的花生、菱藕摆上,泡两杯龙眠山友人章林馈赠的“龙眠居士牌”小兰花茶,我们便在楼头待月了。

赏月的风俗源于古代祭月。古时帝王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就是中秋夜晚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民间中秋赏月始于魏晋,到唐代已颇为盛行,这从唐代许多的咏月诗篇可以见证。宋时,已正式将中秋定为世俗欢愉的节日,《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夜市通宵,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可见当时汴梁中秋夜的繁华景象。由于宋代政局始终处于动荡的环境里,如苏轼等一般文人往往借月之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便是中秋明月,也掩饰不了对家国的忧伤情怀。

今夜夜空澄澈,清辉皎洁,圆满的月儿一脸祥和,微笑着俯瞰人间。凉凉爽爽的风中弥漫着浓浓的桂香。八月是属于桂花的,当百花凋谢,桂花却用生命的激情演绎一个诗意的季节。桂花不选择自己的位置,植在那里便脚踏实地,安守本分,不畏严寒酷暑,不张扬,不做作,不拿大,不标榜清高故作姿态,也不低眉顺眼卑躬屈膝,四季绿意盎然。它生长在山里是大山的娇子,立在城市是城市靓丽的风景。它姿态优美,修短合度,香型淡雅、亲和、自然,适合人间生活的烟火气息。花虽小,却聚众成簇,展现一种凝聚的昂扬激情。桂花以一种独特的树品与树格令人景仰。由于喜欢桂花的品格,我的“上苑”里植了金、银、丹桂八棵,因而,我在书画涂鸦时曾雅号“八桂楼主”。“上苑”除桂八棵,还有竹数丛,梅花二株,金银花、柿树、柳树,以及石榴、葡萄、天竺、栀子、月季、牵牛、兰花之属,春秋四季还于其间套种丝瓜、葫芦、豆角菜蔬之类,真可谓草本、木本、藤本共聚一园,将小小的“上苑”点缀的绿荫扶疏,花气袭人,生意盎然。最让老友秦孔旭先生艳羡的是一株绿荫覆盖8平方米的紫藤,他每来,哥俩便在紫藤下品茶饮酒,海阔天空。今天原本邀他同来赏月,谁知他去了上海,与孙儿们在外滩看“海上升明月”了。

我点燃一支香烟,躺在椅上享受皎洁的明月清辉,脑海里回放着一生与月有关的记忆图像——很小的时候是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看月亮的,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唱“好大月亮好卖狗,卖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走到家门口,醉成小花狗”的儿歌。稍长大一点,便挣脱母亲的怀抱,与小朋友们在月光下玩“抢羊”、“张果老,草堆草”游戏。“抢羊”游戏是先选一位小朋友扮狼,一位小朋友扮领头羊,选好后,其他小伙便躲在领头羊后面一个接一个牵着衣服形成一条龙,领头羊的义务是保护自己的羊群不给狼抢走,狼向左,领头羊就伸开胳膊向左阻拦,后面的羊群就向右躲藏,狼向右,领头羊就向右阻拦。狼是坏蛋,谁都不愿意当,狼要想变成羊,必须从羊群里抢一只羊替代自己,然后便可站到羊群里,被抢出来的羊就扮狼接着再抢。“张果老,草堆草”是所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分成两组,中间相隔一定的距离手牵着手站成一排,然后一边开始喊:“张果老,草堆草,河那边的大老表,有胆量过来瞧一瞧,保证叫你跑不了。”对面回喊:“河对面的大老表,你们赶快准备好,我要抢你们家大表嫂。”于是派一个力气大的小朋友向对面冲去,对面的小朋友们就互相挽紧胳膊,如果队列被冲开一个缺口,就从这边带一个小朋友回去,冲不开,自己就成为俘虏留下来,最后以人多的一方为胜。

中秋之夜玩火把的游戏是最有趣的。据说这种游戏源于元代晚期“八月十五杀鞑子(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通称)”的历史传说。元朝统治时期社会十分黑暗,统治者将老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汉人,特别是南方的汉人(南人)地位最低,蒙古人杀死一个南人,只要陪一只羊就没事了。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想联合反抗力量,但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法传递消息。于是,军事刘伯温便想出一个妙计,命手下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所以这天晚上人们点燃火把,追杀“鞑子”,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和“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也就传了下来。玩火把必须提前扎好火把,为了自己的火把能在中秋之夜燃烧的又亮又长久,扎火把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易燃、耐烧,秸秆长的黄蒿为材料,在长竹竿上将黄蒿用细麻绳一层一层困扎成又长又紧的火把,这样的火把才能燃烧很长时间,如果中途灭了,在空气中一甩就亮了。一个村庄谁的火把最亮就领头走在前面,几个村庄的火把走到一起,连成一条长长的火龙,在乡村原野的夜空里游走行进,非常的壮观。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一个个扎到生产队的地里“摸秋”,所谓“摸秋”就是明目张胆去“偷”点花生、红薯带回家,因为今天夜晚的“偷”大人不会责怪,生产队长也是默许的。 

月夜钓渔也是很有趣的。我说的钓渔不是用一根钓竿守在水边的钓法,舒城杭埠水乡的钓法是用几十根小水竹,削去多余的枝条,只留主干中间一根竹枝丫圆成椭圆用线困扎在主干上,主干的顶端拴上鱼线鱼钩,鱼线长短正好到主干椭圆的位置,平时将鱼钩钩住中间的椭圆,下钓时将鱼钩钩在一条鲜活的鳑鲏鱼(当地叫石鳑鲏,一种长不大的淡水小鳊鱼)的脊背上,然后将钓竿插在水塘埂上,让鳑鲏鱼在十公分左右的水面上游动,大鱼来觅食时就上钩了。布钓一般每隔十米左右插一根钓竿,一面水塘可以布几十根钓竿。有时还没有布上几根,后面刚布的钓竿已经有鱼上钩了。上钩的鱼用长柄捞兜捞好,然后拔起钓竿,把上钩的鱼取下,再钩上一条鳑鲏鱼插到原处。这种钓渔的方式钓的鱼都是半斤以上的大鱼,运气好,一个夜晚能钓十几斤鱼。有一次月夜,我与前湾生产队的小学同学魏先富到潘家湾去钓渔,两人布好钓便在塘埂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我们布的几十根鱼竿上一个鱼也没有,我们怀疑是我们睡觉时,鱼为别人所渔。鱼没钓到,却喂了一夜蚊子,脸被蚊虫叮肿了,两天都不敢上学。

后来我参加工作进了剧团,当时年年送戏下乡,演出归来总是踏着月色走在弯弯的山道上,如果遇到夜空无月,渴望的心情和小常宝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夜空出太阳”。改革开放后,我想成为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曾多次戴月披星驱车到两淮贩煤炭、到巢湖贩水泥。再后来,我成为小县城第一个下海人,去深圳时因边防证弄丢了,趁月夜从宝安偷偷越境,差点被公安抓到樟木头(樟木头是当时深圳专门关押外来没有暂住证和边防证的流散人员)。后来又去了兰州,沿着河西走廊,踏着大漠夜月寻找商机……

人生若按百年计,一年的中秋正如我目前所处的人生季节。百年人生,多少暗夜,几多风雨,能有几个如此圆满的中秋明月?今天,能坐在这桂香馥郁的楼头“上苑” 悠闲地赏月,真是“彼苍之厚可谓至矣!”妻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想第一在月光下偷偷与你约会”。我的肩头被轻轻擂了一下:“老不正经!”

此时,手机响了,儿子儿媳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很抱歉,不能回家与二老共度佳节。”儿媳妇是业余京剧票友,说:“唱段《贵妃醉酒》祝贺二老佳节愉快!”手机里播放着儿媳的清唱: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千江月so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中秋赏月,历经千年而不衰。
无论是玩火把的游戏、月夜钓渔、放河灯...都有无穷的乐趣。
在自家“上苑”里赏月,无疑增添了许多家的气氛。
望天上明月,遐想无限,
看身边娇妻,倍感温馨。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当凉风与秋雨相伴,我为朋友暖暖的送上一句,天凉了,早晚要加衣!at:2013年10月09日 中午2:38

千江月song-回复谢谢文清。文为媒介两相知,清水芙蓉摇梦时。天上一轮圆满月,人间传语劝加衣。 at:2013年10月10日 早上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