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胡适先生本事白话文事业的开拓者,却一辈子文章写得极差,如同烧得半白不开的温吞水一样,这就叫“但开风气不为师”,高僧的境界也。
——《四十五岁风满楼-民主自由呼啦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胡适:开风气的大宗师》,在文章里,我谈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一谈到胡适,就说他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意思就是说,胡适是白话文的开创者,但是他的文章写得不好。殊不知,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这句“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话其实是胡适自己说的,是在别人赞扬他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自谦的话,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典故”,一说胡适就知道说他“但开风气不为师”。就好比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当有人夸奖他的时候,他自谦说哪里哪里,有人就把他自谦的话说他人品低劣。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其实他心里是知道胡适的“但开风气不为师”是自谦的话,但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歪曲胡适,说他“但开风气不为师”。
胡适是白话文的开创者,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为白话文写作,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诗的人,所谓“自古成功在尝试”,胡适出版了《尝试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的新诗集,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有些篇章却是现代文学上的诗歌精品,比如《蝴蝶》、《人力车夫》、《一念》、《老鸦》等等。我们来看看胡适的《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复飞还。剩下另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虽然过于直白,但是在当时处在“尝试”中的现代诗,能写到这个地步也是难能可贵的,胡适是在那种古代格律诗的基础上运用白话文进行改革,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已经大大的打破了那种受格律束缚的古体诗的格局,已经有了现代诗的基本雏形。北大教授孔庆东诋毁胡适,说他的诗很烂,也经常举这首《蝴蝶》的例子来说事,他在《胡适与鲁迅-关于语言问题的回答》里这样说到:“全部能背下来的就我一个吧,那些吹捧胡适的人没有一个能背出这么糟这么烂的诗,我是学现代文学的,怀着一种敬业精神,这么烂的东西也得背啊。”(《四十五岁风满楼》)当有人指出鲁迅的语言不好的时候,孔庆东会跳出来说你不懂鲁迅,说你不懂现代语言的历史,说鲁迅是现代语言的开创者之一,在他那个时代,是在对现代语言进行“尝试”,但是到了胡适,人家对现代诗进行“尝试”的作品,他就不去“理解”,就不去思考胡适也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现代诗的开创者,作品稚嫩是情有可原的,孔庆东就不这样看问题,而是跳起来指责胡适的“尝试”作品是多么糟多么烂,很显然孔庆东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来思考,而不是站在“学术”的角度来做“学问”,他的这种思考方式名捕给他命名为“选择性思考”: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就只说他好的一面,不说他不好的一面,甚至要把不好的一面也要想方设法说成是好的;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就只说他不好的一面,他好的一面就只字不提,甚至要把他好的一面想方设法说成是不好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老私塾先生带了两个学生,老私塾先生很喜欢甲同学,但对乙同学很讨厌。有一天,老私塾先生出去办事,就让两个学生在教室里读书。两个学生见老师不在,就都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等老私塾先生回来了,见两个学生都在睡觉,就拿教鞭敲打了一下乙同学的脑袋,两个学生都醒了,乙同学问老师,说你为什么打我?老师说,我让你读书,你却在这里睡觉,你说你该打不该打?乙同学不服,说甲同学不是也在睡觉吗?老师怎么只打我而不打他?老师说,你看他多用功,看书看累了,就睡着了。这个故事里的老私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选择性思考”的例子,跟孔庆东有得一拼,同样是睡觉,处理方式却不同,思考的逻辑也是天渊之别。
由于孔庆东的“选择性思考”,所以在他眼里,胡适就是一文不值的,他不但说胡适的诗歌很糟很烂,而且说胡适的文章是“半白不开的温吞水”。曾经有人说胡适的文章好比就是“白开水”,这里的“白开水”是一个褒义词,意思就是说胡适的文章晓畅通达,不是那样的晦涩难懂或者是啰啰嗦嗦的夹缠不清,而是平白如话,任何人都能读懂,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和艰涩的词汇,正如孔庆东评价金庸的小说所说的“语到极致是平常”。就是这样的一个褒义词说胡适的文章具有白开水式的文风,在孔庆东的嘴里就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的“白开水”,说胡适的文章写得极差。孔庆东这么说很明显也是在“选择性思考”,他为了证明自己所推崇的鲁迅文笔一流,就故意贬低胡适,这也充分暴露了孔庆东不学无术的“学术混混”的无耻嘴脸。
其实胡适的文章是很好的,并不是孔庆东胡言乱语所说的很差。在鲁迅还没有出道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写杂文,他的《归国杂感》、《差不多先生传》、《易卜生主义》等都是传世的精品佳作。他的散文也文笔隽永,比如他的游记《庐山游记》、《南游杂忆》等等,寓情于景,写景抒情,文笔明快流畅,写起来如行云流水,浑洒自如,给人一种天马行空、万里无云的空山灵雨之感。他的回忆文字也质朴感人,叙事有条有理,娓娓道来,如同跟你拉家常一样,平易近人。他的人物传记,比如著名的《丁文江传》,描述精到,毫不拖沓,对人物的刻画精准传神,文笔洗练,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冗长累赘的地方。
孔庆东说胡适的文章极差,说明他不是不懂欣赏就是故意“选择性思考”,为了抬高鲁迅,故意贬损胡适,其所作所为对于一个北大的研究现代文学的教授来说真是“掉份”,他丢的不光是他自己的脸,而且是北大的脸,甚至整个中国人的脸都让他给丢光了。
四大名捕
2013年10月7日
于汉水河畔 书林隐处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