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才之道天龙飞天

发表于-2013年10月04日 晚上10:39评论-2条

三才之道

——闲话三国(2)

在毛评本《三国演义》中,毛宗岗一开始就说“人谓魏得天时、吴得地利、蜀得人和”,这里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涉及到“三才之道”的问题。

什么是“三才之道”呢?也就是天、地、人三才。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谈论三国不能不说三才之道,因为古人好这一口,如果不懂得三才之道,那三国实在没法读了。古人以为文艺创作理应符合“天地人”三才,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的哲学标准,当然也是文艺的最高审美标准,如罗贯中就在《三国演义》里处处设置“三才”之谜,因此谈谈三才之道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三国演义》。

三才在哪里呢?反映较迅速的,或许已经猜出,三才不就是“三”吗!对,三才就是“三”, 三才正在“三”里面,这个“三”正是八卦里的乾卦三横,即三横乾卦,后人为了便于记忆,美其名曰:“乾三连”。其中,最上的一横代表“天”,就是古人认为头顶上的“圆圆的天”;最下的一横代表“地”,就是古人认为脚底下的这块中原大地;天底下,地上面,人为万物之灵,中间一横就代表“人”了,在古代科技极端落后的自然条件下,他们能认识到“天圆地方”已经很值得恭喜了。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还按照“天圆地方”的思维来建设自己的家园,古代的圆形方孔钱是“外圆内方”的形状,北京天坛的建筑模式为“南圆北方”(天南地北),元好问诗云“天南地北双飞客”,如果有人读作“天北地南双飞客”,在古代,那就大大的闹笑话了。

有人就会问了,天有什么才呢?你看,天能刮风啊,下雨啊,天一旦发怒起来,可了不得,连鬼神都怕得到处躲闪,天还不够有才的吗?地也有才啊,建造山川河流,万物生长,只靠太阳能行吗?那人才呢?人的智慧之处就在于“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效法精神,当人们赞扬你是“人才”的时候,也同时说明你是“天才”,因为在中国,天人是合一的。

《周易》上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特征是刚健有为,生生不息,仁人志士当效法于天,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周易》上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的品行是宽厚仁和,仁人志士当效法于地,胸襟宽广,容载万物。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创作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其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了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今天自称“龙的传人”,正是在骨髓里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纵观三国一书,作者从汉末天下大乱起笔,到西晋统一为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抱负,与此同时,作者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红线,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不难看出作者周身上下,呼吸的是“自强不息”的气,流动的是“厚德载物”的血,“自强不息”可效法于“天”,“厚德载物”可效法于“地”,而气血充沛乃立“人”之本也!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我提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宣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有何根据呢?好!下面我就略举几例,来证明我的看法。

我们先说“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要讨论这一点,最好还是以诸葛亮为代表,不管罗贯中有没有以诸葛亮自喻的想法,但从诸葛亮身上总还是能若隐若现的看出罗贯中的身影。在小说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诸葛亮为刘备呈上著名的“隆中对”:【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我们瞧瞧,短短一段话,一再强调:“成帝业”, “大业可成,汉室可兴”,“成霸业”,“图中原”,其意图已不言而喻。小说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盟誓语:“念刘备、关羽、 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劝孙权主战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当然,例子太多,但以上所举的例子足以说明罗贯中是借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英雄人物之口宣扬“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好,我们再说“厚德载物”的精神,其实上文讲到作者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红线,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就是颂扬“厚德载物”的精神,正面的例子如:“智神”诸葛亮,“仁者”刘备,“义绝”关羽;反面的例子如:奸诈的曹操,狠毒邪恶的董卓,垃圾无耻的袁术,背信弃义的吕布,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等等等。

了解了《三国演义》里宣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后,我们接下来就可以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了。对于《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叶维四先生在其所著的《三国演义创作论》中曾对《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做过比较系统的总结,主要有:1,“悲剧说”,认为《三国演义》所表现的蜀汉集团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历史的悲剧;2,“仁政说”, 认为《三国演义》所表达的是对“仁政”的歌颂和向往,对于保守派的批评和鞭挞;3,“农民愿望说”,认为《三国演义》实际上反映的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4,“分合说”, 认为《三国演义》总结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现象。当然说法实在太多,不能一一列举,叶维四先生在排斥诸种说法之后,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三国演义》表现的主题思想就是“尊刘反曹”。说实话,对于叶先生的看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尊刘反曹”最多只能代表罗贯中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已,怎么能随意拿来作为一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呢!再说了,“尊刘反曹”是思想吗?当然以上所列举的事例,确实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未能从根本上达到或接近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真实意图。

要想彻底清楚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真实意图,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选取突破口,一是罗贯中的身世,罗贯中生逢元末明初之乱世,据说还参加过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像他在书中所说“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二是罗贯中希望借助塑造“智神”诸葛亮来传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以上两点是我在上一篇目曾系统讨论过的。第三点也是最能概括《三国演义》主题思想的,就是上文我反复论证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得出,《三国演义》最本质、最具概括性的主题思想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地道: 厚德载物);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天道: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而其中间的“修身”(人道:效法天地,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一言以蔽之,《三国演义》传达给我们的就是“内圣外王”的思想架构。

需要说明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人谓魏得天时、吴得地利、蜀得人和”,虽然涉及“三才之道”问题,但包含着他个人的一厢情愿的因素在里面,这个问题我以下的篇目会谈论到,这里暂不展开讨论。

回过头来,我们就能理解古人所造的钱币为什么是“外圆内方”的了,所谓“外圆”其实就是“外治”,所谓“内方”其实就是“内修”,用今天的话说,我们做事时应圆融通变,保持灵活性,而我们做人时应方方正正,坚持原则性,这也正是《三国演义》所谆谆告诫我们的珍贵思想。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天龙飞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啸长歌点评:

以“三才”而论“三国”,角度新颖,层次公明,不愧为一家之论,值得一读!

文章评论共[2]个
呆贝贝-评论

很有见地的文章,喜欢,学习了。问好!(:012)(:012)at:2013年10月05日 中午12:16

天龙飞天-回复谢谢贝贝姐光临,国庆节快乐! at:2013年10月05日 下午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