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雨溪涧在《有感于如今的国庆》一文中,感叹如今国庆的气氛变味了、变质了。他/她说国庆节“应该有隆重的集会和宣传车队;应该有彩旗飘飘和条幅高悬的庆“国庆”氛围;应该有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游乐活动,……”而现在的国庆呢,到处“是商店和超市开业的喇叭声;是小店小贩大减价和甩卖的吆喝声;是街头巷尾到处横飞的广告纸;是房产开发商开盘卖房的信息声……”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意义,作者的感慨也颇值得深思。
浓厚的商业氛围,人们的吃喝玩乐,已是当今社会的常态,这样的气氛即使在国庆这样的节日里也不曾稍减。作者由此想到,我们的国庆少了一些东西,我们的政府、学校在这个时候应该做一些事情,来加强人们渐已忘却的历史和国庆的教育,应该说作者的忧患不无道理,在这个大家都一味出游、狂欢的节日里,有这样冷静的思考,着实难得,令人钦佩!
不过,由此我却想到了另外一层:
现在的国庆节没有了过去那种全国上下普天同庆的气氛,代之而起的是商家的借机叫卖和民众的消费热潮。我以为,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下,人民的投入建设和创业的热情被不断地激发出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和文化上的富足,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人们在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多样提供了可能。
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也带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由此使得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加民主和自由,大家有权利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近年来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节日里大型庆典的缘故。国家不再搞,民众也不太愿意参与。
过度集中、全民参与的游行车队、宣传横幅和广场集会,往往代表社会物质文化的贫瘠和单一,代表了政府在民众文化生活中的集权。看看我们的近邻朝鲜,再看看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说,他们的社会形态是我们的昨天和明天,是颇为值得镜鉴的。
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如作者所描述隆重集会、全民参与的国庆氛围。可以说,那是新中国的少年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少年的迷乱和狂热,步入中青年后,我们知道,少年的狂热虽然弥足珍贵、不可多得,却大都是荷尔蒙和体能的无谓的消耗,已届中青年的人们,目标明确,自可淡定从容地稳步前进。若要再回到少年狂热的老路子上去,则既无可能,也没必要。
那么,又何必非要开历史的倒车呢?
谈到爱国主义教育,我想它更多的应该是文化上的潜移默化,应该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自觉,而不是宏达的政治叙事。因而它也就远不是通过国庆几天的大型活动所能解决的。在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当然要搞,只是,未必要拘泥于单一地集中游行和庆典。趁着国庆小长假,带全家出去,徜徉于博物馆,游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放松身心之际,不也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吗。
-全文完-
▷ 进入玟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