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尚“智” ——闲话三国(1)
所谓闲话者,闲聊是也,也就是同朋友们拉拉家常,家常闲谈。所谓三国者,在此仅指小说《三国演义》,不是指三国历史。当然在闲聊的时候,有时也会涉及到三国正史,甚至野史,就算是涉及到正史野史,也只是闲聊而已,只是当作渔樵闲话而已。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们就从先从四大名著说起吧。
西游尚“仁”
就说《西游记》吧,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同妖魔鬼怪作各种各样的斗争,而大多妖怪的最终结果却是现出原形,被收回,真正被“打死”的,如白骨精,数量少之又少。像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嫣然一幅家庭温情图。连妖魔鬼怪都以“人性”的方式对待,可想而知,作者的心里是充满着“仁爱”的。佛家主张众生平等,慈悲为怀,这慈悲之心,说得就是“仁爱”呀。
水浒尚“义”
《水浒传》原名叫《忠义水浒传》,水浒英雄在梁山聚会叫“梁山泊聚义,水浒英雄的会议大厅叫“聚义厅”,很明显,水浒尚“义”么!
红楼尚“情”
再看《红楼梦》,众所周知,《红楼梦》主要围绕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故事展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情天情海幻情身”,甚至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部言情小说。其实《红楼梦》一书不光谈情说爱,曹雪芹还把相当多的笔墨花在了封建时代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上,曹雪芹本人就是一位精通人情世故的专家,看看那副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该深有体会,不管怎么说,红楼尚“情”确实不争的事实。
三国尚“智”
绕了那么一个大圈,终于轮到我们的主角《三国演义》出场了。那么《三国演义》崇尚什么呢?三国崇尚“智”呀!纵观《三国演义》一书,“斗智”情节占据全书篇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角诸葛亮被描绘成智慧的化身,等等等,都在说明《三国演义》是崇尚“智”的。什么是“智”呢?也就是智慧,计策,谋略,诸葛一生可谓智慧化的一生。戏台上,诸葛亮手持羽扇,身披鹤氅,就是把他打扮成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以至于,在民间,很多老百姓就把诸葛亮当作能掐会算的神仙。
那三国为什么崇尚“智”呢?说起来,这大约和作者罗贯中的本人身世有关。罗贯中生逢元末明初之乱世,正像他在书中所说“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隆中对时,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一个“抱经世奇才”的人,所期望的正是挽狂澜于既倒,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传说罗贯中曾做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僚,参加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后来张士诚的起义以失败而告终,罗贯中又不愿意为朱元璋效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希望借助塑造“智神”诸葛亮来传达自己的愿望,这样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罗贯中自然想亮亮知识分子在 “军国大事”中的“主导角色”,不至于老被某些人误以为“书生百无一用”,甚至“书生误国”之类的浅陋见识。事实上,我们看《三国演义》,在“军国大事”中,起主导作用的,起决策作用的,恰恰是被某些人误以为“百无一用”的书生,诸葛亮是也,周瑜是也,陆逊是也……因此我们不禁会问: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再者,《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也就是说,对敌作战,上上之策乃是“谋略战”,其次才是,外交手腕,不行的话,就两军对垒,战场上见,再不行的话,就攻城略地,最最讨厌逞匹夫之勇。别看那些在擂台上肌肉横亘的大力士多么耀武扬威,可笑的是这种人的命运多半倒在智者“温柔一计”的血泊中,到头来,连over都不知道怎么over的。
当然,必须澄清,罗贯中崇尚用计,绝不是图什么杀人之快,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智谋来实现“上兵伐谋,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其实,《三国演义》真正迷人的地方,到不是因为其中宣扬了多么深刻的思想(事实上《三国演义》中,不乏封建思想糟粕,这是必须予以批判的),大多是因为其中的“斗智”情节精彩纷呈,令人爱不释手,常读常新,这也是《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学习《三国演义》的智慧,应力图“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切不可小事耍小聪明,大事玩心术诡计,这是要不得的。
好了,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西游尚“仁”, 水浒尚“义” ,红楼尚“情” ,三国尚“智”,从此,也可窥见我国古典文化的一隅缩影,在古代社会,由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牢牢的绑定在一起,在一种“政治伦理化”或“伦理政治化”所建筑的“家国同构”的范式下,无论古代儒生们情愿还是不情愿的,都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总是通过“立德立功立言”,曲折的展现出他们“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心理。当然,时代不同,我们既不能苛求古人,也不能一味否定古典文化,我们完全可以从古典文化中汲取养分,以资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所帮助。
-全文完-
▷ 进入天龙飞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