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江苏徐州青年女画家汪洋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每当听歌唱家蒋大为唱的《牡丹之歌》,我的眼前总是会出现一位女青年,她手握画笔微微一笑精心作画。她,就是爱画牡丹的江苏徐州青年女画家汪洋。
认识汪洋还是在前年春天,是在中国著名画家、艺术大师王世英举办的一次艺术作品讨论会上。那天,我接到牡丹皇后王世英的电话,说她的艺术研讨会就要召开了,邀请我去一块参加。她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她收了一个关门徒弟,是一个女孩子,名叫汪姝含,笔名取汪洋,是江苏徐州人,大学生,很有才气…话语中透着欢愉和自豪。能得到中国著名画家、国家级大师王世英称赞的年轻人肯定是一个出色的女孩,我欣然答应参加她的会议,顺便也要看看她的这位小徒弟。
认识著名国画家王世英女士已经多年,这些年来,她的牡丹画知名度越来越高,先后带过多名徒弟,大多已在画坛初露头角。她的徒弟曹海丽曾经随她身边二年多,还有的徒弟远在湖南和山东等地,她一生以大气无私尊称,德艺双馨。她与吴冠中、范曾、黄永玉、刘大伟等出过多本画册,她被称之为牡丹皇后当之无愧。这些年来,随着她的画在国内外影响剧增,前往拜师的年轻人踏破了她的门槛,但她都基本谢绝了。她曾对我说过:我现在精力有限,已无力再执着地带徒弟了。而汪洋则在她说此话以后一年后破例收徒的,肯定有着其中原因,因为被她收留的年轻人一定大有出息。我虽没和汪洋这位青年见过面,但在我的脑海里她一定是位出色的青年。
那天下午,我在王世英工作室助理,著名老作家潇男先生陪同下,乘车来到了王世英艺术研讨会的会议地点。一路上,潇男兴致勃勃地给我介绍他熟悉的汪洋,夸她能吃苦,毛笔字也写得棒,跟随王世英学绘画突飞猛进,是一位很出色的小徒弟。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终于走进了宾馆会议室,有意识记。
那里早已坐满了人,签名桌边,一位长得秀气的女孩见了潇男,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和他打招呼。潇男先生忙作介绍,把我引荐给汪洋。女孩子见了我,很有礼貌地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微笑叫着:“老师好!”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汪洋,她的谦逊令我产生了很好的印象。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随潇男先生去过王世英的艺术创作工作室采访,间隙与汪洋聊天,她带着深爱牡丹画的执著深沉而不露,显得特别谦虚,一看到我们就唤我们为老师,还热情让座倒茶。
围绕她的学画经历,我开始打破沙锅问到底了,汪洋悠扬地笑了笑,不紧不慢地为我倒着茶,在她娓娓动听的甜声中,关于她的绘画故事就像缓缓流动的小溪一泻而出。长流着一个美丽的难忘故事。
汪洋的真名叫汪姝含,1989年7月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她从小学习认真刻苦,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到街上有人在习字书法,忽然也增添了一份爱意。从此,她参加了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的书法小组,每天放学后勤奋书写,乐此不疲。她先后参加过地方举办的业余考级,屡得高分,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也许是神差鬼使吧,2007年,就在汪洋考入高中读书时的那一年,她忽然又想到了书画是一家,她觉得自己以前只学习书法还不够,还应当去学习绘画才双全呢?所以到了读高中时,她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素描和水粉画,画得十分投入,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汪洋性格活泼开朗,平时乐于助人,人缘很好,朋友很多。在她看来,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很幸运,她的父母非常的疼爱她,也非常懂她和支持她,因为他们知道,汪洋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孩子喜欢的就应该成全她,不用太多的语言就会心心相连,她从小到大都很听话,他们支持汪洋去学习绘画。
当时,有同学知道汪洋在学绘画,就说:嘿,汪洋这个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人家考上高中抓的是补课和学习,为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不懈努力,而她却专心去学习绘画,是不是脑子搭错有问题了?但汪洋听到后却说:“谢谢大家的关心,我认定的事我会去做好,我不会放弃我自己的爱好,我会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学好我喜欢的书法与绘画技能,坦率地说,我长大想当个画家和书法家。
三年高中,汪洋不仅学习认真,而且绘画和书法双重并进,还在地区和省市获过大奖呢!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帆风顺的事也许没有和汪洋握手。2009年,汪洋在考大学时忽然身体感到不适,头晕呼呼地进入考场,结果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她的理想效果,按她的努力完全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但最终被徐州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系录取,许多人都为她婉惜,她为此也伤心地落过泪。人生有路不平坦,冷静思考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学习信念。
在大学期间,她勤奋学习,除了学习的平面设计学科外,还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书法和绘画,然成绩一直是优秀,还担任了校学生会副主[xi],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在大学期间,她几乎是年年获得奖学金。在大学,汪洋坚信学习一门技术一定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坚持下去,人的一辈子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工作。
然而,大学的竞争对她来说变得十分重要,她配合校团委开展各项工作,课余时间依然执着不放弃她喜爱的书法与绘画,多次积极参加校、市、省级的各类书法等比赛活动,2012年初,她的书法作品获得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书法比赛一等奖。这对她来说是一分汗水一份成功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她依然追求着自我发展的梦。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钻进图书馆,了解当今各种书画派的动态,从而为自己的前途和业余生活定了方向。常常是这样,当她在学习平面设计的过程的间隙去绘画和写书法时,也是乐在其中。她就是这样在做学问的过程中爱着自己的绘画艺术。
2012年初春,她在父母带领下来到上海观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级艺术大师王世英的牡丹画展。爱好艺术的汪洋面对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牡丹画,反复看得入了神。陪她一起看画展的父母见汪洋入迷,就问汪洋:“大学毕业后你想先找工作还是想在艺术上深造?”汪洋脱口而出:“我想学画这样的牡丹花,我喜欢牡丹,我要是有这个机会就好了……”言下之意就是想拜牡丹画大师王世英为老师。父母见汪洋如此喜欢王世英的牡丹花,就托朋友找到了王世英,把女儿想学画的事实说了。朴实无华的王世英已经七十多岁了,她犹豫了一下还没回答,但当她抬起头来时,一位靓丽的女孩子已经站在了她的面前。
王世英看着一米六十多高度的汪洋说:“你想跟我学画?你是父母掌上明珠,绘画很苦的,你一个大学生来学绘画能吃得起苦吗”?王世英话刚落音,汪洋就说:“王老师好,我跟您学习画牡丹,我能吃得起苦,你能教我吧!”汪洋的父母知道女儿的性格和脾气,一旦她认准要做的事情,她会执着到底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就像当年学习书法和绘画一样。就这样,七十多岁高龄的王世英女士迎来了一个关门徒弟,大学毕业生汪洋,在放弃了大学毕业招聘工作之后,走进了艺术大师王世英的艺术天地锤炼,她从此将投身自己喜爱的业余专业——绘牡丹。
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月份,汪洋经过王世英的面谈,并又观看了她以前的素描和绘画作品,觉得她很有基础,终于点头收定这个关门徒弟。拜师对于汪洋全家来说都是一件生活中的大事情。2012年3月29日,汪洋在徐州正式拜王世英为终身老师,徐州市的一些热爱艺术的老领导和美术界人士知道了一起出席,见证了这一隆重议式。王世英老师端坐席上,汪洋跪拜认师,从内心发出,声声亲切地叫着自己喜欢的师傅。王世英开心地笑了,在她收的徒弟中,她觉得汪洋是众多徒弟中最认真、又是在一次最隆重的拜师议式,她觉得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有责任带好她。从此,汪洋在上海有了一个大师级别的师傅,从此她开始在上海这块海纳百川的土地上学习绘牡丹画。
还记得在2012年的4月10日这一天,汪洋离开徐州来到了上海王世英的家中,开始走上了学画的艰苦道路。春意盎然的四月,上海已是桃红柳绿的世界,长风公园的牡丹开放了。为考考汪洋的写生和素描功底,王世英带着汪洋驱车走进了上海长风公园的牡丹园。春光明媚的天气下,风展牡丹,芳香四溢。王世英选准角度,开始和汪洋一起速绘牡丹。汪洋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善于素描,她绘的牡丹花虽然显得有点勉强,但亦是栩栩如生的有神,王世英高兴地说:“好,你的素描基础不错,你就跟我学工笔吧,学一段时间后再学写意。所以许多学者是先学写意的,而汪洋却是先进入了学工笔画。王世英是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她的教学方法也打破传统,而是因人而异,这也是她收徒的独特风格。
在王世英手把手的教学下,汪洋很快地领悟了执笔、描绘、上色的技能。这次来她在老师家里一呆就是20多天。这样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有点心酸和有意义。看似这20多天,这对于从来没离开家庭的汪洋来说就是一大考验。以前,她从来没有独自在外面呆过这么久,再说她是一个从小很恋家的人,刚来到上海就显得一切都很陌生,语言和生活上也很不习惯,住在王世英老师家里,睡的又是立式双人床,王老师睡在下面,她睡在上面,每天除了学习绘画之外,还要跟着老师学习做饭等等一些家务事。因为父母亲之前对她说过,老师七十多岁了,你要像小女儿一样在生活和起居上多关心才是,懂得尊重师傅。这话说说容易,但做起来有点难度。刚开始的几天,她真的很不习惯,每天晚上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想给父母打电话,但执着的个性告诉她:学习就是为自己,为艺术,我绝对不能让父母有一份担忧,所以一段时间干脆不给家里打电话,因为她害怕听到父母的声音,恐怕一听到了就会哭泣。其实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王世英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当作没看到,因为她要考验汪洋的生活能力和毅力。
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汪洋每天除了绘画、吃饭、睡觉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画画,王老师见这位小姑娘耐心不错,每天画得手臂痛了也不声不响,而且学得十分认真,总是超额完成她布置的作业,而且画得十分逼真,她有意要把本领传给她,所以也教的特别认真。汪洋的进步真的很快,每当一幅作品完成了,每当看到自己桌子上的作品就很开心,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每当这时,王世英总是多给她一份鼓励。汪洋呢?总是这样在想:我学画画是为了把艺术学到手,我要让父母高兴,要让他们为我感到自豪,我要传承好王世英独特的绘画技能,吃点苦我也值得。
在王世英家中学习时, 她开始在运笔上懂得了许多技巧,王世英的专长画法汪洋一一记在心里。她的用笔流畅劲健,苍劲有力,以凝练的手法使墨色激扬激荡,把笔用墨用色都融入到花卉画的点、线、面的意象表现中,从而给画面注入一种动静不可知的强烈视觉张力。
谈到到牡丹,想到牡丹画,汪洋就自然会想到中国绘牡丹的历史。她说:我绘牡丹,首先要像老师一样爱牡丹,在老师家里,一有空就翻阅各种牡丹画的资料,这对自己的成长有益。我爱画牡丹,是因为牡丹自古就被人们认为是“繁荣富强,吉祥幸福”的象征,春回大地,万花怒放,牡丹独享 “国色天香”美誉。牡丹还是国人公认的“花中之王”和“国花”。因此,牡丹一直是历代中国画家描绘的重要题材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以画牡丹而千古流芳的国画大家。最早的记载就是南北朝时杨子华画牡丹,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妙得生意, 不失润泽”;五代徐熙画《牡丹图》堪称当时花鸟画中的一绝,他创造了叠色渍染法,看似落墨比较重,但细探却是薄施丹粉,运笔清秀,意趣生动;明代徐渭是用泼墨法画牡丹的,他的作品以水墨写意,泼辣豪放,笔墨洗练,一扫前人画牡丹的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的表现力;清代恽寿平画的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素有“恽派”之称;到了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更简练,常是聊聊数笔,却是生机盎然……他们的画都以神笔为后来的牡丹画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范本,也给后人树立了一个个很难逾越牡丹画艺术的标杆。
她告诉我们:现在每当在电视或在外面看到牡丹,就会凝视和沉思许久,眼前就会飘逸起风中舞动的牡丹花。汪洋说:在拜王世英为老师之前,她一直喜欢书法与绘画,曾经多次找来或买来了许多绘牡丹的名人画作,反复品味了吴昌硕、张大千、任伯年,王雪涛等大家的牡丹画,还有专长工笔画法的画家王道中的牡丹等等。日记上印满了抄写的各种绘画技法。例:写意画法画牡丹时,画花头、画花叶用笔是一样的,先调浅的颜色使笔肚也沾满色,然后在笔尖调深色,控制好水分,勾叶筋时用点浓彩,水墨画时则是浓墨。工笔画时,画叶时先用花青画明暗再用浅绿色罩上一层,背面的叶先用绿色在用三青罩上,就看似有秋色的味道……听她的介绍,我认准她是一位很有事业性的女孩子。
其实作为笔者,以前也曾喜欢画画写写,但进展不大,后来就形成了以欣赏的习惯并又学了一些看图时的品头论足。早在老家的客厅里,就有一幅由当时八十年代初中央美院二位学生合作送我的长卷牡丹图挂着,后来在搬家中被钩子损坏,家人不知它的珍贵就扔到了垃圾箱,为此我曾一度难过了好几天。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对牡丹的万花争艳总是多了一份偏爱。但百闻总是不如一见,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和老作家潇男相约要看看汪洋现场作一幅牡丹画。
汪洋在王世英家学习的房间不大,除了睡觉的房间就是画室。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每次画好画后还要一个人躺在床上自学本科读本,她就是这样的自信,每次劲头一来,常常是深夜一点多,而这时的王世英早已进入睡梦之中。
画室里,一张宣纸铺满了淡黄色的长桌上,我们请她当场画一幅,考考她学习后的功力。她十分谦虚地说:“画得不好…”她笑着挥笔开始作画,只见他手中的画笔提起来,忽然左右变得灵动起来,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所吸引。看她的执笔描绘,就知道她已经不是一般的青年画家了。看她那神采飞扬的笑脸,我又忽然想起十五年前采访牡丹王画家王世英的那情那景。那一天,我们和记者为了考考王世英的画技,请她当场提笔作画示范,她微微一笑举笔即兴就画,随着她的灵笔一转,一朵牡丹花就跃然纸上,展示了一个成熟画家的风采。而现在的面前是她的小徒弟汪洋,只见她也全神贯注地挥毫画牡丹,那么仔细,那么认真,手起花开,不愧是大家带出的徒弟,运笔和姿势很有点像王世英的风度,那画和上的色彩和王世英的画作十分相似。这两个同室画牡丹的女子,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这一老一少,在四季的轮回中看似何等相似。看汪洋笔下的牡丹花开在纸上了,看那花瓣,看那叶子,醉了我的双眼。
对于绘画,我虽然是外行,但总是因为看得多了也有了爱作一些比较。想想以前常看不同画派的艺术之画,似乎汪洋的画与王世英已相差距离不远了,有了一些说不清楚的认同感。这时候,站在一旁欣赏的老作家潇男也开腔了:“真美”!能够有幸亲眼目睹汪洋的走笔和泼墨风采,我们在为王世英能带出这样的徒弟感到高兴。
屈指数来,王世英一生带过许多徒弟,不少人现在都成才当了社会上有亮点的画家,有的已多次开画展自立门户去了。但真正能够博得王世英赞赏的,就是和她同吃同住同画近二年多的二个小徒弟,一个是山东同乡的曹海丽,另一个就是汪洋。特别是汪洋,她在家的生活水平好,从小不愁吃穿,可以说是从蜜海里生活过来的青年,但是她甘心投奔王世英处吃苦,无怨无悔,这是王世英万万没有想到的。在王世英家的斗室,汪洋一边每天学画画,一边还要帮助七十多岁的师傅一起烧饭做菜。对于她,离开家庭只身上海,是因为她把追求艺术当作了支付青春的宝贵时光,她的努力令王世英十分满意。面对汪洋,我忽然又觉得她随王世英学画是一种幸运,这不,她的作品在王世英的指导下逐渐有了自己的画风,她的第一幅创作的工笔作品《三朵牡丹花》就在我们面前很快完成了。
看她绘画也是一种享受,她笔法精微凝重,洒脱有力,磅礴中又不落俗。画作一气呵成,构图新颖别致,气韵生动,立意颇深。所画牡丹花巍然屹立,形成了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一致的艺术效果。细品,格调高雅,构图饱满,灵活多变,用气用神飘逸生动。色彩富丽,艳而不俗,姿态大方,似有给人一种气势,一种振奋,一种神韵,把牡丹花的“雍容、华贵、祥和、繁荣、昌盛”表现的淋漓尽致,既有传承王世英绘画的特点,又有了自己的一些灵魂。作品散发着“喜气、大气、仙气、富贵气”,给人以灿烂的美的享受。
汪洋告诉我:跟王世英学画是苦中有乐。苦的是每天风雨无阻地要完成一大堆作业,乐的是可以随王世英一起外出开会和看各种画展等,可以大开眼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为了绘好牡丹,为了能提速自己绘牡丹的神韵,这二年汪洋趁回家休息几天的日子,马不停蹄地还在徐州附近专程寻找牡丹的种植园拍照写生,还跨越二百多里去荷泽观赏牡丹,因为她知道,要像王世英老师那样画出灵动的各种牡丹非一日之功,其中的实践是不可以少的。所以,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观看牡丹的各种形状和色彩对她来说是最有吸收引力了,她觉得南方的牡丹和山东荷泽的牡丹粗看似相同,但花容和个头都似乎有点差异,看得多了,画得就入神了。如今是常常闭上眼睛也能抹笔成了花朵,有时她还天真地想,要是把天上的彩锦摘下来,披在牡丹身上,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变成牡丹的鲜艳颜色多好,她甚至做梦都在看着牡丹和画着牡丹。
今年蛇年伊始,寒风习习,春色萌动。一月十二日,在江苏滨海企业家王柱虎先生邀请下,汪洋又随国画大师、牡丹皇后王世英和作家潇男一起赴盐城市便仓古镇枯枝牡丹园采风,参观了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枯枝牡丹园》,枯枝牡丹神奇的历史,小巧玲珑的造型,特奇怪灵的独异,堪称举世无双。王世英和汪洋以前在画册上见过,但她从没想到这样的牡丹竟然是花开在盐城,汪洋也是有生之年才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牡丹,它们欣喜若狂,除了感谢王柱虎先生的盛邀外,还不停地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开在凌寒的冬春之际的枯枝牡丹,骄艳闪烁着万种风姿。她和王世英一起赶忙照相摄像,亲手触摸,恋恋不舍。当参观完枯枝牡丹园后,她们又下榻在南湖之滨的一个酒店。大师和汪洋情丝悠悠,灵感满怀,汪洋立刻铺开宣纸为老师摆摊助兴创作。没多久,在王世英灵动的笔下,一张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枯枝牡丹图跃然纸上,顿时使书房蓬荜生辉,受到王柱虎先生和众多喜爱者的好评,都夸王世英是神笔。两天半的时间中,汪洋也在夜间悄悄画了一幅枯枝牡丹花开的写意画,但魅力不亚工笔,充分显示了她在牡丹皇后指导下的深厚功力和娴熟技巧,就连潇男先生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兴奋地说:“好画,把枯枝牡丹画出灵气来了!”王世英也点头称好。
在王柱虎先生的介绍下,他们一行知道了枯枝牡丹的来历,而汪洋却把它记在了日记本上:相传天授二年腊月初一,长安城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被誉为"焦骨牡丹"。辗转被卞氏后人带到东溟便仓古镇安家,元末大将卞元亨将其植入宗祠之花园中,就传留下了这片“枯枝牡丹园”。这枯枝牡丹铿锵铁骨,不屈不挠,每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她苦恋故土,不舍不离,只在这块地方生长开放……
王世英老师经常对汪洋说:其实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要把美带到人间,让牡丹花开盛世,传薪万代。所以,她不仅自己拼命画画,还积极寻找诚信的接班人,让她画牡丹的绝技后继有人……这一切汪洋都记在心头,她知道一般的师傅是不会这样说的,可见老师爱她的一片心……老师希望她在不久的将来冲出上海滩,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牡丹王”。苏北之行,对汪洋来说又一次扩大了眼界,她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王老师身边,早晚照顾生活起居,许多人还以为王世英带着个小孙女呢!
为了画好牡丹,汪洋从不轻意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她先后随王世英上北京,下烟台等地,还在和圣柳下惠的里采风作画,在绘画交流展览中她总是喜欢仔细研究,常与画友切磋技艺。她还通过上网搜集牡丹画的经典资料,在研究中逐渐使其画形成王世英的绘画风格。
有志者,事竟成。孜孜不倦研究牡丹她终于悟出了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表现牡丹之法。一支毛笔,在少许墨汁和色彩的清水中渲染成色,画时略一沾带,不停转动毛笔,一株“花香四溢”的牡丹跃然纸上。通过这种技法,汪洋笔下的牡丹花瓣和叶子有了独一无二的纹理。浸润了古代和当代画家的风采。结合写生和素描,还在创作中注入个人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她的牡丹工笔画在保持传统文人画特色的基础上,有了光影的东西,有了肌理的趣味,形象更生动、更传神,笔墨语言更丰富,时代气息更显明。
如今,二年多过去了,汪洋笔下的牡丹形象己经婀娜多姿,色彩千变万化,品种多种多样。瞧,有枝叶穿插疏密自然,有花辦翻转曲直,有花朵阴阳向背,构图有章有法,配景合情合理。红牡丹娇艳无双,白牡丹洁白晶莹,绿牡丹翡翠夜暮,黄牡丹金光闪闪,紫牡丹臃容华贵,黑牡丹庄重典雅;风牡丹翩翩起舞,雨牡丹淋漓泔畅,露牡丹珍珠挂身,雾牡丹情意朦胧。她在王世英指导下,牡丹花维妙维肖的形神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他的作品里蕴藏着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众多王世英门徒中脱颖而出。
汪洋告诉我们,在艺术实践中,她始终在寻找着一条绘画的途径,一条不失牡丹绰约风采的同时,更能表现其神韵而又能摆脱俗格的方法。她这二年来大量地临习王世英的国际金奖牡丹名作。她对牡丹生长的全过程又做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可谓“风斜画堂三更月,冷砚寒窗六年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默默的刻苦努力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生气逸发、姿致别具的佳作。令人顿觉神清气爽,眼前豁然一亮。一些绘牡丹的爱好者纷纷来取经并收藏她的作品。看着的成长和进步,汪洋的父母笑得乐不可支,总是喜欢把女儿的作品送给朋友留念,让富贵牡丹走进寻常百姓家里……
记得罗丹说过,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就艺术的美。以豁达的情感,豪放的个性画出时代的精神,以神韵为魄,显示出性格的力量美,拨动人的心弦,牵动人的情感,洋溢着感人的艺术魅力。人生如茶,人品好就如同做茶选料精,才耐得住藏、值得留着玩。这么些年,画画让她的心情越来越平淡。这种看似简单、平凡的生活却享受着、回味着,犹如一杯容纳了的茶叶精华的茶水,仔细回味,醇中清神,提神醒目,耳聪目明。
品读汪洋的工笔牡丹,一扫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局限和对形色的偏见,将文人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人格寓意移位,充满时代精神的个性化视觉形象,从而与传统牡丹画在形式上拉开了距离等等,其枝、叶、杆、花,章法布局相互间穿插、扭结,充满了一种富于变化的韵律感,灼灼富贵之牡丹浑然一体,画面呈现国花国色天香之神采和大气磅礴之雄风。作为新一代青年画家,她更重视艺术的综合修养和综合实力。善于变通,把不同技法融会贯通,互补互渗,互动互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时俱进的艺术。
2013年5月,著名画家王世英的300幅精品牡丹画在江苏滨海美术馆开幕,作为徒弟汪洋,台前幕后地奔忙,还和企业家王柱虎女儿一起日夜兼程布展。画展中王世英还专设一角,为自己得意的爱徒画作布展。王世英有意把汪洋的一幅工笔画《三朵牡丹花》放在显目位置。汪洋参加陪展的牡丹画作受到艺术家们一致好评。一位喜爱工笔的艺术爱好者看了说:“真美,就像活的一样”!他愿意出五万买下此画,让王世英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她觉得群众的认可比她自己说的话要过硬!如今,汪洋的牡丹画己经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爱好者都上门向她购买 。但她说:“等我画得更美的时候…”她总是这样严格要求着自己。
汪洋成功了,青年人的异想天开不是一个梦,绘出色彩斑斓的牡丹已经成为现实。当我们欣赏了汪洋的画,我们的心也醉进了牡丹图画里……
老作家潇男激情满怀地评价:青年才女汪洋,不仅对书法有一定研究。拜牡丹皇后王世英为师后,学习国画艺术刻苦用功,虚心好学,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写生;临摹技术过硬,其作品已经有韵,形像神似,以假乱真;工笔作品富有灵性,画得惟妙惟肖。汪洋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后起之秀,是一个有特色、有实力的青年画家。并且还以笔名和姓名先后赠藏头诗:
【一】汪洋奇女
【汪】涌大海碧无瑕,
【洋】连江河通天涯。
【奇】花异草香满园,
【女】儿自能成大家。
【二】汪姝含美
【汪】洋大海纳百川,
【姝】丽聪慧意志坚。
【含】苞欲放花一朵,
【美】洒人间绘牡丹。
当我写完此文时已是凌晨二点。迈步窗口,只见天空星光闪烁,一颗亮星傍边还有十几颗小星在闪烁,其中有一颗小星最为靓。我想:如果把王世英比作一颗亮星,那么那颗小的靓星就是汪洋。于是我面对文字,举起冒着热气的清茶举杯祝福……
-全文完-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