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这样的深情,总是这样的难忘。秋季,故乡的九月下旬是采菱的日子,蓝天白云下的河面上,年轻的姑娘们戴着草帽、兜着头巾,穿着土布衣,划着圆月似的木盆轻轻在水上荡漾着,“月盆儿圆圆,菱角儿翘翘…”姑娘们哼着自编的民歌欢乐地采着,那真是一道采菱的悠悠风景。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母亲总是指着村后的河道说:“瞧,菱角已在河床生根了,要不了几天就快要冒出芽了,叶儿就要自然到水面上了。”母亲的话总是那样的灵验,就像一位预言大师。不过几天,我们就会在河边的水桥石上看到菱角苗伸长了脖子,正从碧清的河水中顶出水面呢,又没二天,看到它们的叶很快浮在水面上,像是莲花状地日长夜大,很有意思。
到了夏天,河面上的菱叶丛中就会探出一朵朵小白花,先是三三两两的绽放,接着就是一簇簇的靓,这就是菱角花,它们随菱叶一片片地布满了河面。到了傍晚,那些喜欢在河边清水口洗澡男人们,常常会赤着膊儿快活一阵子,有时会顺手拽几个嫩野菱用手剥来尝尝鲜,有的还摘一把野的嫩菱叶当作菜,甩给岸边正在洗衣或摘菜的女人,让她们拿回家用大蒜末一块炒了吃,这也是清凉的夏菜一道,做法可以用开水烫过后加红椒炒来吃,有一种自然的清香味。乡里人一般只是偶尔尝尝。一是因为本来此叶只能来自野生,量比较少,做这菜吃也是偶尔为之。但我们家从不爱吃这种菜。
时光荏苒,从春夏到秋,村后的河里年年会长满菱,这些菱大多是种植的,但也有野生的,宽阔的河面上大多是种植的,被叫做家菱,家菱的叶子大而宽平,结出的菱不但大,而且产量高,吃起来也较嫩甜深受村民喜欢;野生的叫做野菱,叶片长得比较小,但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只要有水的河弯就能生长,结的果菱比较小,吃起来比较麻烦一些,但味道是微甜中带香。
野菱是没人管理的,村里人想到要吃了就可以坐着自家的圆木盆随便去摘,那时候村里人遵规守纪做得相当好,凡是集体种植的,都不会随意去采摘,集体的东西由集体组织人员去采摘。所以那时候,我家姐姐看到家里菜没了,常会划着圆木盆去采野菱。
扛一个洗澡的大木盆走到水桥旁,然后放在河里,靠在水桥石上,盆中放一小木凳,人轻手轻脚跨进去后就坐下,再用双手当桨轻轻地向两边划水,一直划到有野菱的地方。采菱坐的木盆直径大约是二米,灵动轻盈,用手划动水花飞溅,划动要左右均匀,否则就会在水中打转,让你采不了野菱。划一个圆盆,在水中央荡漾是悠悠自得的体验。野生菱角成熟时期,一些河弯角落里也会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菱叶,像绿色的地毯一样覆盖在湖面上,姐姐一边采菱一边唱歌,那采菱盆很自然地来回自行穿梭,菱下湖水清澈,还可以看到毛茸茸的菱茎在水中像网似的漫延。姐姐是熟手,一坐上木盆就左右忙开了,这边摘了采那边,常常是满载而归,不一会儿就会摘到五到八斤的野菱哩,那大澡盆已明显沉重得前陷后翘起来。
采菱时最让人欢喜的,要数能看菱叶子上飞来飞去的蝴蝶和蜻蜓等小生灵了,它们成群结队的,像是在跳舞,又像是在作客。有时鱼儿也来凑热闹,它们浮出水面吐着气泡,有的还调皮地用嘴拱动着菱角叶子快乐地跳跃起来,吓得菱角上歇脚的蜻蜓忽地飞向天空。有时, 菱河的滩地上也会飞来一群白鹭,它们时而在河四周翻飞,时而在河滩边戏水,呈现出一幅“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的壮美图景。
看着大人们欢欢喜喜地唱歌采菱,终于也激发起我想试试的欲望。那一天,我趁姐姐她们不在的时候,终于悄悄走进了系在家后水桥头的那个圆木盆,心痒痒地一脚踩了进去。当绳刚松的时候,谁知用力时一不均匀,木盆就开始倾斜着在水中旋转起来,谢天谢地,好在有一股顺水在流动,把木盆送到了野菱叶丛中。当我欣喜地伸出手准备去采野菱时,木盆又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了,任你用两只手或者木板划动,还是在原地转动着。想站起来,木盆突然又从另一侧倾斜,正当我急得六神无主满头大汗时,幸亏姐姐赶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她马上拿起放在水桥边的长竹竿勾住了木盆,把木盆拖到了水桥边,把我救了出来,这是我吓得脸色已经苍白。原来,这采菱划盆还要有很高的技术哩。姐姐见我害怕,笑着说:“你想学采菱,不是这个时候,等你长大了姐帮你借条小船,站在船仓中间就什么也不怕了,这木盆很不好使,如果翻转了一不小心还要扣死人的。“乖乖”,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尝试坐那圆圆的木盆去采菱了……
很想有一条小船,然后坐在小船上优雅地去采一次菱。然为了采菱这种小事,谁家专为此事去买条船,这当然划不来,船就不会有,我从此也没有机会去采摘河中的菱,只能和村里有些人家没木盆的在一起,在长竹竿上绑一把铁爪似的东西,野蛮地用土方法把河里野菱的藤蔓一起拉到岸上,摘完菱角后又把菱藤晒干了当作肥料,不仅一举两得又采到了菱,但那活不会有惊心动魄的趣味可言,然而从那时候开始,我的心里真的敬佩起那些划着圆木盆采菱的村里的众姐姐们,我把她们当作了水上的英雄。
又几年过去,记得在读中学时的一个深秋,村里又逢采菱时,我坐在水桥边有点独自纠结,想去试试采菱吧,但又怕闹出了笑话不好意思,那么这菱该怎么采?我坐在水桥边的石头上,双手托腮,眯着双眼看着河中的菱叶,还有露出水叶的那些红菱角,看得眼馋时,心如水一波一波的闪烁起来。
“想去试试”?母亲似乎是知道了我的心思,走近水桥说:“让妈帮你扶住盆子,你拿一个小凳子放在桶里前面一点,然后小心翼翼地跨进木盆,再慢慢蹬下身子,稍前倾一些,两条腿抵着盆的内侧,这样圆木盆就平衡了”。按照母亲的指导,我轻轻地坐进了大圆木盆。母亲见了微微笑着,她点点头说:“是这样,但不能乱动,习惯了就好。”我知道母亲是在鼓励我。只见她轻推着木盆,木盆便很快离岸了。说来也怪,按照母亲的方法去做,圆圆的大木盆不再在河面上打转了,我用双手当浆,把圆木盆划进了野菱丛中,额头虽然急得汗水直淌,但因为成功了便俯身伸出手,触摸到了那些野菱角。
用手翻开两侧的菱角,那些成熟的野菱角经手轻轻一触蒂,它们就自然地落在手中滚入胸前的木盆里。还有那些长得老一点的成熟过头的菱角,在翻开菱叶的瞬间,它就从菱叶的丫枝间掉落了,眼看着它们晃晃悠悠地沉入水中,很是心痛。但我知道了,这些下沉的菱角就是明年菱苗的种子,一到春天它们会自动地从河泥中长出苗来……我把前面和左右两侧的菱角采摘好,按照母亲教的方法又用两手划水,木盆就又稳当地向前移动,有时还可以抓住手边的菱角茎叶缓缓向前,然后再采再划水。圆盆从菱丛中划过,后面留下了一条尺余宽的窄窄水道,一些小鱼和虾们便尽兴在后追赶着,或者浮游在上面,有的还在跳跃着,很有趣味。
这样划着采摘着,任一波水痕过去,任一垄菱叶迎来。母亲站在伏在水面的水桥石上,一直微笑着为我壮胆,有母亲在我就什么也不怕了,胆子越来越大了。采摘时候,间或还有小青蛙从菱叶丛跃出,“扑通”一声钻进水里,溅起一丛水花,然后又在一枚菱叶边露出两只骨碌碌转动的大眼睛,忽然又像鱼一样钻进水下,看上去很有意思。也就是从哪天开始,我学会了坐木盆采菱,而站在水桥石上叮咛指导我的母亲,就是成为了我学会用木盆采菱的老师。
菱角很有食用价值,它们性味甘凉、是无毒的水生食物,既有消毒解热作用,又有利尿通乳和止消渴、解酒毒之功效。菱角可粮可果,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所以村里的人们都喜欢食菱角肉吃,积着的老菱可以浸在水中保鲜,从深秋一直可以吃到春节前后。菱经现代专家的鉴定,它也是女性美容减肥的上好辅助食品。所以故乡人对菱这种水上植物是情有独钟。
采回家的菱经母亲洗干净后就会在土灶的锅里煮熟了吃。炊烟袅袅,那种少有的菱香弥漫着小小的房间。那时看到菱角熟了,我们早就像馋猫,就用锅铲捞上几个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先是咬掉两侧的菱角刺,然后用嘴将菱角拦腰咬成两断,那香味扑鼻的菱肉就落入口中,经咀嚼后的淀粉香立即粘在唇齿之间回味无穷。
野菱角,虽个小、味涩,却有股子清香。野生菱角有两角的也有四角的,野菱角的肉菜更适合炒菜吃,如菱肉炒鸡,红烧肉等均是招待朋友和亲戚的一道高档菜肴。而种养的菱因为它们长得要比野菱大一倍左右,菱角看上去更饱满,吃起来口感好,且一个个长得大小相当,青白色的叫水菱,火红色的是红菱,红菱放在一起像一盆燃烧的火焰,让人看得眼馋。
那时,凡煮熟的野菱角并不都是我们全部吃了,母亲总会把煮熟的一部分去分给邻居,说是有了野菱大家一起香香嘴。如果多了,剩下的第二天一清早就拎到小镇上去卖,虽然卖的价格很便宜,但是能换点小钱家用也值。所以菱角也是农家入秋后的一种自然经济作物。后来到了分田到户的年头,村里还把种植家菱的河道水面按每户人头的多少平均分给,由各家各户自己去管理和种植,不打统仗,调动了种植菱的积极性,村人从此有了可以自由主宰的又一份额外收入来源。
今年秋天,我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这正值采菱时节,我看到乡亲们围在河面上欢呼着看采菱。那一刻,我走近了我梦中经常出现的采摘菱角的一幕欢乐,重新感悟那一抹河水的清凉,感受那采菱时的欢乐。
是的,乡村一切都变了,新的别墅,新的河道,采菱的工具已经不再是旧时用老式的圆形的木盆了,而是一艘艘是用钢塑制作的现代化精制的小船。船上可以坐两人,一左一右,小木浆轻轻划动,红色的菱角就在年轻姑娘柔美的手中起落,那情那景,忽如又在重复我儿时看到的那一幕幕采菱的图画,我睁大了眼睛,看着河面上的那道记忆犹新的风景,也顾不得什么,跳上了那艘彩色的小船,重温着梦中采菱的幸福时刻。
划着小船,听着歌声,拎起菱叶采着红色的大菱角,心中像浸润了蜜似的甜。时间悄悄地和着水在流,我竟然不知道太阳早横过了中天……
-全文完-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