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舞龙漫笔沁香一瓣

发表于-2013年09月20日 上午11:58评论-5条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眼前总会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壮美舞蹈——龙舞。

龙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曾经出现过由人扮演龙头和鸟身的形象出现,其后又有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的场面。这在汉代张衡的《西京赋》就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幻术节目,并有乐队伴奏,对龙舞作生动的描绘的文字。到了隋炀帝时,类似龙舞表演也是非常精彩,龙舞有史以来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巨龙在腾飞欢跃。这是像征我们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共同的抹不去文化和记忆。

经龙作为祥瑞的象征一直生活在喜庆的乡野,生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龙舞分布地域广泛、影响深远,古今中外很少有民间艺术像龙舞一样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舞龙方式有百余种,先后传至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国。每逢正月元宵节前后,或者是端午节前后,无论是农村或镇城内的国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舞龙和划龙舟的活动连在一块的活动。特别是到了春节的元宵,舞龙的活动时间就达五到六天。从旧历正月十二点龙灯起引之日,至十五元宵节为舞龙最高[chao],到农历正月十八日龙灯活动才开始结束。也有一些地方是要在农历二月初二过了“龙抬头”的日子后才熄灯的。

观舞龙活动,就会对舞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无论是在飞雪连天的北国塞外,还是在泰山脚下的柳里和圣园;无论是在落英缤纷的江南水乡,在明清古镇的周庄戏台;无论是在广袤辽阔的西部高原,无论是在开放的祖国沿着城市;无论是海上的宝岛台湾,无论是在香港和澳门,无论是在有华人旅居的海外,只要有黑头发和黄皮肤的人群,都喜欢舞龙的图腾,都忠于龙的信仰和神圣,处处不变。真是同根同乐,和谐相融。常见的舞龙有布条龙、滚花龙、卷地龙、泥鳅龙、 罗汉龙、 荷花龙、 百米龙、凤羽龙、小白龙、花龙、化龙、 板凳龙、断头龙等。

小时候,一到元宵或者端午节,家乡村宅到处都能看到舞龙的壮美景观,人们把舞龙的舞台搬到了乡村地头,把生机盎然的故乡大地变成了喜庆天地。舞龙队扛着各种颜色的长龙踏进乡镇小街和村宅大路,人们白天舞布龙,夜晚舞灯龙,龙腾狮舞的十分有趣。水龙舞姿翩跹,像征有财有水;金龙流光溢彩,像征农业丰收,金山银山;花龙像征美丽的家园,风景如画。舞龙活动像征来年乡村美丽幸福和吉祥。

舞龙活动是借助于道具起舞的,乡人们因地制宜地采用制作的工具来表达通神显灵的境界,舞龙队游走路上,为乡间百姓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悠悠和美色彩。即使在那艰苦岁月里,舞龙在乡村农民的心中仍然是一种自娱自乐,隐含着人们对未来愿望的期盼,这不仅是草根式的放飞生命的狂欢活动,更是一种神采飞扬的精神追求。

看舞龙是沾点龙气,当舞龙开始的时候,街上和路上人山人海,小伙子们用瘦弱的手臂举着舞龙棍,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期盼他们浑身都来劲,身体里蕴藏着山呼海啸般的豪情,他们挥动舞龙的木棒,在呐喊的激情中回荡着东海和黄河、长江浪涛般的声音,在流淌汗水里,在舞动的龙身上洋溢着天地间的精、气、神。望着蜿蜒如飞起状的舞龙队。我的心中常常升腾起无比的温馨和欢乐。

总是惊叹乡间的艺术伟大和丰富的想象力,乡间的人们曾经喜欢过板凳舞,每家每户各出一条板凳,在板凳前后打一个插孔和插销,与前后两端的板凳相互连接,把板凳连接成一条长龙。舞板凳龙,家家参加,十分热闹。龙舞表演开始后,青年男女大多以跑阵为主,人们举着美化的板凳有节奏地表演起舞。有双龙交错跑,有龙头向前、龙体左右对称的盘圈形,有双龙相对扭八字形的长蛇阵等。表演时,龙会追逐着宝珠,时而昂首如飞腾,时而低回。两旁人声鼎沸。

板凳舞的龙头制作十分精细,制作好了用黄纸封住龙眼,然后去庙里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起灯之夜是十分隆重的,龙体都要和龙头置于附近的庙堂,通过供上礼品和点香插烛叩头拜过天地之后,再扛起龙头打着旗锣伞铳为仪仗,由专人在井中取来“点睛水”。点睛时是由村中的长辈或庙宇主持和尚揭去龙眼的封纸,用毛笔蘸水“点睛”,这就表示龙眼已开。于是,一年一度的舞龙活动就热闹在村庄开始了。板凳龙每块板中间用纸做成楼阁人物,有的还制作成亭台楼阁,鱼虫花草,飞鸟走兽等各式花灯,气势浩浩荡荡。舞板凳龙不像舞布龙、草龙的可上下翻腾,而是注重于讲究穿阵和队形的变化。阵形有双元宝、单元宝、剪刀阵、梅花阵等等。人多龙长,穿阵盘旋就显得十分壮观。

有的乡村是舞布龙的。布龙舞是以布帛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龙,事前要制作龙首、龙鳞、龙鳍和龙爪、龙尾,舞时要十余人参加,—人执龙珠前导。布龙被称作为是“滚地龙”。由于它的龙体比较柔软,舞龙的队形就十分灵活,舞法变化可以多端,翻滚和上下变化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舞者个个是通过训练后挑选的高手。

还有是舞竹龙的,主要是用竹制作的。竹龙的龙头、龙身、龙尾皆用竹蔑精心扎缚制成,龙身的外裱糊上半透明的彩纸,涂金描彩的龙体可以有九节和十一节不等,每节之间用红绸联接,舞动起来合着民间音乐和鼓点运转自如。舞竹龙时很有意思,一人举龙珠引龙而进,后面的人奔驰腾跃。如果在夜晚舞动,竹龙腹中就会点燃通亮的蜡烛,舞动时龙体通体透亮,发出闪烁的金光,蔚为壮观。黑夜中你不见舞者人影,只见灿灿的金龙上下晃动,似遨游宇宙天地之间。观者无不叫绝。正月十五晚上,舞龙灯将沿着路绕整个村走一圈,说是能带来喜庆和吉祥。

正月十八是罢灯之夜,这时的舞龙活动的结束之日,人们十分珍惜这最后的时光,大家经过几天的欢乐喜庆,就会自然扛着威武的龙头走向庙堂,这时鼓乐鞭炮齐鸣。参加舞龙的长者就会带头揭去龙头上各种纸片后便投入火中,寓意是龙体在燃烧中开始升天,就这样一年一度的龙灯盛会也就至此结束。

在这众多的舞龙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是十分夺人眼球,看了畅想无穷,那就是江苏昆山市陆家镇的“断龙舞”,可以这么这,这是一支江南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舞龙队。陆家的“断龙舞”己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说到断龙,还得从笔者认识陆家的断龙舞开始。那是在九十年代末的春节。那天,家住昆山的一位文友在电话中告诉我,说她亲戚陆家的断龙舞是很希冀的,是与任何地方的龙舞是不一样的,是民间文艺中的一朵奇葩。他告诉我,此龙不是整龙相连的,是按龙体大小依秩分断裂形状制作的精品龙,舞起来和连接的布龙等不想上下,虽龙是一段一段断身的,但舞动时几乎是看不出龙体是断开来的,这就需要舞者有高超的技绝。怀着探奇的心态,那年正月十五下午,我和朋友一起走进了陆家小镇。

小镇附近有一家企业,场地一侧站满了人。在朋友带领下,我看到了一队人马,他们各自扛着断龙,前前后后的舞龙队伍正在从前面走来,他们热热闹闹地排列在篮球场上。这是当地乡镇企业自己举办的龙舞活动。舞龙共有两队,一队是男性组成,个个身强力壮;另一队是纯一色的娘子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摆出了一股舞龙比赛的态势。那是由十余段龙身体组合成的龙,舞者在开始表演时,每人各举一节木柄段龙,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舞龙的队伍立即拉开了距离,两支队伍在鼓乐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翩翩上下起舞。在锣鼓乐声中,在领队的吆喝声中左右舞动,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起来,慢慢地变快。那丰富多变的套路、灵巧矫健的风格是气势雄浑的北方龙舞无法比拟的,断龙舞动作灵巧,富有变化,舞者在舞龙头者的导引下,心有灵犀配合默契。清一色的“娘子军”舞龙表演也有特色,她们动作不比男队慢多少,整齐划一,令人大饱眼福。

文友告诉我:陆家的舞龙自一三六八年时就形成了闹元宵的特色,六百多年来 “断龙舞”的特点就是形断神不断,既表现传统舞龙文化的魅力,又融合现代音乐和舞蹈特点,轻松幽雅,充分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愉悦和向往。

在朋友娓娓动听的解释中,我看到了断龙舞的精彩,这种精彩是其他舞龙所没有的,也是舞龙手们的齐心协力的精彩。瞧,陆家镇的断龙舞最精彩的看点就是龙身节节相离,要求舞龙人技艺高超。要求有集体观念,每舞一个动作都要齐心协力,如果其中有一人不小心慢一点了,就会影响到队形的变换。他们在乐声的配合下或钻或躺,忽跳忽转,龙翻身、游龙跳、龙钻尾,使出十八般真功夫,将龙头龙身龙尾舞得虎虎生风,或翻滚、绞缠,或穿插、窜跃,一会儿如蛟龙出水翻江倒海,一会儿又如龙翔九天扶摇腾飞,那是巧妙绝伦的流动的线条,蕴藏了无穷的意趣。

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还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在周围还要施放烟火、爆竹,吸引更多的观众,使断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彩。把断龙舞得像其他龙一样,甚至是一种超越,这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呵!

又后来,朋友从电话中告诉我:二零零零年以来,陆家镇的经济不断腾飞,崇尚龙文化的陆家人如沫春风更给力。如今的乡土民间文化“断龙舞”已经走出江苏,走进全国,面向世界展示灿烂的艺术文化。断龙舞不仅入选了《中国舞蹈集成》,还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陆家镇先后举办过多次省市和全国性的舞龙表演。全镇各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先后组建舞龙队三十多支,舞龙手近五百余人。“断龙舞”这朵诞生于陆家的民间文化奇葩,在时代的洪流中愈来愈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听完友人告诉的好消息,我为昆山的陆家镇的断龙舞的成功而欢呼!我的眼前又浮现起那年正月十五在陆家看断龙舞的情景,我仿佛接过了断龙舞者手中的一根杆子,振臂一呼,也加入到了断龙舞的行列中,合力擎起了古老的巨龙,腾飞在东方太阳升起的土地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佳期如梦点评:

龙舞,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特别的舞蹈,它博大精深,喜庆而内蕴丰富。而作者笔下的江苏昆山市陆家镇的“断龙舞”,更是龙舞中的一朵奇葩。文字描写生动,形象,有趣,很好的文字,期待您的首发文字!

文章评论共[5]个
绍庆-评论

晚上来拜读佳作,送去迟到的祝福,祝全家团圆,阖家幸福。(:012)(:012)(:012)at:2013年09月20日 晚上9:24

文清-评论

当凉风与秋雨相伴,我为朋友暖暖的送上一句,天凉了,早晚要加衣!at:2013年09月21日 上午10:12

沁香一瓣-回复谢谢文清点评。此文刚在全国舞龙文学大赛获奖。谢谢关心! at:2013年09月23日 下午4:41

沁香一瓣-评论

谢谢绍庆美评!at:2013年09月23日 下午4:42

沁香一瓣-回复谢谢编辑美按! at:2013年09月23日 下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