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绵绵,春将逝,更缠绵。古人说最苦是闭愁,此时此刻,我体会最深。想要找到心灵的慰籍,应该漫步于佛海。于是进入网址,打开佛学最为精髓的部分——《心经》。反复地看了几遍,细细品味。几经思索、几经探讨稍有感悟。觉得以儒道学说来解释佛学,把三者相互渗透,不仅会促进人们对于佛学的领悟,而且会加快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步伐。达到百流归宗的目的。
如今,我就三教的核心问题分析吧。儒教孔子所提倡的“不言天性、无言”,道家老子所追求的“不言,无为”,以及佛教所探讨的“不可曰”。都说明了只有无言才合于自然之道,才符合天性。这也是三教所追觅的最高境界。今夜,我把所学的三教的知识在头脑里几经布局、几经调整,顿时有融会贯通之感。此刻,我惊讶于三教的核心问题是如此的相似。三教都重视超越自我,从“我”出发,探寻如何把“我”从世俗的苦海中摆脱出来之道,劝人们远离物欲的诱惑,重新找回迷失在红尘中的自我。
从儒、道、释三教的本质而言,是大同小异的。它们的宗旨几乎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不同途径的修炼达到“脱俗”这个目的,也就是所谓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而不同的是它们所回归的层次与深度不同。儒家的层次是回归到孩提时代,大概是三、四岁的年纪,初步有了自己的意识。但是涉世未深,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天真率直。这从《孟子》一书为证,孟子都是以孩子为例,所以我觉得儒家是回归到“真我”——保持本真。道家的层次是回归到婴儿,就是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对这个世界一片茫然,我们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婴儿不会思考,还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老子的五千言多以“婴儿”作为例证,所以认为道家是回归到“忘我”——忘记自我。而佛家的回归的程度就更深一层了,他回归到人的前世,我们唯物主义哲学是一生说,而佛教却有三生的说法。由此可见,佛教是回归到“无我”——今生无我,人活着是为了前世后生。
我概而括之,学习三教的方法、程序应该是:儒——道——释,这也就是人生追求的三层境界:“真我”——“忘我”——“无我”。
-全文完-
▷ 进入地狱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