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看到《战争论》这部书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部书在市场上卖多少钱。这是因为,我家里的《战争论》这部书是19*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翻译,总参谋部出版局出版发行。一共三本,下发给像我父亲这样的军队高级干部学习阅读的。所以这部书没有价钱。因此,我也就不知道这部书在市场上卖多少钱了。
我很早就知道,《战争论》这部书是十九世纪普鲁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大作,是西方世界唯一一部可以与中国的《孙子兵法》相媲美的军事巨著。很多世界名人都对这本书极为夸赞。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样的人,也对这本书极其推崇。所以,在没看《战争论》这部书之前,我对这部书充满了敬畏之情。
终于有一天,我有幸打开了这本书,开始阅读这部被称之为“西方的《孙子兵法》”的军事巨著。一开始我还有些看得有些味道,但是在看过头几章以后,我就有些觉得味同爵蜡了。我心里想:这克劳塞维茨真是教书的出身,一部军事巨著实际上就是一大堆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军团啦、什么叫战役啦、就连什么是军事天才也要花上一个章节来解释,实在是太絮叨了。在这之前我看过《孙子兵法》,这部我们中国人写的军事巨著就没那些老太婆式的絮叨。同样是论述战争的性质这个问题,孙子开门见山的用“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十九个字一下子就说清楚了。而这位克劳塞维茨将军则用了一大篇语言,唠唠叨叨的讲了半天,最后才讲出战争的性质,才给战争下了一个定义。就像小学生的数学课本一样,在经过一大篇详细的解释之后,才告诉你1+2和2+1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对这部书不大感兴趣了。哼,难怪我没见我爹怎样细细研讨这部书呢,感情这老太婆式的絮叨连我爹也不待见。中国人有《孙子兵法》这部伟大的军事著作就行了,外国人写的东西,到底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再说了,连老外都说《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既然如此,那我还看这部絮絮叨叨的《战争论》干嘛?诺,以上就是我十一岁那年第一次看《战争论》时的想法。
不过那时我有一个令我惊喜的发现。那就是《战争论》的每一卷的后面,都有大量的注释。哪里讲了许许多多西方世界军事史上的战例,都是我这个十一岁的少年儿童不曾听说过的“历史故事”。虽然简短,但也觉得有趣。心想,这部书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看看后面的注释也不错,至少也长了点儿见识。于是我把三本《战争论》后面的注释一字不落的全看了一遍,尤其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战例,我还反复的看了几遍。而我那对《战争论》同样不感兴趣的爹,竟然以为我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部军事巨著全看完了。他当时的那份惊讶,实在叫我难忘。
书是我爹的,看完了放回我父亲的书柜里也就完事儿了。一直到我父亲永远的离开我们之前,我都再没有动过这部书。实在是嫌那老太婆似的絮叨太烦人了。然而在整整隔了46年之后,当我又一次看到这部书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挺可怜的。它躺在书柜的一个角落里,硬质的书面边角上已经有了磨损,有些地方甚至有被书虫咬过的痕迹,一副没人搭理的落魄模样。我把书拿出来翻了翻,不觉长叹了一口气。原来这部书基本还是完好的,原来以为这么多年了,书虫儿早就把它咬的不成样子了。没想到书虫儿也只咬了第一卷的一点儿地方。唉,难道书虫儿也不爱看这部伟大的军事巨著吗?我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爱惜图书。看到这部军事巨著如此落魄,心中实在是不落忍。于是我就决定把这部书带回到我家里,让我来好好保存它吧。这也算是对我父亲的怀念的一种方式吧。
书拿到我家里以后,我又产生了再次阅读这部书的想法。我想:我十一岁那年到现在,都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时候是小孩子的心性,坐不住。如今我都是老头子了,知识和阅历都比过去丰富了许多,应该静得下心来看这部书了吧。
于是,时隔47年以后,我又一次打开这部“落魄”的军事巨著,再一次的决心细细的研读它。
不幸的是,我还是在勉强看了几章之后,就又将它束之高阁了。我还是不愿意看那老太婆式的絮叨。至于后面的注释,我倒还是看的津津有味。我暗自庆幸,我是一个中国人,也不信什么耶稣,死了不归上帝管。要是归上帝管就麻烦了。那样的话,我死了见到克劳塞维茨将军,这位柏林军官学校的老校长,见到我这个对他呕心沥血写下的的巨著不感兴趣而又批评他写的东西是老太婆式的絮叨的家伙,还不得拿起戒尺追着打我呀。
现在,《战争论》这部书依旧在我家书柜的一个角落里躺着。我的老伴儿和女儿自然也是不会对这部书感兴趣的。我现在只想着但愿佛祖保佑,阴间到现在还没有“引渡法”。要不等我死了,克劳塞维茨先生非要把我引渡到他那里去好打我的板子,那可就糟了。小时后挨打的滋味我可忘不了,那就一个字“疼”。
王天立
2013年9月15日
-全文完-
▷ 进入布尔什维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