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故乡捉鳝记沁香一瓣

发表于-2013年09月11日 早上9:05评论-6条

每到想到故乡水稻田里的野黄鳝,我的眼前就会浮现起一幅夏夜捉鳝的情景。

那时,每到炎热的夏夜,在故乡乡间的水稻田埂上,总会看到许多穿着高统靴的捕鳝人,他们手里拿着长长的手电筒,或者是提着灯笼,在墨黑的夜里轻轻地游走着,用灯光照看需要捕捉的那些大小不一的鳝鱼。

鳝鱼即是黄鳝,江南有的地方也叫它们为长鱼的,这是一种身体像蛇似的水生动物,它们身上无鳞,长圆形的身体是黄褐色的,有的还有一些黑色斑点,它们喜欢生活在农村的水稻田里或者是水渠里,还常常在田埂或水渠边的水旁边打个泥洞,一旦发现黄鼠狼和野猫等动物侵犯它们时,它们就会钻进泥洞里去,常常惹得一些野猫瞪着眼干着急,用脚爪扒开泥土,但又捉不到它们。

在今天,野生的鳝鱼价格颇贵,称得上是宴席上的珍品。但在三十年前的老家乡村,它们却是属于鱼类中的“草根”, 这种鱼不被乡人看好,婚礼庆典是上不得台面的。那时,人们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不了解它的营养价值,所以乡人们办酒席大多喜欢用鲢鱼或青鱼,而不是用鳝鱼。

记得有一次,生产队里要挖河泥,用水泵把一条河全部吸干了。村里派人捉了许多鱼上岸,然后每家每户按人头分。村里的人都要鲢鱼,就连野鲫鱼和野黑鱼也不要。鱼分到最后,发现鲢鱼己没有了,桶里只剩下十几条野鳝鱼、野鲫鱼和野鳗鱼了。这时,村里的李老伯最后一个来取鱼了,李老伯看到没了鲢鱼就气得转身就走。弄得队长只得把自己已分的鱼拿了出来,给了老伯才解决了问题。最后,是队长拿了没人要的杂鱼回家。为了此事,妻子还和队长吵了嘴呢!这个故事现在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在那个时候却是实实在在的真事。

所以,那时候乡村里的鳝鱼特别多。池塘边、沟河里、稻田中的鳝鱼真的随处都可以捉到。那时,凡捕鳝的人,大多系家里经济不是很好,他们买不起青鱼和鲢鱼吃,就常把鳝鱼捉回家去尝尝鲜,还用来招待自己的朋友和亲戚。村里生活一般性的人家,几乎每户人家的家中都有一个瓦缸或木盆,里面都养着捉来的几条甚至十几条鳝鱼。鳝鱼捉得多了,还会拎到街上去卖,换几个零用钱。如果来客了,就随意抓上几条杀了,或剁成一段一段一起红烧,或切成一片一片地放点葱姜清炒,实在也是待客和下酒的好菜。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并不稀罕也不值钱的鳝鱼,成为农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给贫困暗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香馨和亮色。

夏秋季节的晚上,天越热捉鳝的人就越多,原因是黄鳝们都出洞在田埂水边乘凉。记得那时我在上中学,我和村里的伙伴们也参加了捉鳝鱼的活动。捉鳝鱼买不起电池,就用自制的灯笼照看鳝鱼。夜晚,我们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鱼夹子,背着鱼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手中拎的灯不仅要能防风,而且还要闪亮耀光。

那时,我们自己动手用竹子做成一个长圆形的灯笼,外面贴上白色的透明的纸,用铁丝将底座和罩子固定住,在罩子里面的底座上放一盏腊烛灯,再用一根长约一米的铁丝,一头吊住灯,一头绑在一根长约一米多的竹竿上。这样,一盏照鳝鱼的灯就做成了。照鳝鱼时,点上烛灯,一手握着竹竿,保持灯与水面相距约八九厘米,以既不碰到水面,又惊不走鳝鱼,又能照亮较大一片水面。这种土制的灯盏外面还涂上一层桐油,风不会吹灭,雨淋不坏,村里人凡捉鳝鱼的都做这样的灯。捉鳝鱼除了用自制的灯笼在秧田、池塘、沟河边“照鳝鱼”外,有的人还用毛竹管做成土手电筒去照。 

夏夜,一丝风也没有。鳝鱼就从洞里爬出来,栖息在浅水边纳凉或者是觅食,它们的头常常浮在水面上,身子悬在水中,有的伏在水底的泥面上,一动也不动。在灯光照耀下,它们看到光竟然不知所措,这一切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鳝鱼的身体滑腻腻的,这是一种天然的带点粘滑的液体,这是它们天然的防身本领,人的手很难轻易去抓住,但它们在灯光下常常显得反应比较迟钝,等到我们用夹子伸到水里,猛地一下就可以夹住它,到这时似乎才惊醒似地使劲扭动着身子,想从夹子中逃脱,可惜已经晚了。

捉鳝鱼的夹子一般是用毛竹片做成,形如剪刀,刀口略向内凹,并刻成牙齿状,夹长鱼时,既不能用力过猛,过猛了会夹伤、夹断;也不能用力过轻,虽然夹子有齿,也会使鳝鱼滑掉。有经验的捉鳝鱼人常常一手拎着灯,一手握住夹,灯光照到一条,就会蹲下身子,轻轻一夹,然后提起来往鱼篓里一放,鳝鱼就成为篓中之物了。

捉鳝鱼在故乡的老家,可以说是夏夜的一道风景。当星月朦胧,蛙鼓声声时。广袤的田野上,一盏盏昏黄的灯火在田埂边移动,看不见人影,听不见人声,只有灯火在缓缓游走。一直到深夜,这些灯火才渐次消失。

还有另一种叫“挖洞捉鳝鱼”。那是到了秋天收稻季节,稻田里的水也开始干了,这时,来不及逃到河道中的鳝鱼就在带水的地方打个洞,然后潜伏到地下的洞里准备冬眠。这时候,在已经收割完稻子的稻田边或者田埂边上,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就会看到有人身背鱼篓,手拿一把长柄圆形小铁锹,在稻田四周寻找鳝鱼洞,发现有手指大的圆圆的或者是滑滑的小洞,就用小锹去开挖,这些洞一般不深,也不远,挖一会儿,一条鳝鱼就会暴露出来。有时挖得太猛了,一不小心就会把鳝鱼切成两段,鳝血就会从洞中溢出来。也有遇到空洞的,挖上半天都没有发现什么的。

有时候也会偶挖到螃蟹和老鼠,不过这些洞一般稍大和扁一些。还有的时候,会让你大惊失色,那就是挖到了真正的长蛇。这些蛇大多是懒惰虫,它们为了越冬,事前抢占了鳝鱼洞和螃蟹挖的洞。但它们好景不长,常常被挖鳝鱼的铁铲切成几断,有的等它们游出来,常常是鲜血淋漓。有的还被耕地的拖拉机那旋转的犁刀切成数断。我们也曾经也捉到过鳝鱼和蛇等小动物,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鳝鱼捉得多了,第二天早上,就有不少人会背着鱼篓来到集镇的鱼市上叫卖。尽管那时的价格很低廉,但到底可以卖得几个现钱,可以解决一点家庭的油盐开销。我那时也去卖鳝鱼,可以解决上学的学费、文具的支出,有时甚至还能贴补一点家用。又后来,鳝鱼的营养价值被人们发现,野鳝鱼的每斤价格从几角一下子疯涨到三十多元一斤,有的地方已是五十元一斤。

去年盛夏,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忽然想到了要捉鳝鱼,便约几位童年时的哥们一起去捉一次鳝鱼,哥们听了我的提议就哈哈大笑,大家都说我太不领市面了。经一问,才知道这些年头由于野鳝鱼的价格逐年抬升,捉鳝鱼己经成为人们争钱的时尚,所以捉鳝的人越来越多,故乡老家的水田、沟河里,早就不见鳝鱼们的踪迹了。在夏日的夜晚,再也看不到那些在田埂边歇凉的鳝鱼,那些记忆中的灯火已经熄了。村友和哥们又告诉我:野鳝绝迹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由于捉鳝鱼的人太多;二是由于农田里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多了,鳝鱼野生的环境已荡然无存,即使能捉到几条野鳝鱼,也是夜间下大雨的时候,是从溢水的家养水池子里逃出来的。

在哥们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他们家门口砌着的水池傍,看他们家自己养殖的鳝鱼。他们直言不讳地说:尽管这些鳝鱼在池子下悠然自得,可它们的相貌与当年那些野生的一族相比,炒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因为我发现了这些鳝鱼都是那么的骄嫩,其颜色也似乎变淡了许多,心里顿时有了一份莫名的小小的失落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春燕来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春燕来点评:

昔年聊以充饥,上不了台面的黄鳝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饭桌上的佳肴珍馐,看来时代在变迁,思想也要改变呀。

文章评论共[6]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可见一斑,欣赏问好。at:2013年09月11日 中午12:24

沁香一瓣-回复谢谢你—月光下的贝壳,谢谢美评! at:2013年09月11日 中午1:08

沁香一瓣-回复故乡的回忆,深爱的故乡… at:2013年09月11日 下午3:25

月光下的贝壳-回复对,对,这样的情感会越来越浓。 at:2013年09月11日 下午4:07

沁香一瓣-评论

怎么此文没有编辑评按。是漏了吗?at:2013年09月11日 中午1:07

文清-评论

带着午茶来看望朋友并拜读佳作,问好并请茶!at:2013年09月12日 中午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