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雁门情思傲游流星

发表于-2013年09月08日 凌晨0:37评论-2条

儿时在图书馆的美术杂志上,目睹过“雁门紫塞”的国画雄姿。画面上的雁门关楼,高居于危峦之间,落日的余晖将其涂染成一片金红,气势雄浑,悲凉壮观,使我想起“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诗句,恍然间那些边塞诗人已跃然眼前。几十年后终于要亲眼见她了,激动的心早已随奔驰的车轮飞扬而去。

雁门关离代县古城二十多公里,沿公路向北行驶,眼前的雁门山还是一片迷蒙。当山越来越近时,她却似泰山一般扑面压顶而来。

车过太和岭口渐渐慢了下来,我从车窗望去,层峦叠嶂的山谷,裹着薄薄的雾纱,其娇媚的天姿呈现在面前,还末到关山险地,我们就已被这千岩竞秀的景色迷住了。

车到峰顶稍息,司机告诉我们:这里叫铁惠门,是雁门山的制高点,因山峰峭立,地势险峻是最早的雁门关址。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设置于太和岭口的勾注塞,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被改建在这里,成为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重兵防守之地。明朝初期因关道年久失修,又加山洪暴雨的冲刷,古道上车马难行,于是明洪武七年,又移关筑城于距此东北十里之地,也就是我们现在要去寻访的雁门关。

顺山路下行片刻,见路旁立有石碑,上刻“雁门关”三个字。车依标识急向东驶去,过沙河滩依山路向南直驶,大约十多分钟我们到达了雁门关村。

弃车而行,相随的当地人指着河道对我们讲,这就是雁门关的古道,往北直行二百多里,便是怀仁县的金沙滩,杨家将镇守三关时,大败辽兵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至今这一带仍有许多和杨家将有关的地名,记叙着他们的传奇故事。

过雁门关村隐约可见雁门关楼,放眼望去山峰危岩耸立,两山对峙间的古道狭长而窄,犹如天门一般,难怪雁门关素以关山雄固,位置险要而闻名于世,它的威武雄风让每个来访者倍感震惊。

雁门关城周长一公里,由东门、西门、小北门组成。小北门又称瓮城,虽不雄伟,但青石条铺砌的城墙底座,托着被岁月风雨侵蚀的块块青砖,仿佛已就是那历史的斑斑痕迹,让我们直面岁月的记忆。门额的石匾上横刻着“雁门关”三个大字,两边镶嵌一副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虽字迹剥落难辨,但模糊中仍能揣意出它的深意。

雁门关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列称“三关重地”、“九塞之首”,唐、宋、元、明时一直是南卫中原,北扼大漠,东西贯连边关十八隘的三晋咽喉之地。自古有得雁门关得中原,失雁门关失天下之说,因而历朝中央集权者,都将此视为重要的军事通道,并派精兵名将镇守此地。

过北门向左是关城的西门,门前原有关帝庙一座,西门石匾门额刻 “**”二字,人称“地利门”,可惜此门早已损坏殆尽,荡然无存。从残留的青石路上,车马辗出的两道深深轨迹来看,可遥想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商客云集的热闹景象。

地利门城内原有戌守总兵的衙门和驻兵营地,据说离这里不远还有一用石头垒砌成的平台,传说是杨家将六郎的练兵场,其城门顶建有杨六郎庙一座。据史书记载这里的守兵将士出征前,都要在此设坛祭祀杨六郎,祷求他神助以保战事平安。如今不过是游人怀古、思古、话古的地方罢了。

往南行便是关城的东门,地势险要的雁门关楼,就建在这两山对峙的峡谷间。抬头仰望雁门关,其下临绝壁,高楼嵌空仿佛飘荡于云雾之中,令人骇然。东门门额刻有“萋险”二字,人称“天险门”。据《天下群国利病书》中载,雁门关“重峦迭献,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原来这里山高路险,雁门关又筑于群山绝顶之上,连飞雁想过雁门山,也只能从此而过,可想雁门天险真是货真价实,中华第一关名不虚传!

穿过雁门关楼的砖券门洞,眼前一片开阔之地,那里原建有边靖寺,俗称李牧庙,是为纪念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而建。战国时期,赵国李牧深谙兵家韬略,镇守雁门关时,教练兵士骑射演阵,曾大败匈奴军十万余骑,威慑匈奴十余年不敢进犯,人称颂神将军。

传说日军侵华过雁门关时,忽然天昏地暗,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日寇急躲于李牧庙内,闪电中见神龛里的李牧举剑怒视;庙外又雷声震耳,风声如吼,犹如千军万马向这里奔来,惊恐之际日寇吓得乱成一团,拥挤之中死伤不计其数。他们认为这是神将李牧显灵,一气之下放火焚毁,演绎了一场侵略军做贼心虚,草木皆兵的活剧神话。

驻守在庙前草丛中的两尊石狮分立两旁,像威武的勇士忠实地值守那里,那对石雕的旗杆宛如勇士的武器立在那里,等待着那些出征未归的将士。来访的游客抚摸着它们的躯体,好像自己是征战归来的兵士,要使翘首的石狮得到一点心灵的慰藉。

沿遗址的石阶而上,庙前的平台两旁,有精美的石雕围栏,庙址中央有一龟驮基座的汉白玉李牧碑,碑帽雕有二龙戏珠的图案,碑外建有屋顶式的砖龛。敬读碑文,李牧“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战迹,历历映现在石碑上。挤满李牧碑四周的花草,似乎在祭祀守关逝去的将士,碑后的苍松和着山风发出吱吱的响声,仿佛吟唱着边关将士的雄壮悲歌。

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又有多少诗人学者,在这里联想万千,为这雄关发出内心的感叹,留下了传世不朽的佳作。庙址东侧还有咸丰年间“平康正直”四字的石碑及其他遗留石碑十三通,大都是追古抒幽和修关盖庙的资料罢了。

沿陡峭的山路,攀上雁门城楼,举目四望,关山重重,层峦叠翠;雁门古道在云雾茫茫中蜿蜒而去,显得那样幽静深邃。此时仔细倾听,仿佛依稀感觉遥远古道的尽头,传来村庄里的鸡犬鸣叫。大风从塞外呼呼而来,仿佛吹起了烽火台的狼烟,那山草树木的浮动,让你深信这里已埋伏了几十万大军正待出征;那战鼓声,马的嘶鸣声,将士进军的号角声和浴血奋战的呐喊声,正伴着历史的足迹频频向你走来,给游人带来多少扣人心弦的遐想和怀念的情感啊!

当地人告诉我,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仲夏时节明月当空,不论你登楼,还是站在旷野,不同的位置感受也会不同。在那时农家常有夜宿的游客,他们登楼赏月在这儿尽情尽致地欢乐通宵。

落日中的雁门关更是一绝,那时满山都是霞光涂染得红色土石,这里的人们说,那是征战时血流成河染成的。每逢落日余辉映照山峦,就会出现紫红色光芒的奇观,关楼被这光芒涂染,更加壮观,更加辉煌,这就是代州八景之一“雁门紫塞”的来历。我顿时悟了过来,紧握着一把红色的粘土,似乎守关御敌的国魂就铸在这里,然后轻轻地松开手指撒向山野,让他们的魂灵归向山河,归向自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傲游流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又名又名雁门塞,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

文章评论共[2]个
点墨岁月-评论

雁门关,总有些历史的影子在里面。感谢作者此篇文章!问好!at:2013年09月08日 晚上11:41

文清-评论

再发稿时注意文章每段首空两个字格,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at:2013年09月10日 中午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