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天夏天,随女儿的小记者团游览了马耳山,故此,以女儿的口吻写了这篇散文,聊作纪念。
这是一个夏日的星期六,具体时间是2013年7月27日。这天一早,尽管天色阴沉,天气闷热,但我的心里却是晴朗无比的:作为一名潍坊晚报的小记者,我跟随我们的小记者团,包括很多的家长,已经乘上大巴车,准备向诸城的马耳山进发。我们一共有六辆大巴车,可谓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吧。
上午10点多钟,汽车泊于马耳山宾馆(这里离马耳山已经很近了,生产马耳山泉水的基地也坐落在这里)。下车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我现在想起来都不禁要张口大笑:为了赶时间,汽车在路上很少停留,所以大家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排队上厕所。好家伙,二三百人从车里蜂拥而出,在厕所门口前排起了两条长龙(男女各一队),这情景真的是蔚为壮观。
闲言少叙,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马耳山泉水的生产车间。我观看了生产马耳山泉水的机械设备,还有整个的工作流程。看到叔叔和阿姨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严肃、认真、熟练的工作着,对他们的一份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车间里的卫生状况非常好,可以说是一尘不染,成品的包装箱,摆放得整整齐齐。
参观完了马耳山矿泉水的生产车间,我们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徒步朝着马耳山走去。
走了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马耳山的山脚之下。热情的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马耳山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比如:小龙女、二郎神、白龙和黑龙等。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觉得一下子又掌握了不少知识,再看眼前美丽的马耳山,似乎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爬山开始了。在一棵香味扑鼻的芙蓉树下,爸爸为我拍了一张照片。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永隆寺。首先,我来到了大雄宝殿,看到了如来佛祖和十八罗汉的彩色塑像,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姿态和表情各不相同。接下来我来到了观音殿,只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显得那么和蔼可亲,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恭恭敬敬地给菩萨行了三个礼。
离开永隆寺,我们沿着陡峭的山路,继续向上攀登。路两边树木林立、苍翠欲滴,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时探出头来,悄悄打量着我们这些游客。仰头远望,但见山峰高耸、白雾缭绕……
走过东坡亭、齐长城遗址,一直走到太公祠下。这位太公就是姜太公,也叫姜子牙,就是封神榜里面斩将封神的那位。他协助周武王取得天下后,被分封在齐国,即今天的山东地界。有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钓鱼的故事。
太公祠东北侧,约十几步开外,有一处泉水,一年四季涓涓流淌,便是有名的“神泉”。泉水流入一方不大的水池,其水清澈见底,池子的西端有个石质的龙头,一股股的山泉水,就是从它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那些大人和孩子们,都纷纷拿出空水瓶,争先恐后地到龙头那儿接水。我也把我的那个空矿泉水瓶灌满了,握在手里,一阵凉意顿时从手掌袭遍全身,轻抿一口咽下,一股清冽而甘甜的感觉直冲肺腑,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爬山的疲惫,周身的燥热,似乎一扫而空,真不愧为“神泉”呀。马耳山的矿泉水,就是取源于这里的神泉水,然后经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从生产车间出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免费领取了一瓶马耳山泉水,在爬山的时候,早就喝光了,现在和这个山泉水比较起来,口感还是不同的,到底哪里不同,反正我也说不上来,呵呵。在我们准备离开神泉的时候,突然飞来了两只红色的蜻蜓,像两团小小的火焰,在水池上方忽闪忽闪地绕来绕去,煞是好看。不瞒大家说,我这还是第一次真正看到红色的蜻蜓呢。
我们找了一处阴凉之地,坐在山石上,草草的吃过了午饭,稍事休息,又开始登山。此时的太阳,已经不再跟我们躲猫猫了,而是大胆地钻出了云层,尽情释放它的热情。大家走得汗流浃背,吁吁带喘,抬头看,滴水观音像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本想再努努力,一睹滴水观音的风采,可是有几位家长商量了一下,认为时间已近正午,天气过于炎热,担心有人会不小心中暑,所以大家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慢慢的又往回返。
人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惜我们未能攀至山顶,还有鹰居崖、菩萨顶、望海楼等多处景点未能亲临,心中不免遗憾,所以我们一边下山,一边在心里暗下决心:如果下次来马耳山,一定要攀上它的顶峰,饱览马耳山的迷人景致。
马耳山,位于诸城市城南50里处,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为鲁东南第一高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故此得名。
-全文完-
▷ 进入尚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