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赵县“孟家坟”与铁凝的《笨花》声宏紫阁

发表于-2013年09月05日 早上9:51评论-1条

赵县“孟家坟”与铁凝的《笨花》

坐在我身边这位面容清癯的老人叫孟西连,今年82岁。她的先祖孟昭在清朝雍正年间曾在四川昭化县做县令。孟老说:“家里曾保存过一卷圣旨和一口尚方宝剑,‘文革’时期还在。乡邻常常借去辟邪和祛病,后来遗失了。”

孟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怎会持有皇家御用的尚方宝剑?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十册,第579页中,我查到了孟昭的名字。“孟昭,直隶赵州人,年36岁由附学生(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中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顺天乡试癸卯科第八十八名举人。于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巡抚学政会同验看,咨送到部候选知县……”。查阅清光绪《赵州志》也有关于孟昭的记述:“孟昭,字含彩,雍正癸卯科举人。性姿磊落,胆量过人。游柏乡相国魏文毅之门,文毅器重之。以学问,事功相勉励。……”魏文毅即魏裔介,文毅是其死后康熙皇帝赐给他的谥号。裔介少年聪慧,15岁考中第5名秀才,26岁中举人。清顺治二年他31岁,进士及第,选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后升任都察院都御史,累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他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历史上称之为乌头宰相。孟昭能受到这样一位宰相的器重和赏识,并得到其勉励,可见他出众的才华和人品。孟昭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四川昭化县知县。任上,西藏桑昂邦(今林芝地区察隅县),发生叛乱,清兵入藏进军剿灭。昭化乃进藏的必经之路,孟昭遵照朝廷命令给大军提供粮饷和军用物资,他恪尽职守、极其负责,军队和地方上上下下都夸他办事称职。叛乱平息之后,经过考察,孟昭被提升为同知(知府的副职,正五品。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一职。孟昭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怡情书史,在藏区,他游历了打箭炉(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折多山(大雪山一脉)等诸多名胜,每游历一地,都要写下游记或诗文,他的山水游记描写细腻,笔墨独到,让人如临其境,心悸胆慄。孟昭“硕学通材,至今称之。”

孟昭在昭化在任七年,勤政为民。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昭化县老百姓民赞颂孟昭在任期间,修文庙、书院、劝耕、劝蚕桑,除陋俗、修塘坊、丈地、纳税、省刑罚、薄税赋、减役差、修道路、秉公断案为12件好事。同治三年黔阳曾寅光刻印的《重修昭化县志》(张绍龄篡修)卷十三职官县令载:孟昭,字含采,号容轩,直隶赵州人,雍正癸卯举人,六年任,莅昭七载,以疾致归,民为之颂。十二善政诗抄录如下:

“其一捐修文庙诗

贤侯首在敷文教,鹤俸捐修夫子堂。泮水一池清似鉴,但留明德是馨香。

其二训课诸生诗

文翁化俗高千古,共说流风直到今。桃李无言春自足,深红浅白一溪深。

其三劝民开垦诗

西蜀由来称土满,一梨春雨遍南东。只今春穗青如黛,绘入篮舆劝谱中。

其四教民蚕桑诗

女红不减农夫利,三月蚕姑正及时。一骑清风过陌上,据鞍遥听采桑词。

其五捐修塘坊诗

太平原不传烽火,接道墩台只壮观。新挂画旗飘柳外,戍楼高处德威寒。

其六丈量合法诗

使君履亩非加税,尔界此疆各守成。丈册还须镕铁铸,耕田凿井万年清。

其七革除陋规诗

陋习相仍多苟且,苞苴尽绝独精严。晚来衙散花阴下,添得炉香是古奁。

其八差不扰民诗

爪牙最毒称难制,雷令风行在使君。白昼柴门无卒叫,倚锄闲拨绿畦云。

其九平治道路诗

蜀道连云险若何,牛头山顶蔚藤萝。谁开险峻五丁使,白马骄嘶振策过。

其十赋无苛烦诗

桑麻鸡犬原无事,丝栗平售怯夜呼。恃有神君勤抚字,迎神赛社日含哺。

其十一刑不滥用诗

惩恶务严即劝善,小人怀惠亦怀刑。天良悔处愚顽化,野草青环囹圄生。

其十二案无冤民诗

何求不得怜三木,奸宄(guǐ)诪(zhōu)张却有辞。讼庭高处悬秦镜,明察之官慈惠师。”

一个知县竟能让百姓如此拥戴、如此歌颂,实在难能可贵,可惜这样的官吏太少了。孟昭从为进剿大军提供物资,维护民族团结,到竭忠尽智为一方百姓办好事。他得到圣旨的旌表以及持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尚方宝剑极有可能。遗憾的是,两件与孟昭事迹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文物遗失了。

那么,孟昭在赵州还有其他的遗迹吗?孟西连老人又提到了孟氏家族的墓地“孟家坟”。她说,孟家的墓地在县城东南西章铺村西,占地百十来亩,墓地内有石牌坊和石桌子石凳子,相当气派,依据墓地的规制推断,先祖孟昭极有可能葬在这里。建国后,经过一场“平坟运动”和文革“破四旧”,孟家坟也不复存在了。

孟老提到的孟家坟,也曾在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出现过。这是一段令人惊秫的描写:主人公向喜经常挑着担子到石桥镇赶集卖豆腐脑,这天,他挑着豆腐脑担子往回走,来到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上,这里原是邻村一户官宦人家的风水坟茔,茔道上还矗立着石象生,笨花人管这里叫“石人石马”。当地人为借这里风水,胡乱埋些亡灵,这“石人石马”便成了一处乱坟岗。村人多忌讳在此停留,向喜每过此地总要放下担子歇息片刻……日落西山时分,一位老者忽然自乱坟岗里朝他走来。老者鹤发童颜,两眼有神,拱手施礼问向喜,罐里可还有吃食?向喜对突然出现的老者有几分奇怪,看老者的衣着也不似常人,显得整洁飘逸。向喜的豆腐脑罐子里还剩下个底儿,给老者盛了一碗,老者吃得还真细致。边吃边与向喜攀谈,没留意,又有一些人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且都声称要吃向喜的豆腐脑。人群中妇孺男女均有,向喜在沙罐里左刮右刮,把作料用尽,逐一为来人调理吃食。众人捧起碗吃起来,也顾不得碗里缺油少盐。这时,老者站起来向食客们发话,乡亲们吃是自管吃,可必得按市价付钱给少掌柜,不许蒙骗、糊弄,有赖账者回去问事。老者说完率先从身上摸出几文大钱,咣啷啷扔进向喜的钱柜。众人也仿效老者将一文文大钱小钱扔进向喜的钱柜,追随老者消失在夜幕里。向喜回家,家人打开钱柜盘点向喜一天的流水,发现钱柜里除了一枚枚铜钱,还有一摞纸钱,就是活人为死人送葬时烧的纸钱。铁凝笔下的石人石马,便是孟氏的家族墓。

读了《笨花》中的有关章节,我突发奇想,想去一趟孟家坟,或许能发现些与孟昭有关的物件。2012年12月6日,我约上喜爱文史研究的赵振和先生一起,乘车沿308国道东行,前往西章铺村。西章铺村有振和先生多家亲戚,他在这个村有很多熟人。我们径直走进孙存高家,这是一位76岁的老人,昔日的孟家坟就在他家的麦田里。

我们顶着冷冽的寒风,来到村西一块麦田。从这块麦田正西方向是大石桥村,东望可见停住头村(铁凝笔下的笨花村)。孟家坟遗址正好在两个村中间,是《笨花》中向喜卖豆腐脑的必经之地。孙存高带我们在村西一个大坑边停下,往北一指说:“哪个架高压线的铁塔处就是过去的孟家坟,现在全变成一马平川的良田了,没有一丝墓地的痕迹。”据老人回忆,他小时候,孟家坟还在,沿神道北行是一座石牌坊。牌坊两侧有上马石和下马石,过了牌坊,神道两侧有石人、石马、石供桌和龟趺座。再往前就是孟家坟的两座大祖坟,那两个大土疙瘩有半房来高,传说孟家坟风水好,从神道南望,一直到黄河都没有任何遮挡,十分通畅豁亮。1958年平坟时,土疙瘩平掉了,破四旧时,墓地里的石头物件全被民兵推倒烧了石灰。老早的时候,孟家势力大,孟家坟都有看坟的,老百姓的牲口跑到的坟地里都不敢去要。” 从老人的话语里,表现出一些对孟家坟的敬畏。老人说,“如今孟家后人每年正月初五、清明节、寒食还来这里烧纸。我的地头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烧纸的纸灰和供品”。

回程路上,听到村广播喇叭里有人讲话,振和先生说:“是村干部刘存发,走看看他去。”刘存发,今年67岁。得知我们来意后,竟为我们讲了一段关于孟家坟的传奇故事,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

相传,孟家坟修成后,西章铺村莫名其妙地开始死小口,坐月子的妇女,生下孩子就死了。村里人找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煞有介事地说是孟家坟风水太好了,把村子的人脉压住了。破解办法是在坟地和村子之间挖一道沟,阻断两者之间的地气。这个办法不但不灵,小口反而死的更多了。原来,这块孟家坟是龙脉之地,挖了沟后坟地的风水更好了,因为水沟又深又长,长时间雨水聚集,形成了一道小河,河里生长了大量芦苇,龙脉遇水更加助长这里的风水了。后来有个看风水的南蛮子来到村里,大伙纷纷央求他,希望他能够救救大家南蛮子就说,天机不可泄露,一旦毁了龙脉,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不仅会瞎了眼,还要断子绝孙,无人养老送终。村里人答应为他养老送终后,南蛮子就教给村民,先把芦苇拔了,就等于拔了“龙须”,再把河沟填平断了“龙脉”,再打一眼井,填上石灰,投进一根钢叉,毁了“龙眼”,最后在坟地正南盖一座三官庙,镇住孟家坟的风水。村民们按照吩咐一一照办了,果然,从那以后村子平静了,孟氏家族家道也渐渐衰败下来。

孟家坟的传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作为民间故事它满足了一些人的精神和情感需要,渗透着下层劳动者的许多扭曲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心态,比如仇富心理。我们姑妄说之,姑妄听之,而孟家坟的主人公孟昭,他的故事必将世代传承,他的形象必将千古流芳!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声宏紫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许多传说,没有历史考证,
却在人间流传了许久,
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人们继续着传说的传说。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天凉别忘添衣裳!at:2013年09月06日 中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