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福聚永”的四大盆儿声宏紫阁

发表于-2013年09月04日 晚上9:14评论-1条

“福聚永”的四大盆儿

赵志勇 

一条308国道从赵县西关村穿村而过,把村子劈为两半。这是由北进入赵县城的必经之地。我在往返这段路时,总会忆起路西侧那家字号叫“福聚永”的路边小饭店。

我记事的时候,308国道不像如今这样宽阔,国道两侧各有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出县城沿这条路往北不远,西侧有三间不起眼的土坯房,墙皮摸的是麦秸泥。土坯房里陈设也简陋,几张八仙桌,围着白茬的长条凳,供走远道拉脚的汉子们在此打尖。门口,一位葛姓的瘦干巴老头,坐在圈椅上,手边是一盘算盘。拉脚的吃饱了,喊上一声,“老掌柜的,算帐!”算珠随即在老头儿手指下噼里啪啦响起。拉脚的付了账,满足地走出低矮的门,套上小驴车,就又上路了。葛老头开的这家“福聚永”,专卖大碗的杂面汤、挂面汤和馒头。那时的杂面汤卖两毛一碗,汤随便喝。葛老头讲究和气买卖多赚钱。有拉脚的自带馒头,后厨就给他在灶上烩烩,拉脚的也能吃上热乎乎的烩馒头。掌柜的只收取微薄的加工钱。到了夏天,土坯房前会搭起一个白布凉棚卖茶水。花茶5分钱一壶,一毛五管喝好。

多年以后,葛老头终于干不动了,自然就把买卖和算盘交给了儿子葛金安。葛金安在老爹事业基础上,又新上了炒菜和炒饼,一般人半斤素炒饼就能吃饱,才收4毛钱。

记得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冬日,我与同事进石家庄市办事,回县时已经下午一点了,几个人饿的饥肠辘辘,只想找东西填饱肚子。不知谁提到了这家“福聚永”,大伙鼓掌响应。进得饭店,依然八仙桌、长条凳,掌柜的向我们推荐了自创的菜品炖牛肉、炖豆腐、炖肘块和水汆丸子,并称“福聚永”四大盆。如果吃饭的人多的话,上了四大盆,再配一两个素菜就齐活了。

“你们几位上小盆就吃饱了,用不着上大盆!”小盆儿实际上一种农家常用的粗磁钵碗,也叫海碗。四个汤盆端上桌来,“硬货”从原汁原味的汤中尖尖冒出碗边,实惠得惊人。各种不同食材的混合香味直往鼻腔钻,加之绿绿的香菜点缀其上,着实勾人食欲。我等几个饿汉连吃带喝,筷子勺子一齐上,四大盆入口,果然是牛肉软烂鲜香、豆腐滑嫩入味、肘块瘦而不柴、水汆丸光滑松嫩,不失嚼劲。

时光到了2006年,葛金安老人安详地走了。像当年父亲将饭店转交给他一样,葛金安老人将“福聚永”的经营权,交到了与他共同经营了多年的儿子葛庆林手里。此时的“福聚永”已经迁到新址了,距当年的老饭店的原址,也就两三里的样子。由308国道的路西搬到路东,土坯屋换成了小洋楼,不过老字号没舍得变。

今年初秋的一个傍晚,有同事在“福聚永”设升学宴。我见到了“福聚永”的第三代掌门葛庆林,葛庆林今年50岁,是个比较健谈的人,就在我们刚刚用过餐的桌子旁,他对我讲了“福聚永”的前世今生,讲了店里的特色菜四大盆,他说:“经过我家三代人的创业,“福聚永”已经成为古城餐饮界最老的饭店。饭店迁址后,规模扩大了,但传统的经营方式不变,祖传的四大盆仍是饭店的主打菜和招牌菜,且原汁原味,特色如故。菜品严格按老辈儿传下来的厨艺去做。就拿那道谁汆丸子汤盆来说,不用机器绞碎的馅料,肉馅依然沿用手工剁馅的方法。不加味精,沿用传统的老汤入味。我父亲说过,好吃难吃不在于味精,老年间没有味精这类东西,做出的菜也没有人说难吃,最关键的是,采用传统的厨艺能让食客们吃出当年的味道。”

葛庆林告诉我,进入冬季,饭店还会增加御寒保暖的萝卜炖羊肉和羊杂汤两个汤盆。汤盆的大小因人而异,一个桌上吃饭的人多,老板就推荐一寸的大盆,人少就上8寸的小盆。总之,不会让食客多花冤枉钱。汤盆一旦吃凉了,后厨会及时兑上新汤重新加热,当然是免费的。估摸着,这一便利服务是葛庆林向老辈人学来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声宏紫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不错的文字,给读者带来一篇精神大餐,
让读者在细腻的文字中,
领略到了中国美食的非同凡响。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中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忙碌一上午,辛苦了,请午茶!at:2013年09月06日 中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