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蔡襄少年读书处寻踪何清平

发表于-2013年08月27日 早上9:25评论-1条

蔡襄少年读书处寻踪

何清平

“忠惠当年此读书驾碧海之青龙文章经济,养公昔日留诸偈伏苍岩之白虎佛法禅心”,这幅对联,据传是南史隐为位于福建省泉港区涂岭镇昆仑山南的伏虎岩所撰写。上联的出处为,《惠安县志》载云:宋泉郡太守蔡忠惠(即蔡襄)曾在此山中读书;下联的出处为,清嘉庆《惠安县志》载有伏虎岩名字的来历: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有僧道养在山中隐居,他精习律乘,能够伏虎,每每早出暮归,虎伏山下等待,因而得名。传说后来有一次,道养对虎开玩笑道:“吾今无肉喂汝,愿以吾躯代之。”便伸头入虎口,虎不慎口含僧亡,老虎误伤了主人性命,不胜悲伤,跳崖自毙。

据清代陈澍编的《螺阳文献》载:“……襄尝读书虎岩寺,公母卢太夫人,惠产也,舍官贤而系于此,示其有别也。”《泉州府志?山川》载:“惠安县伏虎岩,在昆仑山南,上有清泉,石室。宋僧道养隐此,能伏虎,岩石虎其下蔡忠惠襄母卢氏家焉。襄尝读书于此。”

我只知道,蔡襄幼年时曾在老家福建仙游枫亭卧牛山下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他少年间在塔斗山会心书院攻读时所作的《咏松诗》,“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更是不时地萦绕在我的耳际。至于他曾在伏虎岩读书,我真是孤陋寡闻。2013年8月4日,枫亭文化研究会的陈明富、蔡元琰、郑秋鉴、朱义芳、薛奋飞与笔者,一同前往伏虎岩,探访蔡襄少年读书处。伏虎岩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昆仑山南,俗称虎岩山。山腰有虎岩寺,在群山环抱中,古刹亭台、峭岩怪石、清泉幽洞、古木修篁,四时胜景迷人。明朝黄幼嘉有诗赞曰:“山开疑有月,树隐半为云”,恰如其分地点明伏虎岩的特色。 

虎岩寺左旁有个水岩洞,也称“清泉石室”,约30平方米,浑然一块庞然磐石覆顶;洞内冬暖夏凉,岩隙洞壁泉眼如注,从不干涸,洞中设有石桌、石凳;洞顶岩上刻有“水岩洞”三个大字,这就是少年蔡襄的读书处。 

据寺中老僧释祥清住持和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黄建聪先生介绍,蔡襄6岁至9岁时,与弟弟蔡高于虎岩寺水岩洞,在外祖父卢仁开设的书馆读书。虎岩寺原有寺志记载蔡襄小时候在寺里念书的事,因寺志失传,仅存口碑。蔡襄外祖父卢仁,字惟良,今泉港区圭峰乡人。他青年时期跟随张南轩先生读书。专攻经史,又善于古文,能写一手好文章,在当时的惠安县颇有名气,被誉为惠安当代名士。卢仁参加过几次进士考试,累试不第,家境亦逐渐贫穷,只好在家乡涂岭伏虎岩寺开书馆,以教书为生。卢仁对自己的儿子卢锡,外孙蔡襄兄弟要求同样非常严格。《泉州府志》记载:“蔡襄兄弟至晚仍读书于惠安伏虎岩石室。”蔡襄在《祭弟文》中回忆这段学习生活时写道:“吾于汝,爱为兄弟,而学业为朋友,每聚义勇夕,若出入经、史、记、传,浩博贯穿,吾不在汝右,逮根诸理论,吾或为先焉。”蔡襄兄弟在伏虎岩读书,与同窗好友卢锡和杨公明,吟诗作对,互相促进。卢锡是蔡襄的舅父,杨公明是卢仁得意门徒,他们都比蔡襄兄弟年长,如兄如友。蔡襄在为杨公明撰写《墓表》时曰:“……与公明并研席者数年。公明居一室,方床,环列册书,而饮食寝休于其中,早夜读诵不休,群居谈噱,终日过耳,若无人笑语者,于是博通经史。”

伏虎岩三年的学习生涯,把蔡襄兄弟引上知书识理的道路,外公卢仁严格课读和言传身教,对造就蔡襄早日成长,为日后成为历史上备受后人推崇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圣八年(1030年),刚满十八岁的蔡襄被兴化军选拔赴京应开封府进士考试,得第一名。次年,他从江阴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及随后的殿试,登进士甲科第十名。欧阳修为蔡襄写的《墓志铭》中曰:“公年十八,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

蔡襄为官后,曾重上伏虎岩,在山门书刻“伏虎胜境”四字。遗憾的是,明崇祯年间因女尼增建庭台小阁而凿去一半,至今只剩下“伏虎境”,“胜”字不知所踪,“境”字剩下半字,文物保护陷入尴尬境地,令人不胜唏嘘!

站在水岩洞前,透过千年时空,我仿佛看到了蔡襄少年时刻苦攻读的不倦身影,依稀听到了少年稚嫩的朗朗读书声——“老母堂前补敝裘,教儿好好见公侯。人生自有相逢处,一点春风在笔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何清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一声叹息
☆ 编辑点评 ☆
一声叹息点评:

虽然穿透了千年时空,先人们留下的故事依然感人至深。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好久不见老朋友文章,现在看到,文章还是那么厚重。期待朋友的首发文章。祝秋安!at:2013年08月28日 上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