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太会表达亲情的人,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到总结人生的时候,但近来,常常会有很多人生琐碎的回忆将我缠绕,在这些回忆里,我居然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这时我才发现,那个被称为永远也长不大的我终于长大了。
一
父亲今年78了,对于这样一个已近夕阳,风烛残年的老人,“父亲”一词在我心中,很长一段时间,仅仅只是一个称谓,而几十年的父女亲情,除了用“敬畏”来概括外,我再也找不到其他更合适与之匹配或者更为亲近的词语来诠释了。
有人说,一个人的名字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性格和命运,尽管这样的说法至今都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据,但我还是相信这样的说法背后肯定蕴含了它一定的人生哲理。比如父亲的名字叫光烈,结果其性格真的就如名字一样刚烈无比。我知道,这样说自己的父亲,是很大逆不道的事情,然后,事实就是如此。
记得小时候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不是狼来了,而是父亲回来了。因为父亲回来,必定要检查我们的学业,只要谁的学业没有达到父亲要求的标准,那么谁就要挨上父亲的“板子”。父亲生气的时候有个习惯,那就是让受罚的人自己脱下裤子,接受他的戒惩。父亲是打板子的高手,一顿板子打下去,常常是又狠又准,只要他的板子落下,屁股上保准立马就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这种痛是揪心裂肺的,挨了板子的我们,常常三四天都痛得坐不了凳,所以每当父亲的板子高高举起即将落下的那一瞬间,吓得浑身发抖的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将亮晃晃的屁股从板子底下迅速抽离开去,尽管避开了暂时的灾难,可紧接着等待我们的是更多的板子。这便是父亲发明的戒惩原则,妄想逃脱惩罚者,以一罚三。
我们家中一共是兄妹四个。哥哥和妹妹因为成绩出色,很得父亲欣赏,然而因为偶尔怠慢了学习,也少不了会挨父亲的“板子”。一次,妹妹因为贪玩没有及时做完作业,回到家父亲二话不说,随手抽了身上的皮带,掀开妹妹的衣服就是一顿猛抽,被抽得血痕累累的妹妹当时咬牙切齿对父亲说了一句话:好咯,等我长大后再看咯!
妹妹这一句话现在还时不时地被父亲当做笑话来说。虽然当时的父亲听了妹妹这一句话是又气又急,但在他的心中,有志向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他常常比如妹妹是大海中海燕,必定能展翅飞翔。不想他的这种断论居然在不久以后得到了验证,妹妹不仅考上了大学,读了清华的研究生,现在还当上了处级干部。
也许是因为文化差异的缘故,抑或是因为母爱的仁慈。对于父亲的暴政母亲是有异议的。她的观点是孩儿们尚且年幼,少不更事,应该晓之以理,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她极力反对粗暴教育,每次父亲在家执行他的最高权威的时候,母亲总会站出来进行规劝,只是母亲的每次规劝都是一次徒劳的挣扎。
在儿女教育上,父亲总是嫌母亲教育孩子过于妇人之仁。他说母亲就比如一只老母鸡,每天就只知道张开翅膀将自己的儿女庇佑在自己的双翼之下,并指责她,这种教育方式属于典型的娇生惯养,其结果必定是“温室中的花朵,经历不了人生的风浪”。因此他激励我们学习要有“悬梁刺股”的精神,要善于吃苦耐劳,并幻想我们一个一个能按照他的教育轨迹“茁壮成长”。在我们当初的理解中,父亲是一个性格暴戾毫无亲情的人,他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维护他在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打骂越多,我们对父亲的误解越多,因为太多的误解,与父亲的感情就变得更为疏离了。
也许父亲从来就没有去理会过这些。每次风雨过后,父亲会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端着一杯米酒,哼着从不成调的曲子,找人聊天扯淡去了。高兴的时候,也把我们叫到身边,选一处凉爽的地方,摆上一张竹椅,再沏上一杯热茶,让我们一边给他捞脚板,一边听他讲三国、水浒。父亲喝茶有个习惯,那就是茶水一定要烫,即算是火辣辣的夏天,滚烫的茶水烫得他舌头发麻,他照样会把茶喝得“淄溜”、“ 淄溜”的有滋有味。只有这样的时候,我们跟父亲的相处才是最为融洽的,因为,他的眼神不再那么霸气,他甚至有些神色飞扬起来。我们常常因为听故事听入了迷,而忘了给他捞脚板,这时他就会停下来等我们捞舒服了再接着讲,等我们捞舒服了,他却讲着讲着睡着了。我想,在童年,这应该就是父亲留给我们最温馨的一段记忆了。
对于父亲这种近乎苛刻的教育方式,在我少年以后母亲给予了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爱之深,恨之切。
这样一种解释源于父亲年少的成长经历。父亲是一个极其不幸的人,仅三岁的时候,我那当医生的爷爷在出诊的路中死于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家中留下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女人和五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父亲是个极爱读书的人,12岁那年,被一所当地很有名气的学校录取,喜滋滋的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在我奶奶面前炫耀,吵着闹着要去读书,然而我的奶奶却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嚎啕大哭,她说我连你们的人都养不活,到哪里去拿钱供你读书?不久,因为忧郁过度,奶奶便吐血身亡。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爹死娘不在,兄弟姐妹都小,只能是树倒猢狲散。父亲只身背了床烂棉被,徒步100多里路,从双峰跑到湘乡讨要生活,靠着自学找了工作当了干部。想读书却不能读一直是父亲的一个心结,成家以后,他便发誓,无论生活怎样艰难,他都要送孩子念书,孩子们的书念好了,就替他完成了念书的心愿。只可惜当时我们都小,很难理解父亲这样一份良苦用心。待能够理解了,父亲却已经老了。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似乎换了个人,他盼望着儿孙绕膝,盼望着天伦之乐。他喜欢责打他的孩子,却不喜欢他的孩子责打他的孙子,他的目光随着年岁的增加,一天比一天慈祥起来。从不唠叨的老人也说会了唠叨,每次我们去看他,他总会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们,骑车要注意,两头看清楚了再走,仿佛我们还是一个蹒跚走路的孩子。他明明盼望着我们去看他,却又担心因为看望他而影响我们的工作,所以即算是出了车祸住了院,他宁愿请保姆照顾,也不想因为要照顾他而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家庭。昨天到医院看望他,临走的时候,他还在一遍遍叮嘱,外面雨大,要小心。以后再遇到发风下雨的天气,就不要来看他了。他说安全是大,看他是小,我问他需要什么,他说什么都不要,临到我真要走开,又加了一句,要是不下雨,晚上多来陪陪我。
我的父亲,他就那么苍老,那么慈祥的躺在病床之上,我凝视着这样一张脸,试图去捕捉一些过往,我甚至希望他能依然那么强悍,那么威严,然而岁月刻在他脸上的沧桑告诉我,他只是一个老人,一个需要亲情需要关爱的风烛残年的老人,或许不久的某一天他生命的灯盏也会象我的母亲一样,悄然地熄灭,然后再留给我们无尽的念想,抑或无尽的愧疚,这一刻,我才突然体会到那种亲情的难舍,那种血浓于水的牵挂,渐渐地我的心柔软起来,渐渐地我的内心在膨胀,那是一种亲情的温暖,这种温暖将亘古不变,水流不断。
二
再过16天便是母亲的忌日了,十年前的这一天,我守在医院的病房里,看着医生一次次地为母亲做人工呼吸,测量心跳,可母亲还是走了,而且走得非常安静。
我知道母亲走得并不甘心,因为她跟我说过,她是不想死的,因为她放不下她的丈夫,放不下她的孩子,她跟我说,地底下太黑,太孤独。我说不想死就不死吧,好好的活着,母亲想活,但母亲的病却不想让她活。这个该死的病整整折腾了母亲五年,折腾掉了她的美丽、折腾坏了她的身体、折磨掉了她的意志,直至把她完全折腾得不成人样后,就残忍地交到死神的手中。
母亲临终的前一天,本应该是哥哥去医院值班的,哥哥却因为一个案子必须出外取证,于是我便代替哥哥去了医院照顾病重的母亲。
白天母亲还好好的,我喂她罐头的时候,她还勉强地吃了两口,之后就是嚷着要回去要回去。我只好耐着性子劝母亲,等病好了就回去。可母亲却像个孩子,不依不饶,要回去要回去地吵过不停,无论我怎么哄都哄不了。到了夜晚的时候,母亲渐渐安静下来,我和保姆轮流着看护,半夜见医生来为母亲吸痰,先是一个小时一次,后来一、二十分钟一次,频繁的吸痰弄得母亲的气管都冒出来血了,我看见血不时从母亲口中流出来,感觉心口被人用刀刮了一样,有些恼怒地责怪医生,不该总是这样折腾母亲。医生说,如果不这样,母亲随时都会被涌上来的痰要了命。
从早上到半夜,母亲的眼睛一刻也没有合拢过,她面色青黄,样子很是疲倦,我用手去摸她的头,希望这样能为她减轻些痛苦,母亲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无论我坐到那个位置,她目光都会跟着我缓缓游走。不知道为何,我感觉我应该为母亲准备些什么,于是掏出身上仅有的400元钱放在母亲手中,后半夜的时候,怕母亲睡着了把钱给弄丢掉,又把它放到母亲贴心的衣袋里,再后来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天亮的时候,保姆起床为母亲洗脸,突然惊呼了一声,我感觉不妙,翻滚着下床去看母亲,母亲已经安然地合上了眼睛。
父亲、哥哥、弟妹接到我的电话赶到医院,医生还在试图着抢救,但是母亲还是走了,这一刻,我们感觉这个家顷刻之间就轰然崩塌了。一家人围着母亲的遗体呼天喊地哭,当时的情形完全乱成了一锅粥。最后还是父亲收拾起内心的悲伤,把已经哭得喉干气断的我们叫到身边,商量着为母亲办后事。
我们主张将母亲就近安葬,好便于日后祭拜,父亲则坚持要把母亲葬回他的老家,进入彭家的祖坟。
进入祖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必须经过宗族讨论,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母亲在父亲打成右派的时候,被下放到父亲老家教过书。在下放之前,母亲尚在长沙读大学,与父亲的关系也仅限于一张纸。当父亲受到政治压迫后,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和当时已经明朗了的光明前景,选择跟随了父亲,并在父亲的家乡教书育人近四年。尽管只有四年的时光,但是老家的人常念着母亲的好,称她和善、贤淑、识大体。不少人还经常回忆,母亲用各种方式接济过乡邻和学生的事情。比如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支付学费、把自己的衣服重新裁剪后送给那些冬天里穿着单薄的孩子等等。所以,关于母亲的回归这些淳朴的乡邻们是极其欢迎的,他们自发组织了上百人的送葬队伍,专门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并按照宗族的习俗厚葬于祖坟之中。
母亲过世后的十年里,我与母亲是经常在梦里相见的。梦里。母亲总是一脸笑颜地牵着我的手,她不说话,只是目光温暖地望着我,好像我还不曾长大一样。醒来,我总会问自己,到底是自己难以割舍母女之情呢?还是母亲难以割舍母女之爱。每次醒来,我都唏嘘不已。
我常常在梦醒后的半夜里会去回忆母亲生前的一些举动。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母亲过世前一年中秋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吃过午饭,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坐在沙发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母亲本来是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聊天的,这时却突然起身,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坚持要将我抱在怀里。母亲的举动让我感觉意外也有些难为情,毕竟当时的我早已是一个为人父母了的人,一个为人父母的人还要年迈的母亲搂抱,这让人看了怎样也搁不住脸面。然而,母亲却站在那里坚持着,我也只好顺从了。母亲开心地将我搂进怀中,并让我坐在她的膝盖上,我扭捏着坐了一会,便借故走开了。
事后,我一直猜不明白,母亲那天的举动到底是因为什么。虽然在兄妹四个中,或许母亲更为钟爱于我,可也没有必要表现得如此的明显啊?这样一道迷题一直到母亲即近临终的时候才得以解开。
那段日子,母亲的病一直在加重。她神情时而清醒时而恍惚,整个身体已经瘦成了一张纸。因为躺卧得太久,那些被磨破的褥疮让她的背部、臀部多处地方露出了森森的白骨。也许是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母亲便对前来探望她的儿女交代:“兄妹一定要团结,浪妹子性格最软弱,常常到处吃亏。她婚姻不好,是个可怜人,你们几个以后要照顾好她。”
每每想起母亲的这段话,我就泪流不止。娘在,家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生活的风浪再大,我可以在娘给予我的港湾里停歇,身上纵然有万千的伤痛,娘也会用她绵绵的母爱将它抚平;娘在我心底就是一座山,娘在我心底就是雪夜里的那堆炭火啊!可娘还是管不了我一辈子,因为管不了只能把我托付给她的孩子,我生命中另外的亲人。
很多人认为婚姻不幸人生就会不幸。一个不幸的人对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消极的、人生的命运应该是悲戚的。所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伤痛的我,会依然这样的顽强、会依然这样的开朗、会依然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期望。我想说,等你经历了,你就会明白,亲情是人世间医治伤痛的最好良药。
三
只要谈到孩子,我总会洋溢着一份难以掩饰的骄傲。也许这是母爱最原始的表达吧。
静静的深夜,只要想起这张年轻俊朗的脸,幸福的暖流就会包裹着我的全身。是的,这个世界再没有一种爱能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的强烈了。
一些夜的温暖总与黑夜有关,静静地躺在床上,就着一轮如诗的明月,想念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那个被我唤作天使的孩子才两岁,他在地上玩耍,我倒在床上翻腾。突然而来的胃疼,让我大汗淋漓,尽管使劲地按着胃部,疼痛还是如巨浪朝我袭来。
家里除了孩子和我,再没有第三个人存在,我绝望地呻吟着翻滚着,孩子走过来了,他先是好奇地看着我,渐渐地惊恐起来,然后是嚎啕大哭。我想去抱抱这个惊恐中的孩子,可疼痛让我变得格外的虚脱。我只好任由着他哭泣。哭声大约不过一、二分钟,突然就嘎然而止了。我的宝贝,居然用凳子垫着脚爬上床来,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将被子和枕头垫到我的身后,让我靠在上面躺一躺。接着他又溜下床去,想爬到凳子上去开灯,因为那时天已经渐渐地黑了,屋内光线很是灰暗。可他因为太小,力气不够,他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估计是屁股摔疼了,我听到他在哭,不过声音很小也很短暂。他放弃了开灯的打算,又爬上床来,用小手在我的身上轻轻地拍着,神情像极了大人。他说:“妈妈不怕,爸爸就要回来了,宝贝陪妈妈呢。”说完,就搂住我的脖子,将他的脸贴在我的脸上,我感觉那小小的脸上,全身泪珠,就伸手去擦,我一边擦一边试着安慰他:“宝宝别哭,妈妈不会死的。”不想,本来不哭了的他,一听到“死”字,又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他朝我拼命地叫,用手在我身上狠狠地打,他说不让妈妈死,让爸爸快回家。
我常想,是不是上天特别的眷顾于我,才把天使一样的孩子赐予我,好让他时刻守护在我的身边,充当我的保护神。
我很感谢孩子,最艰难的时刻,是他给予了我精神的力量,支撑着我走出来那段最黑暗的时期。
每个女人都幻想着从一而终,都幻想着婚姻美满,然而正如网上所说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我的婚姻的变故,我不能说自己没有一点的责任,起码,我不够忍耐、不够大度更不能坚韧。但更多的原因是源于对方的人生态度。是他的嗜赌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背上了沉重的高利贷;是他的背叛,让我一次又一次感觉到了人性的丑陋;最终他用一次又一次的家庭暴力,完完彻底地解散了我们这个已经经不起任何负荷的家。
母亲说我是懦弱的。的确,我很懦弱。即算是背叛、即算是被高利贷逼的无法安生;即算是一次次遍体鳞伤,我依然只会像一只受伤的羔羊躲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独自哭泣。
那时孩子还小,刚上初中。为了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他尝试过很多的办法,比如,每天一早上学,他会叫上我一块出门,以减少和他父亲相处的时间;每次出事,他都会用他少年特有的的方式对他父亲的行为给予警告;但无论他怎么努力,这样的情形总是在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于是他愤怒了,也绝望了。他找到我,一本正经地跟我说:“离婚吧,妈妈,离婚才是你最好的选择。”他说,“我们可以相依为命啊,将来我长大,一定能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我很欣慰,我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他,我走不出婚姻的阴影,如果不是他,我找不到现在的幸福。现在这个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阳光、伟岸,他有理想敢于奋斗,他识大体懂得孝顺。在我心底,他就是一座山,一座足足让我依靠一辈子的大山;他是一片阳光,一片可以温暖我一辈子的阳光。
此刻,我很温暖,阳光正从窗外暖暖地伸向我,一张藤椅上我在打坐,岁月的记忆正如涓涓溪流,向着我的心海涌动,心海深处一朵玫瑰正暗香流动。
-全文完-
▷ 进入一声叹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