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在人间]车辆的变迁东洲一道泉

发表于-2013年08月23日 早上8:29评论-6条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我们县城的道路已是车水马龙了,尤其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连行人都举步维艰。小小的县城也如大城市一样开始堵车了,在众多的埋怨声中,我却心存一份欣喜:这不正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和经济发达的写照吗?

回想起我的学生时代,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从乡下进入海门中学读书,学习期间寄宿学校,每个星期日回家一次。当时县城到我三星老家还没有公路,更谈不上公共汽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搭客,称为“二等车”。有人在自行车后座绑个软垫,招揽乘客,人们称之为“踏二等车人”。我家离县城有三十多里路,坐一次“二等车”车费是三毛钱。有时为了节约这三毛钱,我常常相约一起上学的同乡在星期六放晚学后结伴徒步回家,到家时已经披星戴月了。

当年,自行车不是家家都有的,年轻的姑娘们如果有一辆自行车作陪嫁,那是相当体面的。在我读高二的时候,父母省吃俭用为我买了一辆51型永久牌自行车,据说还是父亲托关系买来的,这在全班五六十个同学中有此配备的还真屈指可数。我骑着崭新的自行车进出校园时,常常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我们县城出现了三个轮子的小三卡,当时觉得很新奇,心想:那是有钱人才能乘坐的呢。这种交通工具后来渐渐地平民化了,人们出行大都乘坐这种小三卡,尽管它行走时“叭叭”声刺耳,但对于坐惯“二等车”的我,偶然坐着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再往后,有了更先进的夏利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连夏利车都不愿意坐了,觉得不够体面,以至第一代夏利车在出租车行业淘汰出局。

现在,公路已然四通八达,电瓶车、摩托车早已成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购买汽车的人家也日趋增多。有车一族还不断地变换着眼光,越来越不满足于原有的款式,他们把普桑换成了2000、3000,又把2000、3000换成了奥迪、广本、尼桑。现如今,究竟有多少品牌车已经很难说清,在县城的大街上,即便是宝马、奔驰,也不再扎人眼球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车辆的变迁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时代的进步。
时代进步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

文章评论共[6]个
月下的清辉-评论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039)at:2013年08月23日 下午3:24

东洲一道泉-回复谢谢来访,问候清辉! at:2013年08月24日 早上8:24

晓庸-评论

欣赏佳作,问候秋安!at:2013年08月23日 晚上9:19

东洲一道泉-回复谢谢来访,问候朋友! at:2013年08月24日 早上8:27

文清-评论

宁静的夜晚,我和天上的星星一起说句“晚安”,带你进入美妙的梦境,进入甜美的梦乡!晚安,好梦!at:2013年08月23日 晚上10:13

东洲一道泉-回复谢谢文清,问候老师! at:2013年08月24日 早上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