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古称“七夕”,俗称“乞巧节”。据《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牛郎织女在偶然的邂逅之后互生爱慕之情而私定终身,但遭到王母娘娘的反对,罚其分居银河两岸不得相见。
一群喜鹊,见牛郎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深受感动,她们集合在一起,在银河上相互攀援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相会”的成语便由此而来。无奈王母娘娘只许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见一次,其余时间一律不准。于是,每年的七月七日,世上所有的喜鹊都来搭桥,他们用翅膀相互连接,疏密有致,像个葡萄架。因此,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七夕之夜,在静静的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
据说在周代的民歌里就有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记载,春秋时期故事日趋完美,及至汉代,有人把故事整理成民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古代对这一节日相当重视,七夕之夜,人们先祭祀牛郎织女两星,然后姑娘们开始乞巧。有的地方用七根针和五彩丝线,望月穿针,谁穿得快,乞得的巧就多。有的地方在桌上放置一盆水,水里浸着瓜果,姑娘们拿着镜子把夜晚的月光或者灯光反射到瓜果上,谁先映到,谁先得巧。这些习俗,都是希望年轻的姑娘们心灵手巧,将来找个好婆家,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的家乡有句谚语:“七月七,弄点烤吃吃。”这种东西由两爿面片合成,经过油炸,中间便鼓起来,显得很饱满,这里含有美满的意思。这个“烤”字,我想该是“巧”的谐音吧。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