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曾以笔名“草居士”、“李之江”、“田青”笔名发表与各大网站、论坛,版权所有。
【其一】《而今的语文学》
而今的语文学应以大众——即人民的标准来衡量,来定夺。
语文的学习应是通俗化的、大众化的,而并非学术性的、庸俗化的。但语文学习的考核,却也并不妨碍这语文的通俗性。
书乃活读之物也,故大众语文的考核也应“活”。所以我觉得当下的语文学习 还是比较活学活用的。其“活”在:
其一,出题的活,题目的五花八门自然是活的。
其二,赏析的活,赏词赏句,理解更深。
其三,考核的活,知识之运用,其他题目之各方面,自然也全部都是活学活用。
由此看来,而今的语文学说模式并不僵化,完全可以活学活用,不至于读死书。
还是那句话,与文学应以大众为主,现今的模式可能有僵化之弊,但切不可以偏概全。
【其二】《谈谈语文的弊端》
一立下这标题,我想又会有哪位“君子”来骂我是“语文狗”啦。
但目前的争论持续了这么久,如果连语文是什么都搞不清楚,那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大家晓得,当今语文教学模式有僵化之趋势,这倒是真的。但现在却有些先生仿佛是深受其害,要站起来反抗了。不仅是要反抗,就连别人的评论,也看不顺眼。我不过说我对语文教育模式的感触尚不深刻,说了几句话,就不幸罹难,遭到了一顿乱砍乱杀,还要给你戴上大帽子。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就好像黑板上的白点,还请各位“先生”切勿看见了这黑板上的白点不放要知道,这白点后面,还有一块大大的黑板呢!
8月10日
【其三】《经典与名家的关系》
我真不懂这个问题有何纠结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经典可能由名家产生,也有可能不由名家产生。名家不一定是经典的作者。
但经典是智者的声音,是经过时间洗礼过的东西。经典方是最有耐力的、是最耐读的、最应用心读的东西。
我们读书,应该阅读书中读的到的东西,更应读到书中没有的东西,如果连最基本的书本上有的东西都读不出来,那什么都无从谈起。
8月9日
【其四】《莫言是人渣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常在贴吧里看见有人骂莫言是人渣、败类,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一问:“莫言是人渣吗?”
或许有时,中国的读者在看多了外国的小说之后,不免有一种排华的情绪,就好像自己的儿子,看见了在街上的美女,把老子都给忘了,这是一个道理。
现在的“评论家”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喜新厌旧,喜欢新的东西而忘记了咱的老本,还硬说要把我们和老祖宗分割开来,没有一点儿关系。吃着碗里的忘了锅里的,这实在是中国现今文艺界的一大悲哀。
当然,这锅里的食物,我们也要精挑细选,不能一口吞,一口吞的,是呆子。
但是现状呢?中国人不仅把锅里的东西忘掉,更把碗里的东西给忘掉了,于是就对着真正对民族有过贡献的人,骂起“人渣”来了。
【其五】《文学的源流》
经典与新文学的关系是不能截断的,没有经典就没有新文学。
你难道能说汉魏南北朝的文学对于隋唐时期的文学就没有一点影响?你难道能说唐诗对于宋词就没有一点影响?你难道能说宋词对于元曲就没有一点影响?你难道能说明清小说对于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一点影响?
没有汉魏文章就没有隋唐韵味;没有唐诗就没有宋词的繁荣,没有宋词就没有元曲的昌盛,没有明清小说就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启蒙。
中国历代文学,皆源自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就做社会生活。
-全文完-
▷ 进入田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