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屯堡:聆听远古的声音
声宏紫阁
多年前,曾喝过一种酒叫“平坝酒”,产地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时至今日,对平坝的了解仅仅如此而已。2005年金秋的贵州之行,让我触摸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平坝,我知道了平坝不仅是酒乡,它的臂弯还拥着一些比酒更有味道的村寨——屯堡村寨。600年前形成的三百多个自然村寨,点缀在以安顺市为中心的大山褶皱里,星罗棋布,绵延百里。屯堡村寨依然保存着大明朝屯军文化的影子,居住在这里的“屯堡人”任岁月更迭,执拗地操守着明代江南汉族的习俗。当我走进神秘的“天龙屯堡”古镇时,感觉就象穿越了时空隧道,恍如回到了600年前的明朝乡野。
大明遗风看屯堡
说到屯堡不能不提朱元璋,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为一统天下,稳定政局,发动了多次“平滇”战争。洪武十四年,朱皇帝决心扫平踞守在云南不肯臣服的元朝梁王。他封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调动了三十万江南大军从云南的原溪和湖南的沅州进入贵州,史称“调北征南”。在征战期间,明军每攻克一处,就留下一部分兵士驻守,“征南”与“镇南”二事并举。在贵州的征南军队主要驻留安顺一带,他们屯军的地方被称为哨、卫、铺、堡、屯等。这批江南水乡汉族移民的到来,对贵州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南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民间文化以及一部分典型的随军文化与贵州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独树一帜的“屯堡文化”。
汽车停在天龙屯堡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寨门,石头垒砌的大门洞上是八脚木楼,尖顶上铺着贵州山区常见的灰白色石片,其古朴如武侠影片中看到的寨门。匾牌上书“天龙屯堡”四个大字,无疑便是古镇的名片了。脚步踏进这宽敞的寨门,你就会发现,屯堡妇女们清一色地穿着浅蓝色宽衣大袖的右开襟长袍,衣领和袍袖镶饰绣花边,前绑围腰,腰系色彩斑斓的丝绸腰带,脚着尖头绣花鞋,头盘凤头结,透着大明朝江南汉族女子的风韵。百年前,日本一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考察贵州后,他的游记是这样记述屯堡人的,“处于偏僻之地,难以接触到新的文化,依然保留明代江南的民俗,原原本本的头饰发型……”古镇的建筑同样别具一格,房屋全部采用贵州山区的石灰岩薄层进行建造,出于军事考虑,石头房上了望孔、刀枪眼密布,易守难攻。站在高处鸟瞰古镇,石头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极有韵律感。“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屯堡寨中,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下踩的仍然是石头,这古镇,简直就是一座石头博物馆。
穿行在古镇里仿佛走进一副风情画卷中,处处新鲜,移步亦景。屯堡驿茶、银匠世家、地戏表演、小桥流水、长袍大袖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在挂有银匠世家幌子的老店前,我和身着屯堡服饰的导游留了影。于是,古老的屯堡就永久地印在我记忆的底片里,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就会飘向遥远而又古朴的天龙屯堡……
地戏的韵味
“地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也是天龙屯堡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地方之一。在古镇里,你想欣赏“地戏”,根本不需要导游引领,只要循着“咚咚镪镪”的锣鼓声照直走就是了,屯堡人为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每天都在专门的场院为游客演出。“地戏”表演是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大院内,正面为一座两层木楼,楼前是只容下两个人木制吊脚楼,用蓝布罩顶,用于锣鼓伴奏。右侧的墙壁上挂的是形形色色的傩面具,墙下一排兵器架,插挂着刀枪剑戟斧钺勾叉之类的武打道具。场中央五六个表演者首蒙青布,腰围战裙,背插雉尾和背旗,戴假面具于额前,手执各式兵器且唱且舞,战的正酣,一招一式勇武刚烈。左侧的走廊上已经坐了许多到这里寻古的游客,他们起劲地为演员喝彩。我们来的时候不巧赶上尾声,热情的游客告诉我们,正在上演的剧目叫《精忠岳飞》。我想,在屯堡能看到这么古老的戏种已经够幸运的了,即使是片段,也可以称的上大饱眼福了。“地戏”是屯堡人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古老戏种,俗称“跳神”,盛行于屯堡村寨,集演戏、祭祀、娱乐于一体。由历代移民带到贵州,多为武戏,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地戏与戎军屯田紧密相连的脉络。从军傩到地戏,屯堡人把这一古老戏种传承了600年,它寄托了屯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出演出场地,我们来到一家制作傩戏面具的匠人那里,三五个能工巧匠正在用斧、凿、刻刀精心雕琢着形态各异的面具,匠人说一个面具成品要经过截材、剖半、出坯、精磨、上彩和装饰等多道工序。在他们旁边是一家旅游工艺品小店,店里多为大小不一的傩戏面具,兼杂些蜡染、围裙等纪念品。女店主见我们来了,自然笑脸相迎,推荐我们买面具做留念,她说,面具有驱邪辟邪和对人保护的神灵作用。小店里的面具的确很精致,很可爱,让人心生欢喜,于是同伴们纷纷解囊。我选中了一个比较大的、而且面目狰狞的带上,据说,越恐怖的面具越灵验,我信了。尽管一路还要抱着它,我却没有感觉出有什么不方便。这面具被我挂在客厅里,它的神灵作用我不大感兴趣,只是觉得它很艺术。
醉在屯堡食坊
散淡地漫步在幽回曲折的石头街巷,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安排在寨中就餐。天龙屯堡已经被旅游化了,这里有专供游客用餐的屯堡食坊,高大的门楼飞檐翘角、油漆剥落殆尽,裸露着浅黄色的木纹,似乎诉说着历经风雨的沧桑。宽敞的大院内石桌石凳皆被清水冲刷过,给人以洁净的感觉。古色古香的餐厅里八仙桌、长条凳造成一种怀旧的氛围。屯堡的饮食还是很有特点的,寨民们用自家酿的米酒、自家饲养的猪、天然的山菜款待来客,尤其那道名叫带皮仔牛肉的特色菜,食过后余香满口,它是屯堡人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一道古老名菜。相传当年屯堡人的祖先在迁徙的时候,跋涉万水千山,时常断粮,无奈才想到宰杀耕牛充饥,由于壮年耕牛用来耕种,人们舍不得宰杀,就拿那些小牛充饥,小牛的肉嫩、皮薄、口感好,再加上厨师精心烹制,就这样,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就流传下来,成为屯堡人的招牌菜。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食辣,是屯堡人的饮食习性。屯堡鸡辣子是我们在这里品尝到的又一道特色菜。屯堡鸡辣子选的是当地散养的土鸡,辣子也是本地上好的红辣椒。鸡肉切成丁块入锅,以菜子油炒熟捞出,将煮过的辣椒放入石臼中捣成糍粑状再用花椒油炒,糍粑辣子与鸡块混炒后,与猪蹄炖成的油冻一起煮。热气腾腾的屯堡鸡辣子端上桌,香气四溢,让人食欲大增。为我们上菜的依然是长袍大袖的屯堡女子。粗瓷大碗、农家菜肴透着亲切。品几口屯堡菜,酌几杯屯堡酒,竟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全文完-
▷ 进入声宏紫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