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定力深厚,看透世间万物并拥有了一颗淡定的心,喜欢那种安然稳妥的生活,一些波折、跌岩起伏的变化似乎已经打动不了他们的心,似乎在心理和身体上也都已无力承受,人的心气神儿渐渐地在走下坡路,木讷、单调的内核已经成了生活的轨迹,从脸上也越来越找不到生动的表情,一种外在的收敛仿佛跟不上时代的强音而被世界遗弃,内心深处的孤独像一道道刻在脸上的皱纹由内而外溢了出来,越发显得孤老无依,人就这样落魄了下来,悲哉。
特别是那些退了休的一些人们,因为他们正走在离变化越来越远的道路上,离社会也越来越远了。脱离了社会生活,自己的生活天地就变得狭小起来,他们与社会的链接脱节,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一旦失去,仿佛冻结了自己的一半大脑,一半的身体也跟着僵硬起来,行走的步伐也就蹒跚了起来,生活的情趣再也荡不起一丝的涟漪。唱歌是为了锻炼肺活量,书写毛笔字都变成了一种身心综合的锻炼……一切娱乐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身体健康。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等退休了才有大量的时间好好享受生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真到了那个时候,人对很多事情都会索然无味,把年轻时最向往的娱乐都变成了锻炼身体必须做的一项任务,这就是同一个行为里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人,老了,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没有办法,这是谁也违反不了的客观规律。虽然生命的规律不可抗拒,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减缓老之将至的速度?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变化向生命注入一些鲜活的血液,让生命更加生动起来,而不是在孤老愁苦的状态下慢慢地死去?我隐隐地感到生命里诸多的消退都在拉我下水,我必须挺起生命的帆破浪前行,我必须出来感受一些我未曾感受过的事物或者重新界定一些我一直在感受着的事物,使血液重新沸腾起来,让内心发生碰撞,主动寻找一些机会让生命出现诸多色彩来打破这一向下的趋势。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对那些老态龙钟的人感到好奇,看到他们满身枯树皮的样子,皱褶的脸,暴筋突起的双手,就忍不住地想去问问他们身体痛不痛。真的也曾悄悄地问过自己身边那些熟悉的老人,看着他们蹒跚踯躅、紧锁眉头的样子仿佛身体里有一万条鞭子在抽打他们,回答却是否定的,除非有病,那是另当别论。我现在终于明白,身体的变化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的缓慢程度让你察觉不到大的动荡。不管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都是长期的渐变而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接受过来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也告诉很多有慢性病或者不良习惯的朋友:“你们用了多长时间得上了一种慢性疾病或者养成的不良习惯,你就得用多长时间来纠正它,甚至有些病一旦得上了,就永远也治不好,你只能靠药物或中药调理来保持住不要向更坏的方面发展。”
本着这样的一个初衷想写一则生活中日常的故事献给那些将要老去的和已经老去的人们,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变化也可以拥有一个快乐的老年。
跟宁静约好晚上去唱歌的。
下了班急匆匆的往家赶,桃园路上的斜坡塞满了行车。一辆一辆光洁的小卧车像乌龟匍匐在路面上,窥视着每一个缝隙,一步一步地往上挪。估计这会车里面的人看着行人快于他们的行速正捶胸顿足地后悔开车出来被堵在这的悲惨情形呢。
紧赶慢赶也还是8点才进门,换上拖鞋和随意的短衣短裤,把长发挽成一团用发卡夹住,把脸上的淡妆洗净,扑上爽肤水,一下子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把束缚了一天的外表卸下来袒露宽松的自己仿若脱兔般行动自如,不用再像在单位正襟危坐只能面对电脑的样子了。只有一个小时啊,一堆的事在脑子里转悠,寻思着看哪几件事配合着干才最省时。
米淘干净泡上,又烧上等宝宝放学回来洗用的水,然后迅速地从冰箱里挑选出要抄的蔬菜,理好,洗好,切好,装盘。抬头望一眼窗外夕阳西下的天空,在略高出地平线的云层里泛出一片淡淡的如薄纱般的红晕,满天的辉光祥和的泛出宁静的色彩,天上的片片云羽静若处子,纹丝不动地衬托出天空蓝色的底蕴。
剥蒜是最费时了,北方的夏季,干燥、炎热,买回来的蒜没放两天,蒜皮就干在上面了,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我干脆就把蒜的头一节连皮带梗齐刀切去,切面上就可以分撕下蒜皮来,这样剥就快多了。买回来的姜一次用不完,放冰箱里容易长毛,放在冰箱外面容易干缩,从朋友那里得到保存姜的好办法,把它插在花盆的土里,不用管它,花土干了该浇水浇水,一样的对待,可以保鲜半个月,作为女主人,这些生活小常识要关注,往往可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巧妙办法的应用还能显示女主人的聪明灵秀。
葱姜蒜、西红柿、辣椒洗净、切片、装盘,我基本上就是用这些蔬菜做调料,色泽、味道都很好,该起锅时也就是放一点点盐和鸡精而已。夏季对于北方的人来说是多吃蔬菜的最好季节,因为城市周边也可以开拓很多菜地,虽然菜价昂贵的比冬天菜价也低不了多少,但种类多,可以吃到各类蔬菜,而到了冬天,北方的土地不说冰冻三尺,也冰冻一尺了吧,只能靠内地输送或仅有的大棚蔬菜供应而已,稀少的可怜,很多时候都配一些干菜、肉类来吃。
两菜一汤,有时候配上煮水虾或香肠或烤肉或蛋之类的荤菜和米饭就齐齐地端上了桌子,蔬菜炒的色泽鲜亮而多汁,一看就有胃口,每次都忍不住吃很多,眼看着身材变得奇异起来,该胖的不胖,该瘦的不瘦,快像一个直立起来的两头尖中间鼓的尜尜,况且我又喜欢门清,盘盘光,如果大家都把盘子吃了个底朝天,我就非常开心,一、证明我菜炒的好吃,比较有成就感,下一顿我就会更用心地去做。二、有了剩菜挪到下顿我就没心好好做了,就会随便炒一个菜,和剩菜一搭凑合着吃了。三、那种全部吃光一摞盘子一摞碗刷起来很爽。我也喜欢冰箱保鲜室空空的感觉,可以第二天重新充填些新鲜的东西放进去。
从一进门到做饭到吃完到收拾完,我就像个机器人,动作麻利的不得了,就是这样也超出一个小时了。宁静的电话不断地打进来:“快来呀,已经开始唱了。”我急忙应着:“哦,就来。”“你到底在忙什么呢?”我告诉她还有最后一道工序把碗刷碗就ok了,我从来不喜欢把碗泡在池子里,等过了时候再刷,必须把厨房弄干净了才肯出来。一起唱歌的朋友们很不理解我,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不是上大学就是去工作了,就两口人在家,该简化的就简化,哪那么多复杂等着费心思,年龄大了,运动量减少了,消化系统变慢了,吃的多就意味着在体内积存热量、积存脂肪,到头来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体型变得难看不说,也并不意味着健康。他们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晚饭还做的那么正式?最多熬点营养粥就点咸菜就打发了,留点时间出去散步把心情放空,或锻炼身体微微出汗排毒,回来后吃些水果、干果、牛奶等热量就足够了,营养还全面。
呵呵,我告诉宁静:“我见不得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宝宝又被我弄到家里来养了,为了孩子也得好好做饭啊。”他们无语了,累了大半生了,总有自己得闲的时候吧,她们骂我一副贱骨头,穷操心的命。他们骂我把别人的命运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别人还不当回事。她们总是劝诫我儿孙自有儿孙福,嫌我管的太宽了,把自己累散架了家里人有谁能得好?一帮子朋友们心疼我从来不会享受生活,并硬生生地告诉我:“你自己的好也就是家人的好。”哎~真是百口莫辩,难道我不清楚吗?我脑子进水了吗?我有自虐症吗?这一切一切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推动我:那就是孩子还小,还有一辈子的路要走,他们要掌握走向人生旅途的武器,手无寸铁,将来如何去混江湖,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一生,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最重要,那为什么不去引导孩子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呢?我们走过的弯路就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更何况一个家族的兴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管兴旺不兴旺,我至少希望下一代人都有知识有文化,做一个有素质有品位的人,做一个生活有意义的人啊,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好处,我想,这件事是我最值得去做的,我们的肩膀上站立的都是一个个小巨人啊,他们的将来规划的好、引导的好,就会有一个辉煌的前程,因为劳累,我身体不好,很多朋友怎么劝,我都没听,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希望下一代比我们过的更有意义、更幸福。
一切收拾停当,我急急忙忙来到了活动室,宁静把歌本递给我,我坐在他们一排中的末尾,安定了下来,尽量让心思从俗事中走出来。对面的老师专注地倾听我们唱歌,发现不对的地方就会叫停下来及时纠正,他打着拍子领着我们复习着前面唱熟的歌曲。虽然我是第一次来,但本子上的歌曲基都本上会唱,大都是红歌,就是不会唱,唱两遍也会了,我们小时候生长在红旗下,是在红歌的熏陶下长大的,怎么说旋律也是熟悉的。
我们翻着歌篇,一首一首地唱下去,老师鼓励着,让我们大胆地唱出来,让我们深情并茂地唱出来,唱出歌词的意境和音乐的美妙,唱着唱着我们就真的投入了,驱散了一切杂念,心中只有歌声。唱的我们激情四溢、面部红润。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唱歌了,仿佛长久储存在心里的流线美都乘机脱口而出,让自己都惊着声音能够这么婉转动人了。大千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委婉、柔媚的,有高昂、激越的,有忧伤、阴郁的,有豪放、粗狂的,有清丽、婉约的……这一切述说不完的个性特征都可以从纵多优美的音乐里体现,也可以从纷繁的文字里体现,这就是很多人都热爱音乐和文学的原因之一,文学是有难度的,需要上升到美的层面和想象的空间,真正的好文字也在少数,但表达心情的文字比比皆是,从众多的纯文学论坛就可以看出,人们需要通过文字抒发情感,而不仅仅只有想当一个作家的梦,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写的。而音乐是大众的,再不会的也能哼哼两句。不管怎么说,人们是需要文艺和音乐的,文艺和音乐在很多时候都是释放内心向往美的一个窗口。
这是一位让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他每周两次免费为大家指导唱歌,他不但酷爱音乐,也喜欢当业余演员,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他就饰演过一个角色。瘦瘦高高的个子,嘴角两沿有着很深的沟壑,深深的眼睛嵌在浓浓的眉毛之下,咋一看,有些像电影《英雄儿女》王芳的亲生父亲王东。这位老师能够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出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为了表现音乐的宽广,时而突出唇齿,时而挑高眉宇,时而音色洪亮,时而嗓子里发出流水一般的音乐缓缓地流淌。他一手拿着歌篇,一手打着拍子,脚也点着节拍,浑身上下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就单单看着老师也能激发出唱歌的情绪。我上了第一节课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课堂,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对音乐的热情。我喜欢看到热情的人,能够传递给我一种力量,迸发出生活的快乐!
老师通过我们唱的每一首歌曲不停地讲解着音乐的知识、唱法以及歌曲的内涵,还不断地用诙谐的语言和学着我们的腔调来点播我们唱的不对的地方,在学唱歌的同时大家也很快乐。我们这个团队懒懒散散的,大家只把它当着茶余饭后的消遣和娱乐,不管老师教上多少遍,都没有多少进步。音准、拍节、轻重、力度总是达不到要求,老师按专业的水准不厌其烦地一次一次地纠正,我真是佩服老师的耐受力。因为大家的不认真、不上进,不约束自己,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老师就是费再大的力气也没有多少效果,连我这么爱这个课堂的人也因为杂事在身缺了好多次课,渐渐地老师也失去了信心,最终也是因为老师的父亲生病的缘由而终止了这项活动,现在想想真是太可惜了,再想有这样的好事已经不可能了。就是因为没有珍惜,才觉得对老师很愧疚,对自己也很愧疚。写出这样的文字也是为了怀念老师的课堂,也是为了警醒自己要珍惜遇到的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让生命蓬勃的机会。
老师就是教这么烂的我们,也曾自豪地说:“就是这种不正规的活动,我也带出了几个唱的非常出色的学生。”我相信老师说的,他是用了全身心的投入,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十分认真的态度在教啊,我现在好怀念老师教我们唱歌的日子,想一想都觉得热情洋溢。
人一旦融入到音乐当中,就有一种美妙的精神支撑着快乐的情绪,那段时间自己被融入到音乐的生活状态中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仿若昨日,那美妙的时光已经化作一段回忆,如流水一般从眼前经过,每每回想起来,就会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一种微笑漾在脸上。还清楚地记得,只上了两堂课,我就把老师教的歌曲全部从网上搜出来,一有空就反复地回放,一遍一遍地听唱,把歌词抄写在一些小纸片上,在上下班的路上和在入睡前都会去反复地记忆,很快这些歌词都被我记的烂熟了,再去活动室唱歌,就能合着歌本去唱。音乐原来可以这样迷住我。在音乐里,我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或悲切、或思乡、或欣喜、或畅怀、或激进、或怀古……在音乐里,我可以体验声音的流转,蜿蜒如山脉、曲折如水流,“凭阑空有惜春心,一曲情多少。”
现在想想自己被当时的音乐感染出来的热情就感到幸福。还清楚地记得,从上了第一堂音乐课回来,情绪就处在亢奋当中,一回到家,自己就伸开双臂做一种夸张的动作引吭高歌,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这样,引得家人爆笑不断。我确实被一种新鲜的感觉所左右,不由自主地就想手舞足蹈、呼声欲出。觉得人竟然可以是这么的舒畅,竟然可以毫无保留的把声音全部释放出来,一种很奇妙的感觉遍布全身,像个陀螺不由自主的旋转了起来,可以说是被音乐所控制。“幽坊几曲引深杯,床前十书老。”
简简单单的几首歌曲,就能让我这样如痴如迷般陶醉其间,常年把自己放在俗世俗物的一种状态中,已经生锈。就是因为这些简简单单的歌曲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唤醒了一些本质上就能够拥有的东西,唤醒了自己而不应长久地封属于那种惯常的生活,人应该有点变化而让生活常新,这才是生命的本质,生命需要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有时候音乐也是唤醒生活的一个最强音,就如同旅行一样,在熟悉的环境里呆的久了,感觉像呆在笼子里一样,就那么大点的空间,转过身来是它,背过身来还是它,看惯了东西,千篇一律,做贯了的事情,枯燥而乏味,没有一点新意,渐渐地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每天按部就班地活着,就那么活着,好没意思啊。生活出现的一点点变化都令我欣喜,特别是旅行,想着办法突围出去了,天地就变得那么高远、那么阔大无边,心也变得大了,会随着外界的事物而游历,一种雀跃的欢快滋生于心,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悄悄从降落的低谷爬升到地面氤氲开来,仿佛一切在瞬间就有了生气,就是一些不同寻常的日子才让我们深刻地记住了它。电影《杜拉拉之似水年华》演绎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杜拉拉无论是职场生活还是爱情生活都经历了太多的变数,无数的打击与挫折却让她愈战愈勇,在痛苦的同时也品尝了诸多的快乐,战胜困难的体验都成了她宝贵的资本和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价码,作为一个人,是靠各种挫折不断地突破自己而使自己变得丰富起来逐渐上升到一个高度的过程才是人过的最有意义的一种生活。杜拉拉的闺蜜过着和她完全相反的生活,找了一个有钱的老公,再也不愿意在职场上受气,最后沦落到注意力全部放在老公身上而让老公无力承受最后演变成无法沟通一见面就争吵的地步,只能靠逛逛街大把花钱来打发无聊的生活,差不多到了奔溃的边缘,最后还是朋友杜拉拉帮她走出这样的困境而扭转乾坤的。当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切不再为生活打拼的时候,不在有动力向前走的时候,他的生活就走到了尽头,她会为没有付出努力而得到的一切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不管拥有了再多都应该常备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应该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让生命常新,这才是最重要的。
完稿于2013年7月30日
-全文完-
▷ 进入流水宛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