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一位同事谈起他去国外学习的女儿,滔滔不绝。这位同事说,他女儿去北欧的一所大学学习一年,他和女儿通电话时叮咛说,要注意几点:一是把身体搞好,这是好学习生活的本钱;二要和老师同学搞好协作关系,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三要借学习之余到附近看看,不要回家来问什么都不知道……这位同事不愧为当领导的,对孩子的出国学习的叮咛都说在点子上。作为 一个正在学习知识的大学生、研究生,应该处处留心注意学习各种社会的自然的文化科学知识。
这位同事对孩子说的一二点无疑重要,第三点 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我觉得,一个年轻人到一所城市求学,不能只是在学校学习,就应该在学习之余走出学校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这也是学习。特别是那些标志着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名片”式的历史建筑、风景名胜,更应该去了解、去学习。比如说,一个广州的青年来西安学习,就应该课余去参观大雁塔、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古城墙、碑林等人文景点。再有时间也可以去了解陕西的秦腔、碗碗腔、羊肉泡等民俗文化。正因为如此,我对在湖南长长沙一大学读研的女儿说,你有时间和同学去韶山看看,韶山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在湘潭县(如今是湘潭市),但是,女儿却一直未去,她说,去张家界、凤凰可以,好像大家对韶山不是很感兴趣,去的人很少。她说,她会借时间去一次的。这让我大惑不解,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对什么感兴趣?游山玩水与自然亲近,固然心情舒畅,也增长知识,但人文景观跟更应该去看,那儿有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需要我们去掌握。我想,大学生对韶山不感兴趣,一来可能有些人看过一次,觉得不过是红色旅游罢了;二来有些人根本没有去过,只是对毛泽东没正确认识,缺乏我辈对毛泽东老一辈开国领袖的感情,再加上韶山毕竟不是风景名胜。但是我要说,作为文化历史景观的价值,韶山在中国是没有第二个名人故乡和故居所能代替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和世界名人,他的影响也是无人能所代替的。新一代年轻人,对毛泽东缺乏感情和认识,可能与近20年中国一些人的“去毛化”“非毛化”舆论导向有关。但是,我仍然认为,作为在湖南求学的外地大学生、研究生,除了参观有名的岳麓书院、长沙马王堆历史博物馆外,还是有必要去韶山走一走,看一看。
理由一,韶山在中国的版图上,可能是目前参观人数最多的名人故居,不光中国历届的的一些中央领导人、政府官员和老百姓工农兵学商男女老少到这里参观,世界各国五大洲的各国政要朋友都不远万里来这里参观,韶山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外国人都来“朝圣”,作为中国人岂能“忘祖”。理由二,来这里参观,对青年人是一次很好的自觉的理想教育、信仰教育。站在毛泽东故居前,你可能思考,这十多间不起眼的农舍里,何以能走出一个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人物?一个农家子弟何以能从一个穷山村走出,最后成为带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世界伟人?一个中国诗人曾经站在毛泽东小时游泳过的池塘感慨地说:“毛主[xi]小时是在家门前这池塘游水,青年时是在湘江游泳,晚年是在长江游泳。”没有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理想,怎么能从戏水小池塘走向搏击长江?理由三,韶山也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和毛泽东相连的故事,毛泽东故居里所挂的十多张亲人的照片,那都是中国现代波澜壮阔革命史的缩影,一张床,一片瓦,都写着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毛氏宗祠”,现在的年轻人不只是干什么的,毛泽东在青年时写下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讲到,封建社会中国农民脖子上勒有三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如果是妇女还有一条绳索那就是“夫权”。族权的力量有多大?如果你看了电影《白鹿原》里族长带领全族人处置白孝文和田小娥,你或许有那么一点粗浅的认识。来韶山参观,可以了解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其四、到韶山来,顺便可以参观滴水洞,滴水洞是毛泽东的别墅,也就是在毛泽东1966年致江青那封有名的信里称作“西方的一个山洞”的地方,这里除了自然风景之外,或许还有一些神秘之处。总之韶山有文化,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近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看一看呢?
在中国,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记得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里的一段情节,就是“我” 见到了“豆腐西施” 杨二嫂,愕然不认识了,杨二嫂对他现出“不平” 和“鄙夷”的神色,“ 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似的”。 我想发问:我们现代的大学生不太关注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是不是有些崇洋媚外的倾向?如今的年轻人究竟对民族伟人毛泽东了解多少呢? 一般常识性的东西——比如毛泽东是哪里人?生于那年那月,卒于何年何月?毛泽东思想精髓是什么?等等问题,究竟掌握 多少呢?《毛泽东传》有多少人读过呢?会不会在外国人面前被嗤笑为“中国人竟不知道毛泽东”呢?我希望我的忧虑不要成为现实。
2013、5、23
-全文完-
▷ 进入守拙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