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就像空间一样,如果不是刨根问底儿,好像谁都知道指的是什么;一旦“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恐怕一下子谁也很难说清楚。正如古罗马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中所写的那样:“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闲暇时翻阅昔日写下的“读书读报笔记”,无意间发现,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时间作出不同的解读。如果将这些不同的解读拿来放在一块去欣赏,时间这个概念就如同五光十色的珠贝一样在眼前闪闪发光……
“说过的话,开弓的箭,流失的时光不复还。”在民间俗语中,时间与“说出去的话”、“射出去的箭”并列,被列入世上“三不回头”之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孔夫子看来,时间如同滔滔东去的河水,昼夜奔流,永不停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梁?萧绎《纂要》)在南朝梁元帝萧绎看来,时间可操可控,关键在要善于抓住时机,趁早动手,打好基础。
在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看来,“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物去取证(事事物物)。从日月来去,从草木枯荣,从生命存亡找证据。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以为时间作注解,事件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
在诗人顾城的眼里,时间是有声的。他在《倾听时间》一诗中写道:“我喜欢靠着树静听,听时间在木纹中行走……”
而在大科学家牛顿的理论里,时间的概念又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常数。他说:被称为“绝对的、真正的或数学的时间本身,以及由于其内在的本性,总是不变地流逝着,与任何外界无关地流逝着,按另一种说法可称之为持续性。”
然而,距牛顿说这番话三百年之后,“绝对时间的平稳”这个好像永恒不变的“真理”却被爱因斯坦的超凡思辨给予了断然否定。爱因斯坦断言:“古老的关于基本上不变的、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的将来宇宙观念,开始为运动的、膨胀的并且看来是从一个有限的过去并将在有限的将来终结的宇宙观念所取代。”从此,时间走进了相对论的世界,光速又成了永恒不变的常数,一光年大约等于9460800000000公里。在光速的丈量下,时间可以像橡皮筋一样伸缩。
直到今天为止,人们对时间的变慢或停止状态虽然并未真正感受过,但并不妨碍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如今,科学界又有人对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口气就像当年爱因斯坦否定牛顿理论那样坚定。
“能无限延续下去的同一运动称为均匀运动。取代这种运动中的一个与其他运动作比较,它就被称作时间。”这就是洛巴切夫斯基为时间所作的最符合人们直观感觉概念和定义。
星转斗移,不舍昼夜,四季交替,沧海桑田。正是这些近似均匀运动的空间变化,构成了人们关于时间的印象。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在这四维度中,只有时间是不可逆转的,它永远向前。如果非要回头观望时间的背影,也许后人只能看到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历史。
来也无声,去也无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无踪,去也无踪。平平淡淡,干干净净,安安宁宁,陪伴每一分钟,珍惜每一分钟,善待每一分钟,享受每一分钟。这就是俗人老夫眼中的时间概念和对待时间的态度……
2013年7月28日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