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跑
声宏紫阁
在家乡赵州,长着土黄色皮毛的野兔,有个极有趣的绰号叫“跑儿”,老乡铁凝就曾在在《笨花》中写道,“卧儿”指的是正在安生着的兔子;“跑儿”是指奔跑着的兔子。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种叫法,觉得能给野兔起这个绰号的人,充满了民间的智慧。你看,在庄稼地里的掏个窝便能生存的野兔,反应极其灵敏,而且奔跑起来如箭矢般迅疾,除了叫它“跑儿”,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形象更贴切的叫法。
幼时,每到寒冬腊月,北风刺骨。大冬天里天黑得又早,到了家家户户吃晚饭时,大街里只剩下昏黄的路灯亮着,街头极少有人走动。这个时候,就有乡村来的男人进城卖卤煮兔,卖兔肉驮着食箩、食箩里装着七八只刚出锅的卤煮兔,卤煮兔团着身、弓着腰,形状像极了硕大的红虾。食箩里自然少不了一杆秤,秤盘、秤砣和秤杆都油的发亮。卖卤煮“跑儿”的戴着大厨那样的白帽、棉衣外套白围裙看上去很卫生的样子,无目的地沿街游走着,走几步就会吆喝几声叫“跑肉——,跑肉——。”人们听到吆喝声就知道卖卤煮兔的来了。那时候,平常人家舍不得买整只的兔子吃,卤煮兔是可以分部位卖的,比如,兔头、前后腿、躯干、兔肝等等,什么部位什么价,我有一个姨哥,长我十几岁,他小的时候,就常常买兔头吃。那时候,兔头最不受欢迎,还便宜,一个才卖五分钱。兔头的肉不是很多但很入味,兔舌、兔腮、兔脸啃完,再吮脑花。姨哥说兔腮和脑花最好吃,腮肉厚实味足,脑花嫩滑鲜香。当年充其量只配打牙祭的兔头,如今已经来了个华丽转身,南方一城市将其打造成一道名小吃,成为小资们宠爱的零食,还有了连锁专卖店。价格也由五分钱飙涨到了五块钱一个,已经是那个时候半只卤煮兔的价钱了。扯远了,咱接着再聊卖卤煮“跑儿”的,要是赶对付谁家里摆酒场,他才会卖出去整只的兔。更多的卤煮兔都卖给了晚上在机关加班的那些挣工资的人们。还是在80年代初,我已经到邮电局参加工作了,每年年终都要给上级报刊发行局,汇总上报第二年报刊的发行份数,还要为投递人员制新的投递表。一鏖战就是半宿,夜深人静的时候,街头还能听到拖着长腔的叫卖声“跑肉——”,这时,大伙就凑点钱,出去买一只来吃。那时候,还没有控制枪械,都是乡下人用火药枪打的野兔,一不小心嘴里就让铁砂子硌了牙,由于枪打的野兔卤煮时没能及时放血,所以煮出的兔肉是暗红色的,买回来的卤煮兔,使手一撕,交织着各种作料香味和肉的香气顺着指尖流出,瞬间弥漫了整个小屋。上了岁数的老师傅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传授着煮肉的常识:“香吧,煮兔要放白芷丁香肉蔻良姜、花椒大料小茴香等十来种中药材和作料,也叫十三香,作料放不全,肉就不好吃。”一边撕着几个人围拢一起下手吃着,全不讲斯文,兔的腹腔里是汤汁凝成的凉冻,滋味尤甚兔肉,当然就不会被人们放过。围炉啖兔的日子,让我回味至今。
调离邮电局后,我还有一次吃卤煮兔的经历。城南瓜家庄村有一姓魏的同学,平时喜欢养犬,喂养了一只擅长抓野兔的猎犬,品种我说不上来了。有一年下大雪,他就带着爱犬进了雪地,猎犬的功夫果然了得,不到半日就捕获到两只野兔。回家将野兔开剥之后,下好材料焖煮进锅。接着老同学就打来电话,邀请我品尝野味。不知是烹制方法不当,还是这么多年我的口味有变,直到散席也没用找到留在当年记忆里的味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街头一小饭店见到“刘记卤煮跑儿”字样。一打问,饭店老板言“刘记卤煮跑儿”是他拿手的一道招牌菜。他选用的食材为三斤左右的家兔,是因为野兔已很难采购到了。开剥干净之后,将前腿与兔头捆绑、后退与肚皮捆绑整形,取20几味作料和中药腌渍5小时以上,然后将七八只整兔一一码放到锅中,炒糖色倒入料汤,上面用篦子压实,文火煮制,肉烂入味出锅。捞出来的卤煮兔,奇香无比,色泽红亮,肉丝白嫩。至于这道“刘记卤煮跑儿”有没有当年“卤煮跑儿”的风味,您最好亲自来品尝鉴定方可结论。
-全文完-
▷ 进入声宏紫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