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秋雨凄迷的时节,随陕西电力文学笔会的同仁一道,登上五丈原头。这天,云遮秦岭,雾锁渭水,连绵不断的雨丝,象是撑挂起漫天的白幔素帷,洒下千滴万颗的英雄老泪,与我们一道,来凭吊遗迹怀望先贤。
先生就是在这里谢世的。为了报答先帝“三顾之恩”,实现“恢复汉室”的大业,先生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像一支蜡烛照亮“天下一统”愿望的同时,却将自己一点一滴地燃绕尽了。先生是倒在北伐的最前线,倒在离当时西都长安只有两百来里的岐山五丈原上。史书和民间都有一说,就在先生去的那天晚上,天上一颗将星,几明几暗,最后落入蜀军的军营,先生就这样去了另一个世界。先生是带着一颗不甘的心走的,他把他一生的心血,都呕呖在了宏图大业中,但宏图未展大业未竟啊!“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先生就与比他早去的刘、关、张、周瑜、曹操等英雄在另一个世界相会,持续着他们那叱咤风云的争斗。
先生去了,但百姓们忘不了他,就在他去的地方为他修筑了庙宇,以致纪念和寄托。由于先生经天纬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从南到北,后人为先生造了很多的庙宇和祠堂。此地的庙宇是建于唐朝初年,因追先生北伐中原的遗愿,祠庙坐南朝北,面对滔滔渭水,背靠茫茫秦岭,几进院落,古朴典雅。先生的衣冠冢就在大拜殿之后、将星石之西、苍松翠柏之中。而先生的大冢,却在千里之外的汉中勉县定军山下,依山建墓,坐南朝北,与五丈原的庙宇遥遥相对。一处是先生恢复汉室六出祁山的出发地,一处是先生五伐中原将星陨落伤心地,千百年来,人们瞻仰凭吊,总能从这里看到先生的智如北斗,气若长虹,从中找出自己所需的精神世界。
这不,当人们从绵延神道拾阶而上,穿过巍峨山门,就来到了献殿,这是祭祀之时安放祭品的殿堂。在这殿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手书《出师表》的碑石,这些碑石已经成为五丈原的镇祠之宝。传说岳飞在一天接到十二道撤兵的金牌后,激愤难当又无可奈何。想到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秋遗恨,想到自己欲干不能的现状,激情难忍,随后手书先生的《出师表》。起先是行书,继而是草书,接着就是狂草,从他的字里行间里,从他的笔锋起落中,不难看出岳飞元帅当时烦乱的心情。先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心体国,公而忘私的典范,岳元帅在此时手书先生的出师表,是不是想从先生的传世名篇中,寻找出一种智慧,体会出一种境界,塑造出一种精神?
在巍峨山门两侧有一幅著名的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这是曾任孙中山秘书的孙墨佛于民国初年所题。这“一诗”指的是《梁父吟》。“梁父”乃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父山者,遂赋予《梁父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先生在“隆中”时好为“梁父吟”,是否表征先生是暂居林泉的“卧龙”,我不得而知矣!“二表”是指先生在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从这两表中可以看到先生为蜀汉竭忠尽智的肝胆之照,肺腑之情。先生知道此去北伐,旷日弥久,路途多艰,前程未卜,吉凶难料;他又担心刘禅在宫中恣意妄为,疏远忠贞之士,宠信佞臣小人。为防“俱为一体”的“宫中府中”出现不测,先生才援笔为文,写下了这千古绝唱。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当时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削平净尽,只剩下一个江东;而孙权借助“国险而民附”的地利、人和优势,与曹操分庭抗礼。在曹操眼里,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在孙权眼里,中国可一分为二;仅仅因为“隆中”出个先生,以自己力超北海的智慧,在魏吴争斗的虎口中,夺食般地为刘备抢下一片天地,使中国出现了三分天下的现实。
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无论有人如何评价先生,但先生那伟岸的人格、不屈的追求、完善的智力,已经是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先生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万世师表。
站在五丈原头,望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追忆着先生的高风亮节,思绪不仅在胸中涌动。但我不想用“秋风五丈原”来舒我的胸臆,因为今天没有风只有雨,因为“秋风五丈原”是亡国的秦二世胡亥从咸阳出发西游,来到五丈原时触景所题,怎能把他和诸葛孔明先生相提并论?那绵绵的秋雨不正是苍天为忠魂而泪,那淅沥的雨声不正是大地为英灵而祷吗?问之同伴,皆有同感,故题为“秋雨五丈原”。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5-3-18 15:50:5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