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区作为中国共[chan*]党领导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抗日战争后期的1941年1月,由此前同属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的冀鲁边区和清河区两大“战略区”合并而成。如今的滨州市所辖县区,先前分属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在两大区中均属于重要区域,合并后进一步成为渤海区的地理中心和政治中心。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渤海区的党政军领导机构一直活动于今滨州辖境之内,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固定驻扎于今滨州所辖的惠民县城及附近地区,直到1950年5月渤海区撤销,今滨州市的前身惠民专区成立。
滨州市的根在渤海革命老区,与渤海革命老区一脉相承。
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地方行政区域架构,其雏形源于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的工农武装割据。类似渤海区的“行署区”则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发展。其实,当时的行政区域架构,是在中国共[chan*]党没有取得全国统一的情况下,对应着中共中央在一些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的中央局(比如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各自按照“准国家”的模式设置的一种“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区划分制度,即:将一大片根据地划分为类似渤海区的大区,设置行政主任公署,之下再设专员公署领导县。这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延续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为从统一国家的角度理顺地方行政区域,1950年5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奉命撤销各个行署区,组建新的专区。伴随着渤海区正式撤销,在原渤海行署驻地惠民县正式成立了以驻地命名的惠民专区。惠民专区最初的辖境包括作为原渤海区中心区域的垦利专区全部及清河专区一部,后来在1953年、1956年两次扩大,到1958年专区领导机关移驻当时改为专区辖市的淄博市,并改名淄博专区之后,辖境曾一度达到几乎包括当年渤海区在今山东境内的全部区域。1961年伴随着淄博市恢复为省辖市,专区复名为惠民专区并迁回滨县北镇。再后来又于1983年析置东营市。直到惠民地区改名滨州地区和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滨州地市党政领导机构源于渤海老区的根系一直连绵不断。因此说,滨州市党政领导机构是渤海老区的直接继承者,在如今的滨州市党政领导机关驻地建立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不仅非常自然,而且名至实归,不存在任何争议。
渤海革命老区历史地位独特、贡献巨大,非常值得纪念
由诞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冀鲁边区和清河区两块抗日根据地合并而成的渤海革命老区,在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应该占有独特地位。
从客观的历史眼光看,这块平原根据地是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通过勇敢无畏、矢志不渝、前赴后继的武装斗争和流血牺牲,奉献给中国共[chan*]党并最终在与国民党政府的战略对决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大战略作用的“意外大礼”。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或许是因为此前没有在平原地区开创根据地的经验,或许是考虑到在平原地区无险可守,中共中央并没有在平原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明确规划和指示。但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地方党组织却积极因应当时全国的抗日形势,相继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人民抗日武装,为在这一地区开辟建立根据地奠定了根基。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和一二九师都曾派少量基干部队和干部挺进至这一区域,并几次将当地发展起来的武装力量大批抽调转移,但当地党组织却始终坚持一茬又一茬地不断发展新的武装,艰苦卓绝地、创造性地在敌我力量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一步一步地开辟、扩大、巩固并最终建成了这片平原根据地。相对于其他根据地而言,基本没有上级外派主力部队的支撑,并在不断向上级主力输送基干力量的同时,主要依靠当地发展的武装力量在平原地带开辟、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是渤海区最突出的特点,同时也彰显出渤海区人民异常卓越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渤海区不仅成为对日伪最后反攻的最前沿,而且成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枢纽地域。不仅迅即组建一个独立师、连同自身的主力部队渤海七师也奉命抽调赶赴东北,而且通过积极攻占、控制津浦、胶济铁路两条重要交通线上的日伪据点,为巩固抗战成果和保卫根据地营造了有利态势。在解放战争开始后,渤海区更是在源源不断地向人民解放军输送大量有生力量的同时,最早肃清了境内的敌方武装,将自己辖境的大部建成了不为敌人大举染指的真正的解放区,因此成为整个山东和华东人民解放军可以依靠的巩固后方和非常重要的战略机动区域。在载入解放战争史册的山东和华东战场的所有关键战役中,不仅都有大量渤海区的基干部队参战,都有大批的渤海区民工支前,而且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时,渤海区还接纳安置了整个华东区党政军机关和从其他解放区转移的数十万人员,并使华东解放军的许多主力部队得以在这里完成休整、补充或由此转至外线,因此成为扭转整个战局的枢纽和关键。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当年如果没有渤海区,整个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必将改写。
渤海区不仅作为华东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总后方和最重要的兵源基地,为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贡献,而且还作为最早巩固、稳定下来的解放区,较早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权建设以及黄河治理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重要经验,培养了大批干部,后来成建制地为新解放区输送了多达近6000名南下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有18万渤海区子弟兵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背井离乡,转战全国战场,仅有名有姓的就有55000多烈士血洒他乡。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点燃了新中国的黎明,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渤海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不朽贡献,将永垂史册,并像那苍劲的青松一样万古长存。
-全文完-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