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写作起步与我的梦
那时我还在学校上学,个子不高,还很瘦(现在还是瘦)。中学时我就在学校的校刊做过编辑,写了一些作文发表在校刊上。于是老师经常表扬和鼓励我,还在几次省市作文比赛中获奖。那份高兴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那时不像现在,有像“新概念作文”这样有影响的大赛,不然我肯定去参加了的。呵呵!
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学校,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文学社了。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进了文学社,做了编辑,再后来就做了社长兼主编。在这段时间里,我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散文《风铃人生》(应该是这个标题吧,我记不太清了),是发在《三峡经济报》上的。后来就认识了该报的周编辑,只是后来他调到了其他报社做体育方面的吧,也有过一两次小的接触,但始终没有机会编我的稿了。但这第一篇小稿,对我来说是里程碑式的重要。
再就是对我影响产生巨大作用的《三峡都市报》。编辑邓安堡耐心的给我编辑稿件,接连发表了我很多的文章,有时一天报纸上就发了我的两个稿。当时我的干劲十足,看到自己的文章一次一次地变成铅字,我就拼命地写。那时,他们的稿费很底,一篇就十几块钱,而他们每个月居然给我发来的稿费就有100元左右,让我贫穷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还有年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渐渐的我在学校老师,校长和同学们中的“名声”也大了起来。连守门的门卫,电话亭的大妈都知道我叫什么名字,知道我是写稿的那个同学。多年后我回到母校,大妈还叫得出来我的名字,当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感动不已啊。当然这是后话了。后来我去报社见到了年轻的邓编辑,他热情地接待我。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我居然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学生——原来,他以为我是学校的一名搞宣传的老师。因为其间我还写了很多有关各大中院校方面的新闻稿。最令我感动的是,后来邓编辑还亲自写信来鼓励我,在信中他没有给我谈写作,谈客套的话,他很实在的对我说:“人的家庭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我们的人生是可以自己改变的。你要努力,用双手掐住命运的咽喉。”拿着信,我的心里暖暖的,觉得无比的温馨。后来,我一直珍藏着这封信。
在《三峡都市报》还有一位副刊编辑谭凯鸣,他的诗歌和散文写得非常的棒。可以说,在我学生时期与我走得最近的编辑就是他了。他不但经常邀我去报社谈心、聊天、改稿,还亲自为我推荐稿子到其他的报纸,使我得以认识更多的编辑,得到更多发表的平台,还不计报酬的为我请作协的主[xi]们来学校为我的文学社培训、指导、演讲,为我的那份微不足道的校报写文章。我们一起去江边游玩,去唱卡拉ok,在夜晚邀上好友一起喝酒……那真是一段多么难忘的日子呵。现在,谭老师已经离开了报社,在开县教育局,好久没有联系了,我很是想念。而邓老师,据说也是早就离开了,去了更远的地方做记者……
我最早接触的杂志,要算贵州省团委办的《青年时代》了。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母亲,心中永恒的歌》,收到了我的第一笔大的稿费105元。杂志社的总编辑刘彻东老师亲自到学校来看望过我,有过一顿晚餐的经历。直到今天,刘老师还在电话中问起我的母亲,问我过年回家看母亲了吗,问得我的眼圈发红。在我的眼里,刘老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而慈祥。后来我毕业了,还一如既往地给刘老师写稿,好多纪实稿都是经他的手见刊的。而稿费也是一笔比一笔的多,虽然每次也就两三百块,但它于我最重要的,是那份与刘老师,与杂志的情谊。
我的学生时代,我写作的起步阶段,得到了很多编辑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我是很幸运的。而他们,将永远的铭刻在我的心里。尽管,很多编辑现在已经失去了联系。时光的流痕里,有你有我!
二、青春岁月里见证学生杂志的成长
我记得我上学时,好像适合我们阅读的课外杂志很少,除了什么“作文选刊”之类的,就只有《少男少女》《少女》《少年文艺》等了。所以,要想投稿也只有他们,很是有限。而这几个杂志都不是那么容易能投中的。记得我发的第一篇学生刊是当时湖北教育出版社办的《中专生》杂志,之前没有得到任何通知,也没有得到样刊,但当我在阅览室里看到自己占了整整两个多版的文章(就是写我的一些经历的东西和感想)刊出来时,很是激动了一阵子。后来,我收到了杂志社发的30元稿费,离我想象的有些距离,整整二三千字啊。
后来,《三峡都市报》的一位特约记者根据这个杂志上我写的东西来采访了我一下,在报纸的“特别报道”版发了一整版的通讯报道。
然后,我开始结识了一些“民间学生刊”,最有影响的是当时的《青春校园》,也在上面发了好几篇稿件。还有《寻梦船》《新太阳》《青少年文学报》等等。那时,认识了当时在校园文学这块较有影响的周拥军、湘客、李非、王改昌等等。他们也都编过我的稿,大家对文学的热爱,也都很是充满了激情。
再慢慢的,这些报纸或刊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批直接走市场渠道的杂志开始新鲜出炉。比如《青少年文汇》《花季》《同学》《女孩》《男生女生》《男孩女孩》等等。这里面我打交道最多的是《花季》,先后有好几个编辑与我约过稿。特别是编辑部的李连齐先生,编发了我不少的校园作品。我们也经常交流,有时我打电话过去,他们编辑部的好几个人轮流着跟我谈话,那份热情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这是一份办得不错的杂志,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坚持着。只是,在市场竞争中,他们一直未能脱颖而出,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在他们那里发表文章,稿费不多,发放也许也不是特别及时,但是我就是愿意给他们写,也没有催过他们稿费的事。倒是样刊,发得很是及时,这是我喜欢的。后来被好几本选集收录的《一言难尽的痛》这个文章就是在《花季》上首发的。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的《成才之路》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傅先生,在我写校园稿居多的那两年,我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他一直给我寄他们的杂志,发来一次又一次的约稿涵。于是,我一次又一次的给他写稿,好在没有辜负他,我经过摸索后很快在他们杂志上发了好多篇。与这种编辑合作是很愉快的。不知道现在他们的杂志办得怎么样了,我很想他。还有郑州的《时代青年》(下半月),编辑马语也不错。只是,我给他们写了两个稿,发了,结果只收到一篇稿费,我于是多次写信去要,那时好象负责编我稿的编辑已经离开了杂志社。他们倒也回信快,结果我一看,气得我不得了,居然说我是一稿多投,扣发我的稿费。后来我写信去说,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怎么一稿多投了,因为那个稿根本就是根据他们的栏目定做的。我气愤的说:“如果你们是这样的处事态度,那么这两百块钱我不要也罢!!”后来,再没有给该杂志的下半月写过稿。
辽宁的《人生十六七》是我学生时就很熟悉的一个学生刊。那时他们的影响还不小,只是现在,很难在市场上看到他们的影子了。不得不感叹,竞争的残酷和激烈啊。杂志社有个叫扬丹的编辑,约稿也很热情,常常打电话来说:“快,给我做一个xx稿,我下周就要交稿了。”于是,就赶紧给她做稿子,赶紧传真过去。还好,好几篇都发出来了。只是,要稿催得你火烧眉毛,而稿费则是慢得你等到花儿也谢了。懒得等了,也懒得问了,就不给她写了。这事我都忘得差不多了,有一天(好象是很久远的事了)邮局给送来了落款是“都市青年报刊社”发来的稿费时,我怎么也想不起来给这个报纸写过东西啊。原来这就是《人生十六七》的东家。又过了一年多吧,有一天接到一个自称叫黄书包的编辑的电话,弄了半天原来是《人生十六七》新来的编辑,也很热情,原来他从《辽宁青年》那里得到我的电话,便想约我写稿。有了前面的经历,本来我的心都有点凉了,但想到是《辽宁青年》的熟人介绍的,就答应下来,也没有提稿费的事。后来,这黄编辑也还不错,稿子很是编了我好几个,也都发了。后来的稿费也发来了。去年还给我连载了一个小说。可是就是这个连载,我样刊都如数收到,只是这稿费又让我等起来。直到今天,我还没有收到这个连载的一分钱的稿费,看来我又要等到不知什么时候了。而我,还有耐心的,继续等吧,不急!给这样刊合作,就如与一个第三者恋爱,总让人不踏实啊。
哈尔滨的《男生女生》(最早叫《六月》)杂志做得很漂亮,大气,印刷也很精美。里面的编辑联系不错,但发过两个稿,感觉很愉快。上海《少女》的李霞编辑声音很好听,想人应该也很好,结果一试,果然不出所料。接连发了我的稿。还热心的把我的长篇小说送到东方出版中心去。我实在感动。而且,那时流行《流星花园》,我写了一个与f4相关的小说,先在其他地方发了,问她你介意吗?她说哎,这阵子流行这个,没办法,我们还是要发!当时,心里的确很爽啊。后来,这个稿被好几家青少年刊转载。
武汉的《少年世界》是一个老刊了,至少在我的心里它是一个老刊。也没有想过要在上面发表稿子。直到后来我来到了武汉,离杂志也近了,就想写一篇试一试,结果一下就发了。杂志社的编辑也打来电话要我继续写。后来就写吧,就这样认识了里面的好几个编辑。最熟的要算摇摇了,陆续编发了好几个稿,也就常去他们杂志玩,连我的稿费也是我亲自上门去领的。那时我准备写一个长篇儿童小说,就问摇摇可以连载吗?她说先写两章出来看看,很快写了出来拿去,还是写在笔记本上乱乱的那种,多亏了摇摇的眼睛。没两天,她来电话了,说可以,你继续写,我这几开始编发。嗯~~~~好感动的!这一连载,就连载到了年底。稿费也是一月一发,很是及时。只可惜,他们现在改版了,是很低幼的画报读物了。
留到最后来写的是青海人民出版社的《快乐青春》了。这是在我写校园稿其间与我打交道最多的杂志之一了。这是一本新刊,应该是2000年或是01年创刊的吧。他们的试刊号我就买了的,然后就一直关注它。因为它的内容很是贴近现在当下学生的心态和生活情感,我想这将是一本很有潜力的杂志。果然,他们的发展很快,而且稿费也很诱人(当然是说的学生刊中诱人,与成人刊是不能比的),千字一百元。先写了一篇,就这样投过去,结果石沉大海,当时是很受打击的。难道我写得不行?于是就想着放手算了,还在想,这编辑也太“刁”了吧,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半年多吧,我忍不住了,手有些痒痒的,因为觉得那上面那种风格的文章自己应该很拿手的啊。结果就又投了两篇去,然后就放一边去,去写其他的东西了。没想到一个月后收到一个叫小雨的编辑的来信,说我的稿风格很适合他们的杂志,要我多支持。至于那两个稿子,当然会发表了,而且是发在同一期上的。我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地。
于是,小雨的名字就深深的记在了心中。于是就开始专门给她写稿,就开始电话来往,书信来往。再一月后,就收到杂志发来的稿费,一共是500元,这在校园刊中是很高的了。在以后的岁月里,小雨可以说基本上每月都有发我的稿,我们的合作很是默契,她有什么新的栏目,我绝对是放下手中的活先给她写稿的。他们杂志社的南方、李安妮等都有过编我稿,约我写稿的经历。我,成了他们的主力作者,他们成了我最好的编辑朋友。曾经,我有过在《快乐青春》上一期发5篇稿的经历,这是我在一个杂志的同一期发稿最多的了。特别要说的是,小雨先后发过我三个系列小说的连载,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2003年末我就慢慢的不怎么写校园稿了,当然给青年刊写稿的数量也慢慢的少多了。这是后话。于是,也就没有怎么与小雨他们联系了,没有稿给他们,觉得心里很是愧疚。就在前几天,当我在家里上网时,突然的接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来的电话——久违了的小雨编辑。没聊几句,她就说你把你的小说发给我吧,我们决定继续连载你的那个长篇小说(就是我的一个系列长篇,原来连载了大部分)……我的心里,像有温暖的阳光和着轻轻的风吹过,很是温馨和幸福。这么久了,她还记得我,记得找我要稿!我没有不给的道理,没有不写的道理,于是计划着,什么时候要抽时间给她写点稿子,哪怕是一篇,也要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
(未完待续)
-全文完-
▷ 进入南在南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